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供奉一尊無頭塑像200多年,清朝滅亡後真相才被揭開!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封建時代的皇帝們總是很講究“敬天法祖”。可以說數千年來,無論哪個朝代哪個皇帝在位,都把祭祀視為與用兵打仗同樣重大的舉措。大體而言,每逢年節,皇帝們的祭祀活動可分為三大板塊:天地,社稷,太廟。

不過這項制度到了清朝的時候卻發生了改變,清朝皇帝在三大板塊之外又加上一項:祭祀“堂子”。而這個“堂子”指的是清朝皇帝祭拜典禮中一項獨具特色、而又頗具神秘感的內容。那這究竟特別、神秘在哪兒呢?

清朝皇帝供奉一尊無頭塑像200多年,清朝滅亡後真相才被揭開!


清朝皇帝供奉一尊無頭塑像200多年,清朝滅亡後真相才被揭開!


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後金時期,“堂子”的祭祀風俗已經形成,並被根深蒂固地保留到關內,幾乎伴隨清朝始終。

“堂子”是一座獨立的小型神殿,每到大年初一,或者出征用兵等重大時刻,清朝皇帝都會在“堂子”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根據《清太宗實錄》記載:“崇德元年定,元日,皇帝率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及外藩來朝王等詣堂子上香,行三跪九叩禮。”在《嘯亭雜錄》也有類似記載:“既定鼎中原,建堂子於長安左門外,建祭神殿於正中”。

清朝皇帝供奉一尊無頭塑像200多年,清朝滅亡後真相才被揭開!

不過歷代清朝皇帝,都對“堂子”的有關信息諱莫如深,秘而不宣。《清稗類鈔》記載,清朝曾經有一個民間諺語“三不問”,第一問就是“不問堂子祭何神”,打聽了解“堂子”有關信息被視為清朝皇帝一大忌諱,這到底祭拜哪路神仙?

天地、社稷、太廟三大祭,明明已經把應當祭祀的天地祖宗等全都包括在內,為何又要多此一舉?祭祀“堂子”時,為何只準清朝皇族參與?

如此之多的疑問,使得“堂子”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色彩。在清朝列代帝王中,只有乾隆曾對“堂子”做出個模糊籠統的闡釋:“堂子之祭,乃我朝先代循用通例,所祭之神,乃天神也”。您是不是看完這句話之後,覺得說了等於沒說一樣。


清朝皇帝供奉一尊無頭塑像200多年,清朝滅亡後真相才被揭開!


不過清朝老宦官信修明,曾經在清宮就職三十餘年,他對清朝掌故逸聞了解頗多。在他寫的回憶錄《宮廷瑣記》中,曾經提到過此事。

根據他的記載我們知道“堂子”中有一尊無頭將軍塑像,“每逢大祭,皇上親謁行禮,為無頭將軍換頂巾。將軍即無頭,項上蓋一紅綢布,一年換一次,必皇上親手撤換”。但這位將軍姓甚名誰,何方人氏,信修明也語焉不詳,只說“據傳將軍姓鄧,其名不詳,明朝衣冠 ”。

那這個這個鄧將軍究竟是誰呢?其實坊間也有很多傳聞,在《嘯亭雜錄》、《清朝野史大觀》中認為鄧將軍是明朝武將鄧子龍。


清朝皇帝供奉一尊無頭塑像200多年,清朝滅亡後真相才被揭開!


據說萬曆年間,鄧子龍率兵援朝抗倭,途徑遼東時,部下抓獲了當時的清朝始祖努爾哈赤,鄧子龍看他器宇不凡,當場釋放了他。後來鄧子龍在露梁海戰中力戰殉國,首級被敵軍取走。努爾哈赤為了感謝鄧子龍不殺之恩,於是為其立廟祭祀,並相沿成習。

這個說法在清朝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並且這個說法能夠圓滿解釋清朝皇帝對“堂子”諱莫如深的原因。因為鄧子龍畢竟是敵國一個武將,清朝皇帝卻不得不屈尊下跪,不想讓外人知道也屬情理之中。

此說法在清朝深入人心,以至於出身滿洲皇族的昭槤、震鈞等人,在著作《嘯亭雜錄》《天咫偶聞》中都予以確認。甚至正史《清史稿》中都記載,“或謂祀明副總兵鄧子龍也,以與太祖有舊誼,故附祀之”。


清朝皇帝供奉一尊無頭塑像200多年,清朝滅亡後真相才被揭開!


直到清朝結束之後,民國清史專家孟森,對此問題作出嚴謹考證後,才徹底推翻了這個結論,揭開了真相。

孟森在《清代堂子所祀鄧將軍考》一文中闡明,所謂明朝鄧將軍之說不假,但鄧將軍不是萬曆年間的武將鄧子龍,而是成化年間的武將鄧佐。

孟森考證指出,鄧子龍長期在西南、東南一帶作戰,史料記載他參加援朝抗倭之戰時,擔任明朝水師副總兵,“領水兵三千,從水路向古今島”,然後在海戰中戰死,一生從未涉足遼東半步,也就不可能與清太祖努爾哈赤上演一出“英雄惜英雄”的偶遇。因此“堂子”中的鄧將軍必然不是鄧子龍。

鄧將軍的真實身份,在成書於康熙年間的《柳邊紀略》中有一段記載。書中提到,“明朝成化年間,定遼前衛指揮使鄧佐,善騎射,有膽力,對大明忠心耿耿”。在成化三年的奉集堡之戰中,鄧佐帶領五百人馬遭遇兩千多女真騎兵,奮不顧身捨命廝殺,最終因為眾寡懸殊,部下傷亡殆盡,他不肯投降,戰至最後而為國捐軀,身首異處。


清朝皇帝供奉一尊無頭塑像200多年,清朝滅亡後真相才被揭開!


明朝朝廷為表彰鄧佐,下令“立祠遼陽”,為他立廟建祠。遼東百姓們有感於他的忠勇,數百餘年香火不絕。民間每逢有疫病流行,常常到鄧佐廟前祭拜。結果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邪乎,都說“凡有疫瘟禱之立應”。連撫順關外的女真人也紛紛效仿,到處建立鄧將軍廟,認為祭祀他可以避瘟災,“至今滿洲跳神皆祠之”,“京師堂子所祭祀者亦將軍”。

清朝人久居關外,氣候寒涼,對關內氣候不太適應,對中原地區一些流行病也缺乏免疫力,導致清朝入關前後,順治皇帝、董鄂妃、豫親王多鐸等等很多人都中招,感染“痘病”一命嗚呼。出於對“痘病”的恐懼無奈,他們對傳說能避瘟災的鄧將軍信仰自然有增無減。由於鄧佐明朝武將的特殊身份,故此清朝皇帝不肯讓外人知悉,最終以訛傳訛,誤導世人數百年。那這樣的歷史真相,您想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