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鸣:思夫情切,人比黄花瘦

琴瑟和鸣:思夫情切,人比黄花瘦

琴瑟和鸣:思夫情切,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当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任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官。婚后,小夫妻举案齐眉,感情融洽,生活愉快。他们或鉴赏文物,著录金石,整理国故;或写诗填词,属文著书,切磋才艺;或弹琴下棋,写字作画,以此作为饭后茶余最好的休息。每次丈夫从外面买回一部珍贵的书,他俩总是共同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签;买到了有名的字帖、画卷或古代的祭器、鼎文,也要反复展玩赏鉴,下一番品评研究的功夫。这才是夫妻间真正的琴瑟和鸣。

有时,夫妻之间也开一些小玩笑,茶烹好了,放在桌上谁也不许喝,指着案上的书籍,提问某件事记载在什么书里,在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能否答对决定胜负。胜者先喝,负者后饮。两人常常是胜者举杯大笑,甚至笑得前仰后合,把茶水倾在身上,反而喝不成了。

但是,这种相亲相爱,琴瑟和鸣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赵明诚便要到外地做官去了。恩爱夫妻离别,使李清照寂寞又思念,一年的重阳节,她独自在东篱下赏菊,自斟自饮。离别之苦涌上心头,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她写下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的上片主要写词人的孤寂和愁苦。“薄雾”与“浓云”,都在为时间过得太慢,永昼不夜而发愁,连金兽香炉也要燃起瑞脑香来消磨度日如年的时光。使人感到,不仅人在愁,连物都在愁,好一个“愁”字了得?“佳节又重阳”,丈夫远离在外,连重阳节都无法相聚,词人的孤独和愁思可想而知。但词人并不直说愁苦,而是说:“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连起来就是:重阳节的时候,一个人睡在碧纱帐里,半夜时分更觉凉气袭人。词人此时更思念远方的丈夫,以至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词的上片,表面指天气,实际写心情,写词人情绪的愁闷和心境的凄凉。

词的下片,主要是李清照思夫情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重阳节的傍晚,词人在篱下菊前,把酒独酌,此情此景,更勾起她对丈夫的无限思念。往年重阳节,她与丈夫一起登高赏菊,饮酒赋诗;如今两地分离,形单影只,也只能:“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了。所以,她只好借酒浇愁,哪知借酒浇愁愁更愁。可见李清照思念之深,相思之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销魂就是伤神;黄花就是菊花。这三句写出了李清照思夫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旷日持久,这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正因为词人长期思念丈夫,人也一天天消瘦下去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一个被相思之情苦熬得花容憔悴的瘦弱少妇形象,尽管思念之词未着一字,但人物内心的隐秘却披露无遗。

据说,李清照曾经把这首词捎给了丈夫赵明诚。赵明诚反复吟哦非常感动,他对妻子的文才赞叹不已。但这也触动了他的自尊心,于是,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整整写了三天三夜,填词五十首。然后将自己写的五十首与妻子的《醉花阴》混在一起,交给朋友陆德夫去品评。陆德夫是一个很有鉴赏能力的人,他反复吟咏,玩味再三,之后,对赵明诚说:“只有三句真正是绝妙好词!”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罢,惊讶不已,只好甘拜下风。难怪清人李调元赞李清照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原来,赵明诚早就听说李清照美貌多才,尤以词甚。时称:“擅名闺阁”,“词采第一”。赵明诚为了能与之联姻,就在其父赵挺之准备为他择配订婚时,编了一个故事。他对父亲说:今天中午,我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读了一本好书,但醒后把书中的内容大都忘记了,只记得其中有这样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父亲听了,思忖良久,为他解梦说:“你将要娶一个善于作词的才女为妻。你看,这言与司合在一起便是‘词’,‘安’字去盖便是‘女’,‘芝’‘芙’去草便是‘之夫’,这三句合起来,不就是指你要做‘词女之夫’吗?”这个“昼寝梦读”的故事,显然是赵明诚为了娶到礼部员外郎美丽的女儿李清照,而杜撰出来的。也正是这样的爱慕之情,才为以后夫妻间的琴瑟和鸣打下了牢固基础。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