一道必須生吃的海鮮,滿身帶泥剝開帶血,為何那麼受歡迎?

對於沿海的人們來說,春天是吃貝類的最好時間。每年春季南方海岸城市的市場裡總會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貝殼類海鮮,花蛤、淡菜、血蚶,不管哪個品種都是肉厚肥美的滿殼狀態。尤其是血蚶,這個季節量多品質優,價格也是最便宜的。

血蚶是兩廣以及閩浙地區的經典菜,但是它的吃法在內陸朋友的眼中卻相當的驚悚。因為這種海鮮只能生吃,如果煮太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風味。血蚶通常生活在灘塗之上,現在大多為人工養殖,每年八九月繁殖,年底少量上市,隔年春天大量出貨。因為在它的表面覆蓋了厚厚的泥土和細小的毛髮,所以也被當地人稱為泥蚶或者毛蚶。

一道必須生吃的海鮮,滿身帶泥剝開帶血,為何那麼受歡迎?

在沿海,人們吃血蚶的方法非常生猛,那就是生吃。當然這裡的生吃並不是真的洗好就吃,而是需要在水裡撈煮一下,不過整個過程僅需幾秒鐘。這個時間掌握非常重要,如果進鍋的時間太久,血蚶肉可能因為太熟而全部縮小,殼子裡的紅色液體也會全部跑到鍋裡,這樣煮出來的口感很差,血蚶肉也很老,失去了原有的滋味。所以人們都是象徵性的將它放在開水裡過一下,之後迅速的撈出來備用。

一道必須生吃的海鮮,滿身帶泥剝開帶血,為何那麼受歡迎?

製作血蚶最離不開的就是大蒜。在沿海地區蒜泥血蚶可是逢年過節時桌上少不了的一道菜。將血蚶過開水以後放置一盤,再準備幾瓣大蒜、生薑、蔥花,幹辣椒,全部剁碎以後加入生抽、料酒、白糖、食鹽、香醋、雞精,拌均勻之後倒入血蚶。將這些調料與血蚶充分融合在一起,蒜泥的香味加上血蚶的肥美蚶肉,咬一口就能迸發出粉色的液體,吃完之後碗裡手裡看起來都是血,但是卻令人覺得回味無窮,這也是這道菜的魅力所在。

一道必須生吃的海鮮,滿身帶泥剝開帶血,為何那麼受歡迎?

血蚶擁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它可以開胃健脾,補氣血,同時還含有很高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在海鮮裡是一種比較有營養的種類。不過它的吃法卻太過生猛,這種半生半熟的烹調方式也讓人有些擔心,因為貝類海鮮多半有寄生蟲,如果沒有處理好吃下去可能會給人體帶來傷害。所以大家在吃的時候儘量控制一下次數,哪怕味道再鮮美也不要頻繁的生吃,如果實在控制不住嘴饞了,就將它燙熟一些,以解口腹之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