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盗宝案:“十全老人”的乾隆和最为跋扈的慈禧太后遭掘墓

帝王陵目标显赫,是历代盗墓者垂涎的对象。因此,陵墓的防守和保卫也相当重要。兔死狐悲,历代统治者对前朝陵墓似都能施以一定尊重。不过,如碰上乱世也很难说。生前自号“十全老人”的乾隆和最为跋扈的慈禧太后,偏偏遭受了挖坟掘墓的惩罚,由此还引发震惊全国的“东陵盗宝”惊天大案。

秦始皇营建了两大工程,一个是长城,一个是自己的陵墓。

这两项浩大工程,当时想必造成了无数家破人亡的悲剧,在后世的清算中,成为始皇帝暴政的铁证。然而千百年后,它们却为始皇帝的子孙造了不少福。1974年,陕西农民老杨在打井时发现了和真人一样大小的兵马俑,进一步的发掘,将一个地下军队带回人间,而这被目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八千多件兵马俑只是整个始皇陵的陪葬坑,比起陵墓主体来,大概只算冰山一角。

清东陵盗宝案:“十全老人”的乾隆和最为跋扈的慈禧太后遭掘墓

兵马俑

暂时,我们只能靠《史记》的记载,去想象整个始皇陵的恢弘:“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从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体形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它的选址是依据当时“依山造陵”的观念,背靠背靠骊山、面向渭水。整个陵墓的建筑风格对后世帝王陵影响颇大。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占地十余万平方米,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有人戏称到西安的旅游是“陵墓游”,由于西安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因此也集中了相当多的帝王陵。其中的唐代陵墓因山而筑,气势雄伟。较之前代堆土为山的建筑方式显然更胜一筹。从宋代开始,帝王陵墓开始集中布置,北宋多位皇帝的陵墓集中于河南省嵩山北麓,从其选址来看,风水理论明显起了决定作用。可惜得是,金兵和元兵的相继破坏,使得地面建筑几乎完全破坏。

明清的帝王陵集中在北京。位于城北昌平天寿山麓的明十三陵规划完整,主从分明。明永乐以来的十三代皇帝环葬于此。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将这里的好处写的相当清楚:“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样的风水宝地,即使以严苛的帝王陵标准衡量,也完全符合。

清东陵盗宝案:“十全老人”的乾隆和最为跋扈的慈禧太后遭掘墓

明十三陵全图

十三陵既是一个整体,又各自独立。其建筑十分注重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境界。英国史学家李约瑟称之为“最大的杰作”,因为“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

清朝帝王陵以河北遵化的东陵和易县的西陵为代表,在建筑风格上,和明陵颇多相似之处。清代陵墓的建筑中,体制相当清楚,依照尊卑秩序,分为帝陵、后陵和后妃园寝,各各配以不同等级、规模、数量和不同形制的建筑物。

清东陵盗宝案:“十全老人”的乾隆和最为跋扈的慈禧太后遭掘墓

清东陵

帝王陵目标显赫,是历代盗墓者垂涎的对象。因此,陵墓的防守和保卫也相当重要,满族夺了大明的江山,收买人心的举措之一便是下令保护前代帝王陵墓,且挑选明宗室之后负责祭祀。兔死狐悲,历代统治者对前朝陵墓似都能施以一定尊重。不过,如碰上乱世也很难说。清代统治者中,生前自号“十全老人”的乾隆和最为跋扈的慈禧太后,偏偏遭受了挖坟掘墓的惩罚,由此还引发震惊全国的“东陵盗宝”惊天大案。

帝王陵墓是古代陵墓文化的代表之作。对于相当看重死后世界的中国人来说,为自己营建一所满意的阴宅是一件大事。陵墓的选址和建筑,处处能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殡葬文化。墓前的石刻发展出精致的石雕艺术;精心拟定的墓志铭成为中国散文中重要部分,且有不少已成文学经典;而多少陪葬的精美器具,让我们“由死及生”,了解到那个过去的活着的世界。

(本文为《总说中国》的第三十七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清东陵盗宝案:“十全老人”的乾隆和最为跋扈的慈禧太后遭掘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