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國小說家懷孕生子的親生經歷,告訴你生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一位英國小說家懷孕生子的親生經歷,告訴你生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十八年前,一個叫做蕾切爾·卡斯克的英國小說家懷孕了, 34歲的她,和大部分初次懷孕的女性一樣,並不太清楚生育的真相。她閱讀了很多書籍,查閱了很多資料,卻依舊茫然無措。於是,她盼著孩子生下來,希望孩子的出生能給自己帶來解脫。然而,隨著孩子出生,卡斯克卻發現,孩子的出生只是個序幕,作為母親,故事才剛剛開始。

卡斯克被困在母性的圍城之中無法工作,一心想著如何突圍。然而,在大女兒六個月時,她意外地發現自己再次懷孕。她形容當時自己的心情,就像一個被抓回監獄的逃犯,雖然非常不開心,但也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不過,在懷二女兒以及二女兒出生後的頭幾個月裡,卡斯克開始用文字記錄自己的體驗,成為母親的那種既神奇又真實的感覺,也就是《成為母親:一個知識女性的自白》這本書。

隨著現代社會的女性解放,知識女性的比例越來越高,大部分女性都會出去工作。甚至很多家庭中,女性在經濟上都能頂半邊天。這些女性一旦成為母親,必然面臨在家帶孩子和外出工作兩者間的艱難抉擇。而大部分女性,在真正做母親之前,對於成為母親到底意味著什麼,並沒有清晰的認知,就如同十八年前的卡斯克一樣。

雖然社會在發展,女性在進步,可事實上,只要男人生不出孩子,性別就不可能真正平等,女性因生育引發的困境會一直存在。而每一個男性都應該瞭解女人為了生育究竟承擔了多少,每一個女性也都有權利知道關於生育的真相。那麼,這個真相到底是什麼?

一位英國小說家懷孕生子的親生經歷,告訴你生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懷孕生子後,女人無法再掌控自己的身體


懷孕後,女人的身體開始被評頭論足

也許聽到無法掌控自己身體這樣的說法,你會覺得很奇怪,女人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那誰能掌控你的身體嗎?

實際上,當一個小生命在女人的子宮安營紮寨後,這個女人的身體本身的價值就開始被漠視,而開始變成一個生育工具。女人那本來私密的、屬於自己的身體,突然間變成了一個像公共空間的地方,開始被評頭論足。

如果你很瘦,有人會熱心地提醒你要多吃一點,不然寶寶可能營養不良;有人會冷嘲熱諷地說:“你都要做媽媽了,還這麼注意身材呀,生完再減也來得及嘛。”而如果你太胖,別人就會說:“哎呀,你吸收真好呀,把寶寶的營養都搶了。”人們還會根據孕婦肚子的形狀,猜測你懷的是男孩還是女孩;會討論你的體型是否容易讓孩子順產,似乎你整個身體的使命就是為了孕育一個孩子,人們以此為標準來評價女人的身體是理所當然的。

生育,讓女生成為養育的工具

而這一切並不會隨著孩子的出生而結束。卡斯克的大女兒出生後不久患上了腸絞痛,常常無緣無故地大哭。社區保健員在家訪時知道了這一情況,確認孩子是母乳餵養後,她很肯定地對卡斯克說:“你的乳汁肯定有問題。”然後建議卡斯克給女兒換成配方奶。實際上,並沒有直接證據能表明,孩子腸絞痛一定是因為母親奶水的問題。而卡斯克因為相信母乳餵養對寶寶的好處,為堅持母乳餵養付出了很多努力,並十分地注意自己的飲食。

社會上存在一個普遍的事實,不管母乳餵養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人們總是會把原因歸結到母親身上。如果你說寶寶吃奶時間太長,人們會批評你沒有耐心,不願意把更多時間留給孩子;如果寶寶吃奶過於頻繁,人們會說肯定是你上次沒有讓孩子吃夠;如果寶寶吃完奶就哭了,人們會說你是不是吃了什麼不對的東西。

總之,生孩子前,乳房是象徵著女人魅力的身體器官,代表著性感與隱私;生孩子後,乳房就只是純粹的嬰兒食物來源了。不管何時何地,只要寶寶餓了哭了,媽媽就要無條件地餵奶,否則就會被質疑。我曾經看過一個帖子,一個女人講述了自己因為給孩子餵奶的事而引發的一場家庭戰爭。起因是給孩子餵奶時,她請來訪的親戚迴避一下,卻被婆婆數落不尊重長輩,太矯情。

生育孩子後,女人對睡眠失去控制權

生育過孩子的女人不僅僅無法控制別人的行為,不能阻止別人對自己的身體評頭論足,難以捍衛自己的隱私權;實際上,就連原本自己可以決定的睡眠,在生育孩子後,她們都無法再做主了。

卡斯克說女兒出生這天也是自己失去安穩覺的紀念日。那天,她用毯子把寶寶包裹起來放在床上,彷彿那是新買的禮物,可以等到早上時再拆開來看。結果,到了半夜,這個禮物突然變成了怎麼也無法關掉的鬧鐘,一直哭鬧不止,哭聲叫醒了卡斯克,響徹整個病房。從那一天起,卡斯克的睡眠就再也不由自己決定了。

因為被孩子切割的“支離破碎”的睡眠,開始的時候卡斯克總是感覺異常疲憊;後來她開始出現幻覺和白日夢;但是最後,她終於把自己訓練成了一個警覺且有準備的母親,可以隨時應對突然醒來的寶寶。

但是,這個變化的過程有多麼艱難?對於男人和沒有生育過孩子的女人來說,這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卡斯克說,在自己成為母親之前,聽到別的母親講起夜晚睡不好覺的事,她對自己說:“若我有了孩子,絕不會讓那種事發生。”可懷孕生子就是一個這麼奇妙的過程,它會讓女人變得身不由己,彷彿再也無法掌控自己。

實際上,從一個女人成為孕婦開始,就不斷有人告訴她該吃什麼,該如何走路,甚至是如何睡覺,如何起床。當孩子出生後,女人的全部需求便都要排在寶寶的需求之後,無暇顧及自己。而一個女人想要在各種身不由己和別人的評頭論足中保持自信和淡定,就需要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對自我以及生活目標有清晰的認知。

一位英國小說家懷孕生子的親生經歷,告訴你生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母性是一座將女人與外部世界隔離的圍城


成為母親,意味著與自己過去的生活徹底告別

卡斯克這樣形容自己生完大女兒後回到家中的心情:“彷彿我到的是剛剛過世的某人家,一個我曾愛過、到現在仍不相信已離世的人。”

她難以忍受看起來熟悉的一切,感覺過往已無可挽回。或許,正是一個女作家的直覺和敏銳,讓她感到恐慌,對於自己所背叛的過往的生活,她似乎很渴望,又十分厭惡。因為這種讓人撕裂又似乎無法解釋的感覺,她坐在沙發上哭了起來。而這僅僅只是一個母親自我分裂的開始,母性就像是一座圍城,開始一點一點地把卡斯克與外部世界隔離開來。

當卡斯克逐漸適應自己作為母親的角色,帶著睡在胸前育兒袋中的寶寶,與朋友一起散步聊天時,她感覺現在的自己終於和過去的自己合二為一了,既是一個母親,也是原來的自己。但這個幻想很快就破滅了。

成為母親,意味著與過去的朋友漸行漸遠

一天,卡斯克帶著大女兒,和一位朋友去咖啡館聊天。她們選擇坐在一張室外的桌子旁,卡斯克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從育兒袋轉移到腿上。可不久,大雨突至,卡斯克想把寶寶放回育兒袋,孩子卻突然尖叫著大哭起來,不願回到育兒袋。最後,卡斯克只好抱著無法放回育兒袋的寶寶,從大雨裡狂奔到路邊的出租車裡。

她在出租車裡看著朋友漸漸遠去的身影,朋友有著依然苗條的身材和得體的衣著。突然,卡斯克就被巨大的不安和社交恐懼淹沒了。同時,她還在試圖安撫著女兒,想讓孩子止住哭聲。那時候,卡斯克突然意識到這兩種心思竟然可以互不干擾,自己彷彿已經被分裂成兩半,分別代表著自我和母親這兩個角色,而生活已經與過去截然不同。

被母性的力量驅使,女人不得不把孩子的需求放在個人需求之上,這就意味著你再也無法隨心所欲地參與朋友間的聚會。而作為母親的種種無可奈何,那些難以言說的感受,更是成了一道鴻溝,橫在你和那些沒有孩子的女人之間。你會絕望地發現,過去的朋友已經變成了和你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成為母親,意味著與丈夫的生活越來越不同

生孩子前,你們是攜手並肩的愛人,各自在外拼搏,然後共同享受家庭的溫情。生孩子後,你們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別。缺乏睡眠、疲憊不堪的母親孤獨地與孩子的屎屁尿和哭聲作戰,奔波在繁瑣的家務中;而父親則繼續馳騁職場,在金錢和名望上不斷積累。

照顧孩子的一天和為工作努力的一天,完全不同;妻子和丈夫的生活逐漸開始對立;育兒者和工作者之間橫著的鴻溝看起來彷彿深不可測。卡斯克說,哪怕是在最開明的家庭,跨越這道鴻溝也異常困難,包括她自己的家庭。

卡斯克的丈夫,其實已經是一位很開明的丈夫了。在卡斯克寫這本書期間,正是她的丈夫暫時辭掉了工作,在家裡照顧孩子。在《成為母親》這本書的扉頁上,卡斯克寫著“獻給艾德里安”,艾德里安就是她丈夫的名字,這也表達了她對丈夫支持自己寫作的感激之情。

卡斯克自己在照顧孩子期間並沒有完全停止工作,而是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在家抽時間工作。即便如此,卡斯克依然感覺到,因為生育,自己與丈夫之間有了一道很難跨越的鴻溝,更不要提那些因為生育孩子,而和丈夫完全在家庭和職場兩個方向分道揚鑣的女人了。

一位英國小說家懷孕生子的親生經歷,告訴你生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職業人和母親角色的平衡是個偽命題


卡斯克的選擇

這個問題在當今社會,非常有代表性。太多女人被這兩個角色兩面夾擊、開始左右搖擺、疲憊不堪,卻又找不到出路。

卡斯克是如何應對這個問題的呢?一開始,她會在女兒睡著時找臨時保姆看護,自己外出做事。慢慢地,她感覺在女兒醒著的時候,找一個人來照顧一段時間也是可行的。於是,她開始嘗試尋找一個合適的人。雖然卡斯克一刻也不想離開她的女兒 ,可是不離開女兒,她便無法做任何事,這種感覺讓她抓狂。

於是,卡斯克開始一個又一個地面試保姆。可稱職又穩定的保姆可遇而不可求,照看她女兒的人換了一個又一個。卡斯克也憂傷地發現,從保姆手裡搶回來的“二手時間”實在是無法讓她滿意。因為不斷地被打斷,卡斯克總是處在緊張和焦慮中,這些時間便有了很大的限制,她利用這些時間完成工作都很困難,更不要想著休息和享樂了。

或許,更早的時候,卡斯克就明白了這個事實:成為母親後,不管自己去哪裡,身後永遠都好像連著一根繩子,讓她無法做到在“自由世界”和“充滿母愛的封閉政權”之間自由遊走。

那是大女兒出生幾天後,卡斯克決定去聽一場音樂會。她提前幾周買好了票,沒想到女兒提前出生了。卡斯克把女兒交給婆婆照顧,忐忑不安地想著自己可以在幕間休息時提前回來。一路上,她焦灼不安,不斷找公用電話亭打電話回家詢問孩子的情況。最後,卡斯克剛剛到達音樂廳,就從婆婆那裡得知了孩子的壞消息,立刻慌慌張張打出租車回家了。

從那時起,卡斯克就意識到,有了孩子,自己就再也無法純粹地去做任何事了,心裡總是充滿著拋下孩子的愧疚,以及各種對孩子的擔心。可是,如果讓卡斯克完全放棄自我和工作,那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煎熬呢?對於職場人和母親這兩個角色,每一個女人內心深處都不想放棄其中任何一個。可真正的平衡卻不過是一個偽命題,每一個掙扎在其中的當事人都痛苦不堪。

社會對母親的期待意味著什麼

卡斯克在《成為母親》一書中,真實地記錄了自己在成為母親這個過程中,所經歷的那些黑暗時刻,以及在自我和母性兩個身份之間的掙扎和困惑。書籍出版後,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一些人有強烈共鳴,盛讚卡斯克敢於說出其他母親想說卻不敢說的事。而另一些人則抨擊卡斯克是個不稱職的母親,因為她不僅說出了自己身為一個母親的愛,也真實地道出了其中的那些黑暗。

卡斯克在接受採訪時堅定地表明:這些糟糕的評論和指責讓她更加堅信,在覺察到整個社會文化中令人窒息的關於母親的要求和期待上,她是百分百正確的。母親被塑造為溫柔善良的、體貼的、毫無怨言的、盡職盡責的偉大形象,以此標準要求著所有成為母親的女人。如果女人為了保有自我而反抗,甚至壓根稱不上反抗,只是像卡斯克這樣用文字記錄下一些黑暗時刻,坦誠自己的掙扎和痛苦,都是不被允許的。

“職業人”和“母親”的角色根本無法平衡

如果一個女人想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所謂“賢妻良母”,那麼她個人的自我、夢想和追求,甚至是痛苦與掙扎似乎都變得微不足道了。如果一個女人因為想要擁有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而忽略了孩子,便會被定義為一個自私的、不稱職的母親。實際上,職業人和母親的角色根本無法平衡。

如同卡斯克一樣,大部分女人第一次成為母親時都是懵懵懂懂的。在孕期,她們忍受著孕吐、身材變形,還有臉上的斑、肚子上的妊娠紋,以及艱難的睡眠,盼望著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得以解脫。生產後,她們卻痛苦地發現,成為母親這條艱難的道路才剛剛開始。

而懷孕生子的過程,在女人的生理上卻是永遠也不可逆的。於是,這些女人只能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努力跋涉;用自己的一段生命,幫助另一個生命完成從出生到獨立這段異常艱辛的過程。

卡斯克寫下這本書,分享自己成為母親過程中的那些黑暗時刻,正是為了讓這些文字陪伴那些在痛苦中掙扎的女人。如果此時此刻你也在經歷這些,請記得你並不孤單;如果你是一個尚未成為母親的女性,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做好生育孩子的心理準備;如果你是一位男性,請記得給你孩子的媽媽更多一點關心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