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盛行託孤,可曹睿的託孤,卻斷送了曹氏的百年基業

說起託孤,最著名的莫屬劉備的白帝城託孤了——將年幼的劉禪託付給諸葛亮,雖然結果不太好,也換得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

其實三國時期戰亂不斷,魏蜀吳的基業都不穩定,每一位先皇死的都不踏實。因此託孤這種情況非常流行——將年幼的兒子託付給優秀的臣子,上下齊心,包住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不過託孤也是門技術活,比如魏明帝曹睿的託孤,就將大魏江山付之一炬了。

三國時期盛行託孤,可曹睿的託孤,卻斷送了曹氏的百年基業

曹睿託孤

曹睿直到去世,也沒有正式頒佈輔臣名單,因為他的名單在擬定時就受到了大臣們的堅決反對。我們且看他擬定的五位大臣:曹宇(曹操子)、夏侯獻(曹氏族人)、曹爽(曹真子)、曹肇(曹休子)、秦朗(曹操養子)——全部都是曹氏族人。

魏國的特殊性在於,曹氏族人能力非常強悍,奠定了魏國的基礎。但是再牛的家族,也不會代代都出精英。所以朝臣是精英換精英,曹氏卻是一代不如一代。在這種前提下,皇室與朝臣一直保持著權力上的平衡。

三國時期盛行託孤,可曹睿的託孤,卻斷送了曹氏的百年基業

再看這份名單,似乎是打破了這種平衡,所以一直沒有公佈。但儘管如此,正式名單沒有頒佈,草擬的名單就會被認可——曹睿沒有等到頒佈正式名單就去世了,年幼的繼位皇帝曹芳只能按照這份名單來行事。

託孤後遺症

說到這裡,我們要提到兩個代表人物——一個是曹氏代表曹爽,另一個是朝臣代表司馬懿。

輔臣全部都是曹氏,於是曹爽便得了勢,並打算趁此機會徹底清理朝臣。第一招(也是唯一的一招),就是封司馬懿為太傅——看似升職,其實是奪權。

曹爽都沒想到,這一招會這麼奏效,直接讓司馬懿放棄了掙扎,被曹爽踩在腳下十年之久。

三國時期盛行託孤,可曹睿的託孤,卻斷送了曹氏的百年基業

可惜司馬懿不是個省油的燈——現在的曹氏已經不是當年的曹氏,現在的朝臣可是和當年的朝臣一樣。

一朝兵變,曹氏政權被徹底架空。若是皇室可以繼續和朝臣維持平衡,朝臣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這一刻恐怕不會來得這麼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