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90后”医生手术18小时不吃不喝,手术结束的时候他...

本报记者/简梅芳通讯员/黄垚森 曾倩萍

“上了手术台,医生连续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罕见,但这次手术连续18个小时不吃不喝,打破了我从医生涯的记录了!”4日上午近9时,市中医医院颅脑外科医师张俊龙在办公室看着颅脑CT片,笑着说了这么一句话。他口中的“这台手术”,是医院5天前为一名来自台山市的脑瘤患者进行的开颅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

阳江“90后”医生手术18小时不吃不喝,手术结束的时候他...

家住台山市海宴镇的谭女士早些年因性情大变,脾气暴躁,丈夫与其离异。去年6月,谭女士双眼开始出现无诱因的视物模糊,嗅觉也逐渐减退。直到上个月,谭女士视力越发恶化,左眼几近失明,家人才赶紧送到当地医院治疗。

谭女士的姐姐告诉记者,起初以为只是眼睛的问题,可没想到,检查结果竟然是巨型脑膜瘤,且当地医院不具备手术治疗条件。原本家人打算带谭女士上广州求医,但后来经同村人介绍,得知阳江市中医医院可以开展这类高难度手术时,他们毫不犹豫就赶来了。4月24日,谭女士入院治疗。

4月29日上午8时,患者谭女士被推进手术室,直至次日凌晨2时许,手术才结束,整个手术过程耗时18个多小时。作为手术助手,张俊龙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坚守手术室内,粒米未食,滴水未进,就连厕所也没去。

手术耗时长,主要是难度大。谭女士的鞍结节脑膜瘤位于前颅窝,已有六七厘米大,如一个苹果般大,左右脑均受其影响,并且周围神经分布丰富,压迫着双侧视神经和颈内动脉,若不小心损伤,可能致残致命。考虑到手术的难度,当天颅脑外科主任朱泳鹏和副主任杨太生一同为患者主刀。

手术中,医生通过显微手术剪将苹果般大的脑膜瘤切块处理,同时要小心翼翼地将神经、血管与肿瘤进行分离,其中分离颈内动脉上的小分支难度最大,一不留神就可能造成出血。“这个手术对医生来说,就好比是带着枷锁跳舞,既要把肿瘤切除干净,又不能损伤神经和动脉。”张俊龙说。

每台手术都有一名助手,相比主刀医生,手术助手的压力也不小。手术助手是患者的主管医生,手术开始前要将患者的血检、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烂熟于心,掌握患者的手术禁忌症,以备不时之需,完成与患者家属的术前沟通。术中,助手要协助主刀医生完成手术,暴露手术视野,协助护士,并及时与麻醉医生沟通。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从早上8时到次日凌晨2时,18个小时不吃不喝,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张俊龙说,由于患者手术难度较大,所以在当天早晨他专门吃了面条,这比白粥抗饿。手术开始后,他一心扎进了手术台,几乎没有感觉到饿,到了次日凌晨,饿意阵阵袭来,但手术尚未结束,他鼓励自己咬咬牙坚持。直到手术结束的那一刻,卸下手中的手术器械,他才感觉到自己要散架了一般,饥肠辘辘,双腿发软,全身乏力。

没有抱怨,张俊龙匆匆灌上两大杯水,然后披着夜色赶回家。没有大餐,煮上一碗泡面,填填肚子就洗漱睡了。当天上午8时,睡了不到5个小时,张俊龙又出现在医院的走廊里。

张俊龙出生于1990年,今年是他从医的第五个年头。他说,参与难度大的手术,对年轻医生是一种挑战和考验,但更是一种锻炼和提升。

来源:阳江日报(记者/简梅芳通讯员/黄垚森 曾倩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