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新田”奏响美丽乡村“升级版”最强音

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章尚辉 胡圣)“南有新田”一词,是一代伟人毛泽东1967年12月回湖南视察时对湖南新田县的高度赞誉。上世纪60年代,新田人民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兴修水利、大办农业,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南有新田”精神,从此成为新田的地域名片和激励新田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如今,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这里的人民在党的新时代光辉沐浴下,高歌猛进、不忘初心、久久为功,以崭新的姿态和思想,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谱写出一曲曲美丽动听的乐章。

该县位于湖南南部,辖12个乡镇,237个行政村,面积1022平方公里,人口45万,是国家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新田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坚持“高位推动,引导拆迁,规范建设,长效治理”方针,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是在今年短短的四个多月时间内,全县拆除危旧土坯房62万余平方米,拆除旱厕4600座;清理垃圾1.7万余立方,疏通排水沟1200余条,池塘清淤520座,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400余吨;所有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空间整治、完成了乡村规划、落实了门前三包、建立了村规民约;90%以上的村庄公共照明达标,90%的行政村完成美化任务,80%的行政村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标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县乡村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新气象。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子。

一、坚持高位推动,做好顶层设计,下好“先手棋”

1.领导带头抓示范。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为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坚持“五级”书记亲自抓,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相关日常工作。按照县管总、乡镇推进的原则,各乡镇是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各乡镇、村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亲自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办点示范,所有县级领导分别深入到自己联系的乡镇办点示范,起到办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作用。

2.上下联动抓推进。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和行动方案,为推进工作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每月召开县镇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人大会,与脱贫攻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每月开出工作任务清单,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驻村工作队对照清单逐项抓落实。

3.强化考评抓落实。制定了严格考评奖惩办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对部门和乡镇绩效考核。采取集中考评与督查交办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和“一月一督查排位通报、一季一评比、全年总考评”的“三个一”推进机制进行严格考核,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督查、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交办,每月下发督查通报。每季度排出最佳乡镇一名、最差乡镇一名和“十佳村”“十差村”;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评选活动,凝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正能量。

二、坚持综合施策,强化机制保障,打好“组合拳” 拆除旱厕、危旧土坯房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头戏”,坚持引导拆迁,规范建设、乡村清洁和长效治理,以拆促建,以建促管,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1.强化宣传,引导“拆”。做好危旧土坯房和旱厕的拆除工作,不能热在上面,冷在下面,必须坚持村级主责,做到“村里的房子村里拆”,为此,各行政村分别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会,讲清政策、明确方式;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本县陶岭镇周家村、枧头镇云溪欧家等先进村参观学习;签订拆除空心房的协议。通过“宣传动员、参观对比、签订协议”三步曲,村民转变思想,积极主动,由“要我拆”变为“我要拆”。各行政村认真摸清危旧土坯房和旱厕的底子、认真搞好精准测量,分类施策,做到应拆尽拆,有序推进。对于长期无人居住的闲置房,讲清政策、做细工作“动员拆”;对于破烂不堪的危旧房,不留安全隐患“从快拆”;对于集中居住,但面积较小的旧住房,重新安排建设用地“集中拆”;对于零星分布的零散房,用好补偿资金“鼓励拆”;对于乱搭乱建的违建房,宣传法律“依法拆”。

2、做好规划,规范“建”。以自然村为单位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先对全县村落的建筑、空间、民风、习俗做了较为完整的调查记录。通过分析梳理调研信息,为村庄发展做出总体策划,制定需要保护、改造、传承、发展的不同项目和各种策略。县乡村振兴办还统一编制了房屋建筑套用模式,由各村两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后以表决的形式确定本村所选建房模式、户型,统一朝向,统一样式。对地理条件差、居住分散的老村庄,采取修旧如旧、“穿衣戴帽”的办法,抓好房屋整饰等设施建设。对新村建设,在村庄的道路、供水、排污渠、垃圾池、绿化带、文体场所等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区,努力实现生活服务设施与功能基本配套,解决人畜混居现象。三井镇古牛岗等村还规划电梯房,进一步减少村民宅基地短缺的矛盾。

3.点面结合,统筹“洁”。全县所有村庄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重点做好村庄内“三清四改”。“三清”是指清理垃圾、清理杂物、清理沟渠河道池塘,“四改”是指改厕、改路、改水、改危房。农村厕所革命按梯次整村推进实施(即: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再省道沿线村、县道沿线村、乡镇交通主干道沿线村、其他村的顺序梯次整村推进)。70个示范村因地制宜采用四格池+湿地或采用一体化设备的模式,建设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同时将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与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结合起来,统筹做好水林路系统治理。

4.建立机制,长效“治”。通过建立投入机制、建立保洁机制、建立“门前三包”机制和建垃圾分类减量机制的“四位一体”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常态。通过“财政奖补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部门扶持一点,市场运作一点”五种方式筹集经费。县财政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6000万元,撬动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各行政村按每人每年不少于8元的标准收取保洁费,县财政按每人每年补贴20元的标准补贴到村,用于保障村级保洁员工资。对新建水冲式卫生厕所按每户1500元标准、村内道路硬化按12万元/公里的标准进行奖补,危房改造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3万元/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按1万元/户的标准进行奖补。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由财政立项安排,全县已实现村村有安全饮水的目标。建立垃圾分类减量机制。按照“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处理”的模式,推行“二次四分法”垃圾减量处理,即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发酵堆肥和“不会烂”的再分一道,分为“可卖钱”和“不可卖钱”的,“不可卖钱”的统一收集后进行特殊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农村垃圾存量,实现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覆盖率达100%。

三、坚持党建引领,压实主体责任,唱好“民生曲”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光靠部门和干部干不起来,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压实主体责任,唱好“民生曲”,才能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群众参与到工作中来。

1.镇政府当主导,坚守好底线。在推进工作中,因地制宜,做实做细群众工作,避免工作方法单一,急躁行事,既要做到应拆尽拆,又不搞大拆大建,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各乡镇都充分利用新田本地人居环境整治样榜村的示范作用,组织本乡镇所有村主干、驻村工作队长、党员群众代表到陶岭镇周家等村进行观摩学习。通过学先进赶先进,掀起了你追我赶的热潮。同时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群体事件和负面消息。 2.村级组织唱主角,发动好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空心村”、旱厕改造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都在现场全程协调,全面监督,强力推进。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各村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空心村”改造理事会,突出村民的主体作用,搞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乡村党员带头亮身份、践承诺、争先锋,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形成“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春节、元宵节和学雷锋日前后集中开展了三次声势浩大的“万人行动”集中清理整治活动,在全县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浓烈氛围。 3.村民当主人,维护好民利。坚持让利于民,不与民争利,把更多优惠政策向基层和农户倾斜。对“空心村”内建筑物的拆迁补偿要严格规范,做到应补尽补,做到“一碗水端平”。各村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和资金筹集状况,选择先拆后补、只拆不补或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空心村”改造区域内的危、旧房拆建面积和新房地基面积必须由户主签字,拆建政策补偿处理方案由户主签字,坚持把旧房拆除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采取复垦复种、基础建设、绿化美化等方式,实现了由村集体资源向集体资产的转变,努力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规范整治资金的使用,实行公开透明,实行专款专用,并把“空心房”整治带来的收入全部用于推动乡村振兴,真正让群众获得更多红利和实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