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餛飩永遠是自家包的好吃,同意的舉手。

前一陣,局子裡進行了一場喪心病狂的速凍餛飩測評。探員們每每吃到認為美味的餛飩,就露出一副一臉陶醉的表情,對此,本花的內心都是這樣的: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味道是不錯,但哪有那麼誇張啊?不如姆媽包的啊……”

等測評文章發出去以後,後臺也收到了很多與本花一樣的聲音。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本花當然不會錯過一本正經懟局座的機會,整理好截圖發給他。煞有其事的跟局座科普:“你看這個餛飩啊,除了芯子,皮子也是很要緊的。上海的餛飩皮分黑皮子和白皮子,吃起來口感是不一樣的……巴拉巴拉……”

“說這麼多有什麼用啦,自己包很麻煩的呀,”局座側過他那胖碩的身板,斜眼看著我。“儂嘴巴老,那儂來包給阿拉切呀~”

明知道局座的套路無處不在,偏偏本花就是躲不過:“吾包就吾包。”

哼,既然要包,就要弄個上海灘頂配的版本,皮啊芯子啊,都要找最好的——正好也可以探一探放在收藏夾裡很久的那家網紅“切面店”。

比阿花還要年輕的年輕人,大概都不知道“切面店”是幹什麼的了吧。簡單來說,就是自己加工麵粉,賣餛飩皮餃子皮年糕麵條的小店,基本上菜場裡都會有一家。本花要去的這家,位於合肥路上,堪稱是切面店中的爺爺級別了。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華良切面店

地址:合肥路107號(近順昌路口)

營業時間:06:30-18:00


請允許本花花一點篇幅向你介紹這家切面店的周邊環境。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地道的盧灣老城廂遺風——也許很快,就要不見了。

舊舊的理髮店,“老法師”用幾近於老古董的座椅,招待著看來修面剃頭的老顧客。幾個阿公坐在一邊不急不躁,排隊等候。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也有磨刀霍霍的肉攤,粗大的鐵鉤上吊著不同部位的肉。阿姨爺叔挑選自己看中的,好來準備日常的中、晚兩餐飯。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切面店的貼隔壁是照相館——在人人都是手機攝影師的年代,你還記得上一次去照相館拍照是什麼時候嗎?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切面店的正對面是一幢堪稱“破破爛爛”的大廈,名字很有趣,叫“凹凸大廈”。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你別看它這幅其貌不揚的樣子,這棟大廈是天廚味精廠的舊址。天廚味精廠,是國內第一家調味品製造廠,解放前它生產的佛手牌味精,因為擊敗日貨“味之素”而聲名大噪,堪稱上海味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了。

2012年就有新聞說凹凸大廈要拆了,但又說它已經是不可移動文物了——七年過去了,它確實還沒“移動”,希望這棟大廈和它背後的歷史,能夠得到妥善的保存吧。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和老城廂的生活氣息一街之隔的,就是新天地的豪宅了。阿花沒有仇富的意思,但是站在這裡,你會覺得這些高樓就像烏雲一樣,一步一步、無聲無息地向你逼近,壓得你有點喘不過氣來。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說回這家華良切面店吧。

我早上10點左右到店,顧客不多,還沒有人排隊。店鋪佔了兩個門面,一半用作加工工廠,另一半的前半間是出售窗,後面估計是員工的休息間什麼的吧。

廠房完全對著馬路敞開著,設備看起來都有些年頭了,後半段還架著一個木結構的閣樓。一眼望去,地上鋪著一層薄薄的、像雪花一樣的麵粉。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這樣的“雪花”,落在了店裡的每個角落,比如卡帶錄音機 ▼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老式磅秤 ▼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褪了色的獎盃▼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一開始還很疑惑,為什麼放在室內的獎盃會有“積雪”。後來發現這一點不奇怪,只要切面店的機器開起來,空氣中就會瀰漫著麵粉的粉塵,直往你鼻孔裡鑽,惹得我這個鼻炎患者接連打了N個噴嚏——在切面店工作也是挺不容易的。

趁著希瑞遲到還沒來的功夫,我正好目睹了餃子皮的生產過程。原來,廠房裡架的閣樓可不只是存放麵粉的地方,開工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在樓上完成的。

師傅把麵粉放進大斗裡,放水攪拌。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浸溼的粉團從上面落下,掉到下面初揉的機器裡,這時樓下的師傅會接收從機器裡壓出來的麵皮,再把它放入這排形似滾筒印刷機的壓面機裡。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經過幾道機器的壓制,精壓好的麵皮來到最前頭的機器裡進行切割,由另一個師傅整齊地鋪在木板上。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最後,用圓形的餃子模具切割成形(好原始有沒有)。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師傅們分工明確,整個工程在不算大的空間裡進行得有條不紊。

我看師傅一通忙活完畢,就和他聊了起來。原來,這家店鋪開了快70年了,原先隸屬於糧食局——當真是老城廂遺存了。當年糧票被淘汰後,店鋪進行了改制,變成了現在的集體承包制。和我聊天的這位孫師傅,就是這家店的主要承包人之一,在這個小店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還特別糾正我,不能叫他“老闆”,最多也就是店長罷了。

問到門店的前途,孫師傅表示暫時還不會拆,“但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這片大概遲早還是會拆掉的吧”。畢竟,徵地的範圍,已經近在眼前了。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談到這裡,本花的心裡多少有點不捨,但事有兩面,城市總歸是要慢慢進化的,老城廂的居民,也值得擁有更高質量的生活。

拍拍逛逛半小時之後,希瑞終於姍姍來遲。這會兒來光顧的客人漸漸多了起來。店裡開出的兩個窗口前排滿了人,大家也不著急,聊著天,互相交流著彼此都買些什麼。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華良切面店的厲害,可以從牆上掛的這塊小黑板寫著的客戶名單裡看出來——有滄浪亭、大牌小檔等滬上知名麵館,還有各種政府單位的食堂,兩個字,靠譜。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就在我們排著隊的那會兒,收到了鉅作的微信,說是讓我們順便買點麵條回局裡,他要親自給我們熬蔥油,做蔥油拌麵。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鉅作居然要親自下廚了。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麵條按照粗細、寬扁,分成好幾種,本花和希瑞一時間不知道買哪種好。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要麼每種都買一點?

要那麼多種幹嘛,都不知道鉅作能不能熬出蔥油呢。

那就買兩種細面,再買個最粗的,回去讓羅叔給我們炒上海炒麵吃?

好主意。

羅叔局中坐,任務天上來——他一定想不到他被我們盤算了。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差點忘了今天的正事——買餛飩皮。他家的餛飩皮,就是我前面說的分成白、黑兩種。偏白色的是4塊錢一斤的精製面,偏黑的是3塊5一斤的標準面。只要用同一種麵粉做的,無論是麵條、餃子皮還是餛飩皮,都是同一個價格。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標準餛飩皮 1.7元

精製餛飩皮 2元

精製細面 2.2元

精製中細面 2.5元

標準粗麵 3.5元

總計 12元


兩種餛飩皮各要了半斤,再加上三種麵條也只要12塊,堪稱我最便宜的探店經歷之一,但拎在手上的分量真的是沉甸甸的。

希瑞帶著買好的麵食先回局裡,我還要搞定餛飩的內餡呢。權衡了自己的下廚能力,感覺親手調配肉餡(特別是我這還是第一次調配)的成功機率不高,但聰明如我,可以去買現成的呀。

於是,我一路奔向那家賣菜包出名的老字號——綠楊邨。門口依舊是人山人海,都在排隊買包子。本花機智地穿過人群,跑到賣半成品的櫃檯,向一個臉色比後媽還難看的阿姨買了兩包餛飩餡。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同樣是國營老字號,如果說剛剛切面店的師傅的態度像是和煦的陽光,那麼綠楊邨的阿姨的態度就能分分鐘推你入冰窖。

買綠楊邨的餡料自帶他家的餛飩皮,約是一斤餡和一斤皮子。顧客買回家中,只需要自己動手DIY一下,就可以還原綠楊邨餛飩的味道了——這也可以防止成品餛飩在運送途中變形破損,還是很人性化的了。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綠楊邨餛飩餡料+皮子

28元/套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三種餛飩皮排開對比,在顏色上的差別還是很明顯的。用含有麩皮的小麥粉(俗稱標準面)壓制出來的餛飩顏色偏黑。都是用精製麵粉製作的另外兩種餛飩皮比起來,綠楊邨的皮子更白,質感更細膩。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跟局子裡的探員們約好,今天中午不要點飯,等吃我包的餛飩。1、2、3開包……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在包的過程中,我對皮子的感受是,華良精製面的皮子最厚,手感會更硬一點,標準面的皮子更柔軟、溼潤。綠楊邨的皮子是最薄的,手感很滑很溼潤,有光澤。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一局子的人餓著肚子等我,經過一個多小時與餛飩皮的戰鬥,我終於完成了第一批餛飩成品。同樣稱了半斤左右,精製面的皮子會比標準面的少幾張。有一句說一句,綠楊邨的內餡給的很足,包了那麼多餛飩還有很多——當然,也有探員反應,是我餡放得太少了,餛飩不夠飽滿。來來來,你們給我評評理,我這個餡包得還少嗎?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華良的兩種皮子都非常厚實,精製麵皮的吸水性更好,煮熟後的皮子入口更軟滑,但不會糊爛,餛飩的整體形狀維持的很好。標準面的皮子比較硬挺,筋骨都在線,吃口上更有嚼勁,本花個人非常喜歡。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用綠楊邨皮子包的餛飩,煮出來的顏色是最“閃亮”的。皮子嚼起來有一股淡淡鹼水味,口感非常滑爽、彈牙,像是無錫餛飩皮的風格。他家皮子厚度最薄,很多探員都說它是最好嚼的。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三種皮子各有千秋,各位看官可以按自己喜好挑選。

順便說下綠楊邨的菜肉芯子。豬肉在芯子裡的佔比並不低,但菜的香氣也很濃郁,煮熟後的菜葉子也是碧綠生青。芯子的調味是帶有本幫特色的微甜,吃起來還有一股淡淡的芝麻油的香氣。唯一的缺點是肉吃上去稍微有點筋筋拉拉,也許是用的夾心肉的緣故。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有些探員吃完表示,這頓餛飩激發了回家自己包餛飩吃的慾望,看來我(包餛飩)的手藝還是不錯的嘛。

總之,華良切面店和綠楊邨的出品都對得起它們的招牌的,私心覺得華良的黑餛飩皮+綠楊邨的餛飩餡,堪稱上海灘頂配的皮餡組合了。至於綠楊邨晚娘臉的店員麼……忍忍吧。

噔噔噔噔~

一股濃郁的蔥油香味從廚房飄了過來。

“阿花,快點進來拍蔥油的成品,”鉅作發話了。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這個色面,這個香氣,嘖嘖,可以的。

華良買回來的三種不同粗細的面,最細的那個下了用來拌蔥油,而最粗的留著讓羅叔給我們炒一盤上海炒麵。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不是我要拍老闆拍馬屁哦,鉅作的蔥油熬得真是一絕,蔥被炸得很脆,醬汁又完全浸進去,只需要一勺再夾上幾根蔥,就能把整碗麵條拌得又香又入味。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不過,敗筆在於,局座沒掌握好煮麵的時間,把細麵條煮過頭了。但這不是華良切面店的問題,因為他家麵條即使煮過了頭,也沒有爛成一坨,口感雖然軟了點,失去了彈性,但依舊是根根分明的。加了蔥油一拌,麵條像是瞬間被抹上一層光暈。看著就讓人直吞口水。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想要把華良切面的美味發揮到極致,只能靠羅叔了。羅叔就地取材,開了一罐梅林的午餐肉罐頭,又從冰箱裡扒出幾根之前吃剩的青菜葉。沒幾分鐘,就整出了一鍋濃油赤醬的本幫炒麵。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一端出來,探員的筷子如雨點般落下。阿花保證,想下第三筷的時候,就已經光盤了。羅叔這手藝,完美還原了夜市炒麵攤的味道,真的是吃到我心悅誠服。


上海灘的“頂配”餛飩,是什麼樣的配置?


麵條筋道彈牙。這樣粗的面,煮到裡面沒有面芯子,而外面依然沒有糊坨的現象,面的“骨子”可見一般。

本花給自己挖的餛飩DIY的坑,在多方支援了半天后,總算是填完了。這麼一番折騰還是挺累的,想想平時要不是在家“啃老”,靠著姆媽阿爸出財出力,靠我自己一個人,也不一定能吃得比速凍餛飩好。

所以,親愛的粉絲們,平時跟著食鑑局點點外賣,囤點淘寶上好吃的速食,跟著我去找找犄角旮旯裡的美味小店(比如上次那個超好吃的仙姑餛飩),還是相當有必要的。當然,閒暇之餘,像阿花這樣搞個簡單的DIY怡情,也不錯呢——我真心推薦你去華良切面店採購,順便來個老城廂半日遊,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