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治理之疏導分流法

疏導分流本是大禹治水的辦法,後來,此法也被用於治理內政或者軍事。意思是說對於內部權勢過大的人群,要採取分權削弱的辦法,使之與其他人群平衡權勢,來達到內部穩定的效果,避免產生動亂。

漢武帝去世後,朝廷政事都是由大將軍霍光來決定的,但按照傳統,丞相是百官之首,如果將相不和將會導致內亂。霍光主動提出讓丞相田千秋監督自己的行為,以免自己出現差錯而誤了大事。田丞相也很友好讓他自己多仔細留心就好了。霍光這種主動分權的辦法,讓朝廷局勢穩定,一片祥和。

淺談治理之疏導分流法

東晉孝武帝初,桓溫在去世前把兵權交給了自己的弟弟桓衝,但主政的卻是謝安等人。而這個時候的形勢是,北方前秦大軍壓境,前秦和東晉之間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有兵權的桓衝為了齊心協力抵抗外敵,沒有接受殺謝安等人獨攬大權的建議,而是主動把揚州刺史的職位讓給了謝安,來緩和內部的矛盾。後來,謝安沒有辜負桓衝的好意,在淝水之戰打敗了前秦。而這個時候,桓衝已經去世了,上面打算讓謝安兼任荊州和江州刺史職位。謝安覺得這樣不妥,自己權力太重,容易讓桓氏家族產生怨言,不利於內部和諧。於是,主動將荊州、豫州、江州這三州的刺史職位分別給了桓氏三人擔任。這樣,朝廷內部都能齊心協力、和平共處。

淺談治理之疏導分流法

像上面三人主動分權給他人來求得局勢安穩的情況,歷史上並不多見。而大多數都是以皇上為了穩定分割權臣或者諸侯的權力而出現的。

像西漢初期,諸侯的力量很強,皇帝視為大患。主父偃提出建議,皇帝可以下令讓諸侯向他們的子孫們施恩,把土地和爵位分給自己的子孫們。這樣既顯示了皇上的恩典,也削弱了諸侯的力量。

淺談治理之疏導分流法

唐朝初年,按照正常的繼承,李淵會把皇位傳給長子李建成,但次子李世民能征慣戰,功勞很高,勢力很強。所以,李建成很擔心李世民取代自己,就想出分權的辦法來削弱李世民的勢力。正好突厥來犯,建成就舉薦站在自己這邊的元吉掛帥,向高祖提出把李世民手下的秦叔寶、尉遲敬德等悍將撥給李元吉指揮,用這種方式來孤立李世民。但李世民明白他的用心,然後,先發制人,在玄武門把他們拿下了。

淺談治理之疏導分流法

可以看出,疏導分流法雖然是處理集團內部平衡相處的好辦法,但需要因勢利導,穩中就進。若是處理不好,不僅不能達到治理預期效果,而且還有被吞噬的危險。所以,用這個辦法要審時度勢,臨機應變,不可一概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