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位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是明朝的皇家陵墓,从永乐7年开始修建长陵,到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前后共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但是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共传16帝,享国276年,但是为什么明十三陵中只葬了十三位皇帝呢,另外三位皇帝去哪了?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是怎么回事。

明朝十六位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自然葬于南京,帝陵位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明朝十六位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

朱元璋画像

第二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明成祖)以“靖难”(明眼人都知道咋回事)为名发兵攻打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疑案,所以自然也就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因为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大臣于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以后有机会再细说)的操纵下即了帝位。后来瓦剌释放了英宗被,英中在其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又坐回了皇帝。英宗怀恨在心,认为当初是朱祁钰为了皇位故意不救他,遂将其被害死,并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