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內向,沒禮貌?背後的原因真讓人心疼... ...

隨著社會前進發展,會發現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未來成長中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情商高,懂禮貌、活潑開朗,畢竟嘴甜的小孩到哪都招人喜歡。

然而總有些孩子的表現跟爸媽的意願相反,最基本的就體現不願意跟人打招呼,內向沒禮貌。

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內向,沒禮貌?背後的原因真讓人心疼... ...

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內向,沒禮貌?背後的原因真讓人心疼... ...

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內向,沒禮貌?背後的原因真讓人心疼... ...

不喜歡主動和熟人“七大姑八大姨”打招呼,每次越逼還越不說...到底怎樣讓孩子克服內向、嘴甜會說話是很多父母會思考的問題。

對孩子來說,對方還只是“常見的陌生人”

首先,我們每次帶著孩子走街串巷遇到的“熟人”,在孩子的視角里只是他們的“常見的陌生人”。

其實對成年人來說,當我們置身在陌生人面前,也會表現出侷促不安,不知道如何開口挑起話題的尷尬,所以如果寶寶見人躲,不願意開口問好,家長們也別太焦慮,更彆強迫孩子當場就得開口打招呼。

美國教育學家查爾莫斯在1998年招募了100個平均年齡在8.6歲的孩子參與實驗。當安排陌生人和他們打招呼時,80%的孩子都表現出有意無意得稍後撤退。孩子對於溝通的距離比成年人更為敏感。

其次,見面打招呼說“阿姨,你好”是大人觀念裡面的禮貌問好,而懂禮貌的根本目的是讓人學會「尊重」,對孩子來說,願意對對方點點頭、揮揮手等等都可以是自己表達禮貌的方式。所以完全沒有必要一定得強迫孩子照葫蘆畫瓢衝在人跟前說你好。

最後,當為孩子不肯打招呼而生氣時,思考幾個問題:我希望孩子嘴甜打招呼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嗎?我是在引導孩子還是在強迫他?

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內向,沒禮貌?背後的原因真讓人心疼... ...

良好的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強迫孩子根別人打招呼,當他人的面說孩子害羞、沒禮貌,對孩子來說都像是咒語一般暗示自己沒有社交能力,是個內向害羞的人,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給自己暗示而感到自卑,越來越不喜歡社交。

事實上,很多有社交障礙的人,小時候反而經常被父母催逼著“講禮貌”。

良好的社交能力,我們能如何培養呢?

一、先做一個愛社交的父母。

通常來講,一個內向的家長很難培養出外向的寶寶,這是因為寶寶沒有從大人的行為中學習到如何與其他人熱情、主動溝通的能力。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過於內向,咱們大人得先努力給寶寶做好表率。比如:帶著寶寶在公園遛彎時,多主動和路過的鄰居打招呼,聊聊天。長期以往,寶寶通過觀察就可以知道打招呼該從何說起,聊些什麼了。

二、保持距離,但不迴避。

對於一、兩歲的內的寶寶來說,還沒有進入到需要主動打招呼階段,但通過日常的鍛鍊可以提前讓寶寶適應和陌生人交流的感覺。當寶寶表現出認生、抗拒時,家長可以抱著、拍拍寶寶肩膀來緩解焦慮情緒。

另外媽媽可以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不要把寶寶的臉衝向後面,看不到陌生人的臉。這樣只會讓寶寶意識到:“那個人很可怕,媽媽都讓我回避他”

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內向,沒禮貌?背後的原因真讓人心疼... ...

三、學習打招呼繪本、講故事。

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媒介表達方式,像繪本、動畫、故事等比我們單純的嘮叨都要管用很多。通過可愛的卡通形象對孩子的正確行為引導,道理記得更牢,有時孩子還會成為我們的小老師,糾正達人的行為呢。

除了看,大人還可以根據繪本在家和孩子玩角色扮演,分別互換主動打招呼和接受打招呼的角色,提前給孩子做場景預演。

四、不給孩子貼標籤。

“我的孩子就是不愛喊人”“膽子賊小、害羞”“奶奶保護慣了,不肯開口”這些隨口的話都是在給孩子打標籤,反而會大小孩子的積極性,從心理上害怕打招呼。

所以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當孩子不肯打招呼時,告訴對方他們只是沒準備好,因為還不熟悉,請大家理解。

五、等私底下,再管教孩子。

離開場合或等回到自己家後,在沒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私下管教孩子。

首先要變現出對他們行為的理解,運用同理心表示自己小時候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給孩子安慰;接著,告訴孩子和親戚朋友打招呼的重要性,以及對之後社交的重要性;最後,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類似情況,他們可以怎麼做,點點頭跟著爸媽說你好,給他們成長的鼓勵。

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內向,沒禮貌?背後的原因真讓人心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