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当中,宝玉和黛玉一起读的《西厢记》是一本什么书?作者是谁?

用户9574267729858


我是梁园大雪,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读的《西厢记》是本小淫书。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为元代的王实甫。

《西厢记》的故事脱胎于唐代的传奇小说《会真记》。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才开始有虚构成分,小说在是史学的分支,在唐之前基本都是记录真实的事情,之所以魏晋有《搜神记》是因为那时的人真的相信有鬼魂。


唐代中期著名的大诗人元稹写的传奇《会真记》,讲的是他和自己表妹情爱的故事。在《会真记》中,张君瑞是个风流种子,温润如玉又多情,当他遇到自己的远房表妹崔莺莺时,被莺莺的美貌打动,主动撩妹。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张君瑞成功泡到美妞崔莺莺,在一个花好月圆之夜,把崔莺莺睡了。

得逞后的张君瑞去京城赶考,久滞不归。痴心一片的表妹崔莺莺多次写信并寄去信物,希望能挽留住薄情寡义的表哥。可是,科举考中的张君瑞依旧没有回去,无情的把崔莺莺抛弃。

此外,在张君瑞跟朋友谈起旧情人崔莺莺时,说崔莺莺是尤物,太美的女人终究是祸端,应该被抛弃。

后来的后来,张君瑞和崔莺莺各成家室,张君瑞以表哥的身份去拜见崔莺莺。崔莺莺想起张君瑞的始乱终弃,薄情寡义,写一首诗递出去给张君瑞,奚落了他一番,并没有与之相见。

这个故事收录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发展到元代,元代戏剧家王实甫把故事进行改编,使之变成一个歌颂爱情自由的小黄书,当然,结局是大团圆的。



《红楼梦》中,贾宝玉给林黛玉读的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故事情节是,崔莺莺和母亲扶父亲的灵柩经过普救寺,在那里借住,崔莺莺住在西厢,而赶考的书生张君瑞也住在普救寺,一日求香时,张君瑞窥到崔莺莺的美貌,当时就酥软了。后来,孙飞虎围普救寺,张君瑞依靠自己朋友白马将军的帮助,救下普救寺,为崔莺莺母女解围。

为了答谢张君瑞,崔母宴请张君瑞,张君瑞与崔莺莺又相见,沉醉于崔莺莺的美貌,不能自拔。因无法相见,痴情懦弱的张君瑞病倒,在热心婢女红娘的帮助下,张君瑞与崔莺莺私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张君瑞爬墙到一箱与崔莺莺私会,终于,暖玉温香抱满怀,把好事做成了双。

后崔母嫌弃张君瑞没有功名,张不得已进京赶考,于是有了著名的“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据说,王实甫写到这一节时,思虑过甚,用力太猛,气血攻心,吐了好多血。

张君瑞与崔莺莺话别后进京,顺利的考取了功名,回来与崔莺莺结为连理。故事在大团圆中结束。

其实,《西厢记》中有很多黄的部分,青少年男女一块看,确实不合适。比如,张君瑞说崔莺莺“娇羞好比花解语,温柔好比玉生香”w崔莺莺说“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张生说崔莺莺大好的青春光阴都在空虚中浪费掉了,应该找个人来卿卿我我,朝朝暮暮。

这样的话,这样的思想对青年男女开始,确实具有毒害作用。

还有,比如在“西厢艳情”一节,原文是“却说张生接住了小姐,把小姐抱在怀里,小姐也不拒绝,而是紧紧地靠在张生的胸膛上,一股男性的气味,冲入鼻腔,令她懒洋洋的,舒服极了。张生把小姐娇小的身躯捧进里房,放在床沿上。……”



这样的情节,黛玉看了怎不想入非非,当贾宝玉打趣她,“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时,黛玉才从情节中出来,顿时羞得不行,说要告诉舅舅去。



所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看的《西厢记》是二人的爱情启蒙,有人把《西厢记》称为艳情文学,宝黛的爱情在这里就埋下了种子。


梁园大雪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取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也叫《会真记》。

作者是王实甫,全剧一共五本二十一折。

主要描写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

该剧具有反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超前意识。




烟雨江南话红楼


我印象中是一个剧本。


朵朵佬爷


这提问真突兀搞笑幼稚,好似中学鸡学生被老师提问,西厢记是唐元慎莺莺传经王实甫写会真记编成戏剧的。

作者真搞笑,他序言说自己所写女子与众不同,但又安排林黛玉看最大路的爱情故事戏剧情节,红楼梦到处都充满作者的吹牛自大弄虚作假戏弄人的笔墨描写,真好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