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溼,別再迷戀薏米了!這味藥才是真正的"祛溼大師",快收藏

身體有溼氣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溼氣的種類的非常多,溼與寒在一起就被稱為是寒溼,溼與熱在一起就被稱為是熱溼,溼與風在一起就被稱為是風溼,這些不同的溼氣類型則統一被稱為溼邪。

祛溼,別再迷戀薏米了!這味藥才是真正的

溼氣重的症狀:

1、沒有食慾,並不是自己吃不下東西,而是沒有這種飢餓感。

2、經常感到疲勞,就算晚上睡眠已足夠了,但是白天依舊無法工作順心。

3、大便不成形,舌頭厚膩有齒痕,有溼氣了。

4、早上起床後,身體感到痠痛,像跟別人打了一架似的。

5、時常感到胸悶,但是身體又無其他異樣。

若是以上的症狀你有3個以上的話,溼氣已經成功侵入到你的身體!千萬要重視起來,一旦長期積累在體內,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到了那時候再後悔就已經太遲了。今天,就教你1味中藥來對付溼氣。

祛溼,別再迷戀薏米了!這味藥才是真正的

1味藥祛溼常用,用對才好——茯苓

茯苓,甘、淡、平。平就是不寒不熱,淡味有什麼作用呢?——滲利,講得白一點就是利尿。

①利水滲溼,注意這裡的表達跟剛才的蒼朮、白朮不同,蒼朮、白朮是燥溼,或者有時叫化溼,燥溼的意思有點是在內部把溼、把水氣乾燥掉了、蒸發了、揮發了。而茯苓的功用是更直接一點,讓水溼直接從小便出。

②健脾和中,等於有補脾氣的作用。補脾跟利水作用相比較,個人感覺茯苓大概是三分補,七分利。

③寧心安神,寧心安神一般是用在失眠、多夢這一類病證中,但茯神在這一點上優於茯苓。

祛溼,別再迷戀薏米了!這味藥才是真正的

對比:白茯苓和赤茯苓

把茯苓的皮去掉,茯苓皮下面一層淡紅色的就是赤茯苓,赤茯苓包住的再往裡面走,比較白色的部分才是白茯苓。赤茯苓,(紅色,五行屬火)主要走心與小腸,學過中基的人都知道,小腸跟水液代謝有關。

所以赤茯苓跟白茯苓比起來,利水功用強於白茯苓,但是補力就相對弱一點了。白茯苓則比較平均,雖然剛才講它是三分補,七分利,但畢竟它的補力是強於赤茯苓的。

①買茯苓最好不要買切成塊狀的,要是捲起來的、薄薄的,效果好。為什麼呢?塊狀的茯苓,你試一下,煮個半小時,或煮個40分鐘,你把茯苓撈起來,切開看看,裡面還沒煮透,還是乾的。所以捲起來的片效果更好。

②茯苓皮也是祛水溼的,茯苓皮以皮走皮,所以一般是治療水腫的,如果只是祛水溼,不需要健脾的話,醫生有時候開方會用茯苓皮。

祛溼,別再迷戀薏米了!這味藥才是真正的

注意:《黃帝內經》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意思是身體痰溼重,水腫都是因為脾虛。所以我們經常說:溼重是標,脾虛是本,就是這個原因。因此,溼重和肥胖都是因為脾失健運造成的,要祛溼得健脾。而茯苓健脾相對較弱,所以常搭配使用。今天就教大家幾個組方,第二個最常用哦。

食之有道——茯苓的食用方法

1、茯苓+陳皮,健脾補氣

中醫學認為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溫胃散寒、理氣健脾的功效。兩者搭配因其既能理氣,又能健脾,可使補而不滯,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

方法:先準備好2克的陳皮和5克的茯苓。放進茶杯裡面,並且往杯子裡面註上適量的熱水,稍微的等待五分鐘之後就可以直接服用。

祛溼,別再迷戀薏米了!這味藥才是真正的

2、茯苓+薏苡仁,健脾運溼

薏苡仁:《本草綱目》謂薏仁 " 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溼,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茯苓: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溼、寧心安神。藿香具有化溼醒脾,闢穢和中的作用,其中的"化溼"效果很不錯。

方法:茯苓、薏苡仁、藿香各若干,輔以白朮、陳皮等,三煎三榨,熬製成"紅益茯食飲",溫水沖服,一天兩次即可。

祛溼,別再迷戀薏米了!這味藥才是真正的

3、茯苓+山楂,降血壓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茯苓可使平滑肌收縮振幅減少,張力下降。茯苓可影響體內代謝,對電解質的平衡有調解作用,並能降低血糖,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山楂可有效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還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壓等作用。兩者搭配,輔助降血壓,效果很好。

方法:取生山楂15~30克,茯苓30克,每日水煎。

祛溼,別再迷戀薏米了!這味藥才是真正的

4、茯苓+荷葉,去脂

中醫認為,茯苓祛溼消痰,從根本上振奮脾胃運化水溼的能力以達到痰溼去、體重減的目的。而荷葉具有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熱養神、降壓利尿、斂液止汗、止血固精等功效。兩者搭配,特別適合需要去脂的人群飲用。

方法:茯苓10~20克,荷葉10克左右,一同放入杯中開水沖泡,每日1劑。

提醒:陰虛火旺者不適合服用茯苓,什麼是"陰虛火旺"?陰虛火旺簡單說就是,滋養各臟器的津液少了,陽氣生髮。茯苓是利水滲溼的,陰虛火旺會比較乾燥,乾燥加上滲溼,所以就不太適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