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与蒙古族、回族待客习俗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特征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悦)乎?”表达了这种好客的心理。汉族喜欢交往,“礼尚往来”。这些都是世代相传的民俗。其实,其实与汉族相比,蒙古族待客更加热情。

一、汉族的待客宴席习俗

汉族与蒙古族、回族待客习俗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特征

汉族民俗,注意抑送揖让之礼。对与主人身份平等的宾客,主人要迎于大门之外,见面拱手相礼,称为“揖”。凡入门,主客之间必三揖而后入。主人先入,入门之后,上台阶进堂屋。

汉族堂屋多坐北朝南,上台阶是向北走,客就西阶,主就东阶,后世所谓“东道主”,即此而言。升阶必三让,进堂屋后,主人设席,请客人入座,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所谓“客随主便”。

主人一般要请客人坐上座,席位南向北向,以西座为上;席位东向西向,以南座为上。客人坐定,然后主人才座,主人开始问话,客人这才说明来意。事毕告辞,主人起身相送,亲切道别。

汉族与蒙古族、回族待客习俗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特征

汉族人待客十分真诚。如果到家做客,一进屋,全家老少都会起身让座,老爹爹递烟,老妈妈起身倒茶。然后是宰鸡、宰鸭、买肉、买鱼等佳肴待客。

鸡腿和鸡尾最为贵重,给最年长或最尊贵的客人食用,俗谓这是对客人的最大敬意;鸡爪则给青年人,俗谓给抓钱能手,祝愿他多抓钱进宝。敬酒更显热情真诚,一敬就是双杯。

若客人实在不能饮酒,主人家待客真诚热情的心意到了,也可以不喝。但在如此浓烈的情意中,任何不会喝酒的客人,也会禁不住喝两杯。

二、蒙古族待客习俗

汉族与蒙古族、回族待客习俗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特征

蒙古族很早以来在待人接物方面以热情好客、礼貌待人著称于世,无论相识与否,见面总要先相互寒暄请安、询问牲畜膘情以及对方一些事业成就等,然后才相互交谈来访事由。

特别是在接到客人方面不分贫富,尽力盛情款待的习惯。招待客人的方法是,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

然后就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杯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门用于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进行。

汉族与蒙古族、回族待客习俗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特征

敬酒三杯后,再由主妇、孩子们以同样的礼节依次向客人敬酒。敬酒礼节有三、六、九、十二杯之分,最多敬二十四杯。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

酒后用饭,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为整羊宴,其次为羊背子宴。整羊上桌时,羊头要向客人。正座上的首席客人在羊头上用刀划一个十字后,把刀递给司酒者(专管斟酒摆弄整羊的人)。

司酒者先把羊头卸下,连同羊尾上割下的一小块肉放在小盘里,供在主人家的神位前,再从羊背左右侧各切割一条四指宽的肉,相互交换位置,将刀柄朝客人方向放在向内。

三、回民饮食与卫生习俗

汉族与蒙古族、回族待客习俗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特征

饮食习俗,回民饮食禁忌较多,如禁食自死物,非宰杀而死的动物都被看作自死物。禁食动物血液,宰杀动物要放尽血。禁食猪肉,农户亦不养猪。禁食凶禽猛兽,禁食无鳍水产品等。

牛、羊、鸡、鹅、鸭、鸽以及鱼、虾等是回民的主要食品。回民禁食非经阿訇宰杀的动物,所食畜禽要请阿訇宰杀。阿訇口念“太思米”下刀,放尽血。

这些禁忌根据主要出自《古兰经》:“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育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触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古兰经》还说:“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

汉族与蒙古族、回族待客习俗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特征

​卫生习俗,回民非常讲究清洁卫生,这是伊斯兰文化所倡导的。回民禁食自死动物、凶禽猛兽、动物血液,固有信仰上的因素,也有卫生上的原因。同时,为使空气洁净清香,家家都有香炉,常燃芭兰香。

穆斯林在礼拜前要行净礼,包括沐浴、净衣、洁处等,主要指净身。清真寺耳房内挂有净礼图,让青少年穆斯林学习净礼的程序。寺内设有水房,供穆斯林礼拜前沐浴。

净礼分大净和小净,既是礼拜前的沐浴仪式,同时也是指一种身体洁净状况。小净指用水洗身体的部分,大净指用水清洗全身。以洁身的形式达到清除邪念疑虑,进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总之,无论是汉族,还是蒙古族,还是回族,这些传统习俗,都是中华民族的接人待客的传统。特别是这些少数民族的朋友相处时候,一定要注意民俗传统, 讲究入乡随俗。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