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需要開悟:無心,90%虧損的交易者是自己搞虧的!

無心:90%虧損的交易者是自己把自己搞“虧”的

無論是股票、期貨還是外匯交易中,絕大多數的人是虧損的,股票虧損的人在70%左右,外匯的虧損人群甚至高達95%,交易虧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如交易心態問題、技術問題、資金管理問題、交易系統問題、執行力問題、偶然性因素、健康原因,甚至性格問題等。確實,能夠引起虧損的因素非常多,在交易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最終的虧損。但是這些都是表象,核心和重要的原因卻一直隱藏於我們內心?


一、一代金融巨人的失敗


在金融界中有這樣一位巨人,他就是一代交易偉人傑西.利費莫爾JesseLivermore(1877.7.26 -- 1940.11.28),綽號華爾街巨熊,因為曾經多次破產後又重新崛起,在1929年美國大股災中因賣空美元而成為20世紀最著名的投機者。但是,這位偉人,我並不膜拜他,因為他的結局是一個悲劇:


在76年前,傑西·利弗莫爾在一家旅館的衛生間裡開槍自殺。


1929年10月,“美國大蕭條”將利佛摩爾推向榮譽之巔。他在位於紐約第五大道七三零號的Heckscher大廈頂樓、擁有私人電梯的豪華交易室裡,指揮幾十處分倉下單,大肆做空,將一億美元(換算到現在,不會低於100億)坐擁懷中,當時美國全年稅收,不過約24億美元而已!“華爾街巨熊”自此名動江湖,無人可以匹敵。


但是到1940年11月28日,利佛莫爾在紐約第5大道和中央公園路拐角的榭麗尼聖酒店一場大醉後,在衣帽間裡開槍自盡,這一夜據說大雪紛飛。他留下字條:“我的一生是個失敗的人生。”


利弗莫爾不是敗在交易能力上,而是敗在人性控制能力上。他說,每次不按規則交易,就會失敗,他明明知道那是錯的,但就是控制不住那樣做,因為他也是人,被人性控制。幾起幾落,最終,他就這樣失敗了。

縱觀利弗莫爾的一生,他的交易能力超強,但他的人性控制能力普通,尤其相對他超凡的交易能力,他的人性控制能力卻太弱了。從“心理學”來講,人有多種能力,居於核心的是人性、人心潛意識控制能力,只有當其他能力與人性控制能力匹配時,其他能力才能夠創造成功,否則其他能力越突出,可能越失敗。

交易者需要開悟:無心,90%虧損的交易者是自己搞虧的!


無獨有偶。2015年7月22日,中國深圳一位管理數億資金的大神級期貨交易員劉強從樓上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是一位馳騁期貨界的高手。他是《期貨大作手風雲錄》的作者,有著近20年期貨投資經驗,曾創下一年中資金賬戶增長20倍的輝煌記錄,但是由於在股災中高位滿倉,最終導致破產。


就在2017年,又一位中國期貨界央視冠軍在一週虧損一億幾千萬後,從樓上縱身跳下。


這些交易高手都有一個共性,他們的交易水平都相當的高,無論是利費莫爾,還是劉強,還是期貨冠軍,他們的交易水平都在我們之上,甚至是數倍,可能我們用盡今生的時間都不一定能及他們的水平,但是他們最終走向了失敗的人生。


“交易即人生,人生即交易”這是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所以,交易成功和人生的成功是一樣的,關鍵的是,讓你的人性、人心的潛意識控制能力要與你的交易能力相匹配。


二、失敗的原因與糾正


那又如何讓自己的潛意識控制能力與交易能力相匹配呢?


其實,這個命題是非常大的,我會在後面的章節中,儘可能給大家一個完整的解答。想從心理上徹底糾正虧損和爆倉而獲得盈利,不是簡單的文字功夫就可以應對,也難以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


我們先來做個交易實驗,希望對你有一些啟發:每天早上,我們起來後拿起一枚硬幣,拋向天空,落下來的時候如果正面向上,我們就開歐元的多單,如果反面向上,我們就開歐元的空單,每筆交易100點止盈和止損,幾個月以後,你會發現不會虧很多、也不會爆倉,更不會走上虧損和爆倉邊緣。


原來交易是如何簡單,但是為什麼90%的投資者和交易高手都會遭遇失敗呢?導致虧損的原因還是比較複雜和多項的,我知見淺薄,只能大概總結如下這麼幾個方面:


1、跟錯了人、學錯了交易,以為交易技術就可以簡單賺錢


失敗者並不明白“應該如何交易”、也不懂得“應該如何學交易”,把全部精力放在交易技術、交易方法的學習之上,拼命學習一些無用的東西,不管是從時間還是資金上,都是一種損失,特別對交易帶來了長遠的毒害,始終在朝著錯誤的方向上努力,因而,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剛入門的投資者只要稍微賺點錢就會洋洋自得,認為“投資市場是如此簡單,似乎找到了一條發財的大道”,甚至會沉浸在千萬、億萬財富的幻想之中。但是,一旦出現虧損,卻在找各種各樣的“行情、技術、方法”的客觀理由和藉口,總喜歡把原因歸罪於行情、技術、方法上,最終必將成為失敗者。


利弗莫爾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傑西.利弗莫爾:”人們把投資獲利僅僅看成一種技巧,看成是三言兩語就可以傳授的簡單東西,而沒有將其視為一門像醫學、法學等等,是依靠知識積累、技能培養,最後才能應用的掙錢手段。他們只看見一買一賣就可能獲利的簡單和快捷,卻不想知道在買入賣出的委託之前,一個投資者對所選投資標的所有思考、對價位的判斷、對市場的研讀、和自己人性的鬥爭,在獲利之前的慘敗。他們都不會去看到。

這一段文字,我希望能夠給你帶來深思,無論您是培訓老師、還是交易學員,是不是我們最初的1就錯誤了,後面再多的000都是無效的。

2、把偶然性的盈利當成了常態

很多投資者都曾經有過盈利的經歷,但是由於這個盈利的經歷讓自己走進了更大的誤區,有些人會把曾經的盈利當成盈利的常態,會覺得盈利是自己對交易行情和技術的掌握而獲得的。其實,交易裡的盈利只是市場對你執行交易規則的一個獎勵而已,一次盈利或者幾次盈利在交易中並不重要,穩定盈利、長期盈利才是交易中最根本要追求的目標。在交易中從來就不缺明星,缺的是壽星。這也是我們最終要比拼的“誰在這個市場中活的更長、更久”。

金融巨人利弗莫爾至少曾經賺到過1億美金的經歷,而大多失敗者從開始交易到最後離開市場從來都沒有在一個時間段裡真正賺到過錢,從來“沒賺到錢”指的是至少保持在一年以上的時間裡賺錢的經歷。

很多投資者可能曾經短暫賺到過,但很快就會失去更多的利潤甚至自己的本金,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了失敗的惡性循環中,一次一次在虧損中輪迴,他們的交易只是在追求享受著在交易過程中資金增加和減少帶來的刺激和快感,這是在交易中造成失敗的一個非常大的坑。在佛家中叫做“輪迴”。

巴菲特在投資市場已經活了幾十年,從他的收益中可以看得出,其實每年最高的收益只有59%,在其中還存在兩年虧損,一個是6%,一年是9%,但是其餘32年的時間每年都在20%的盈利左右。這個時間的長久和穩定性才是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的真正原因。

而我們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希望得到和學會只是“一夜爆富”,這是極大的誤區,“賺和虧”是兩面的,“一夜爆富”反面就是“一夜爆虧”和“爆倉”。

3、多數失敗者都無法接受賬戶虧損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卡尼曼發現了“損失規避原則”。這條規則是這樣的,人們在面對同樣的收穫和損失時,往往會更加看重損失,這叫損失規避。因此,當人們面對一樣的收穫和損失時,損失所帶來的痛苦要大於收益帶來的滿足感。

而正因為大部分失敗者會無法逃脫“損失規避”原則,在出現虧損時會由於不願承受割肉的痛苦,卻反而會越虧越加、越虧越補倉,一步一步落入更大的虧損之中,因而,導致了最終會成為交易的失敗者,這是人的本性所致。但是在盈利的時候卻會草草離場。

我給我的學員終身要記得的一名話是:永遠不得在虧損後加倉。這是你在交易中最後要打開的那個錦囊。

4、失敗者會“執著”於自己的念頭

失敗者總是以為自己看懂了行情、總是不肯認錯、總是“自以為是”、我們總是執著於自己的念頭,大多虧損的原因是因為“自己非常執著”,其實虧損與行情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把“自己的念頭”看的太重了,把曾經賺過錢的經歷當成的定式,以為自己可以看得懂行情、以為可以戰勝市場,以為得了冠軍就可以所向披靡,掌控市場了,其實很可悲,我們太愚昧了,我執著太重了。導致虧損的放大主要是因為對自己太執著了、對自己的交易方法太執著了。

5、失敗者的“貪婪、恐懼”業力太重

因為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帶著“賺很多錢”的念頭進入金融市場,都希望能夠“快速、爆利”地在金融市場賺錢,而這個念頭和發心正好滿足“金融市場”的願望。

我們天生的思維方式與交易的市場規律是不匹配,賭徒與賭場甚至完全是倒置的,也就是說“人的本性”和“交易的本質”是衝突的。

我們在生活中充滿著“貪、嗔、痴、慢、疑”的各種行為,虧損的原因是由於我們的內心一直充斥著這些“業力”,而金融市場正好對“貪婪和恐懼”進行了充分的放大,內心的“貪婪和恐懼”會絲毫不差地反應在你的交易上,這是從內在人性上導致失敗的真正原因。

沒有一種勝利比戰勝自己更偉大。戰勝自己的前提是能夠看到自己內在的缺陷,並能夠覺察到每一個當下的行為。我們透過一代巨人利弗莫爾和拋硬幣的小故事,我想告訴大家,真正的虧損和失敗是敗在自己的內心上,反之,只要戰勝自己內在的“貪婪和恐懼”就可以長存於金融市場。巴菲特每年的平均盈利不超過30%,但是投資1萬美金,35年後的最終獲利卻是3.5億美金,巴菲特在35年中也曾經出現過虧損,但是虧損的值都非常的小,而盈利卻持續了32年的時間。這其中,戰勝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無心:在交易中,從虧損到長期盈利過程中戰勝自己心性的過程

交易者需要開悟:無心,90%虧損的交易者是自己搞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