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堡地名的由来

据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张玿美主持编修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记载:“王成堡 县东北二十五里。”今里程碑记距城十三公里,属凉州区大柳镇。斯堡东临白塔河,西依小沙河,北枕七家沙窝,邑人赞其形胜,谓为“二水环抱,一龙高卧”。

凉州文化 | 王城堡地名的由来

王城堡魁星阁外景

很早以前,即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王城堡”不单指今之王城村,而是包括王城、湖沿、东社、西社四个自然村(当时称大队)。此四个村,昔年农田灌溉属同一水系,且皆为井泉灌区,故邑人统称为“王城堡”。今俗称王城堡者,仍指四村。所以,“王成堡”这个地名大约在明清时期即有,其历史至少在500年以上。

至于古志中记载的“王成堡”与今人所称的“王城堡”,并不矛盾。因考其古文中亦有用谐音字的,“成”与“城”盖自如此。古人云:“王成”者,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王成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此处所称之“成”即为城堡之“城”。

又考其在清乾隆年间,有一年王成堡的社火闹砸了,据说是王城村的主社火与邻村的分社火,在堡子门前集中时发生了摩擦,双方险些打起架来,结果弄了个不欢而散。所以,留下了一句俗语:“王成堡的社火重打一上来”。“王成堡”,这个地名便在武威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了。

凉州文化 | 王城堡地名的由来

乾隆三年王城堡卧龙庙“娘娘殿”正面悬挂陈氏赠匾《保我赤子》。/今邑人杨新年补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原武威县文化馆冯天民主编了一本《社火新唱词》,笔者不揣浅陋,当时亦写了一首《王成堡的社火名气高》忝列其中。后来,笔者就王成堡这个地名之由来,还曾专程拜访了寿登耄耋之年的王宝元先生,王老是武威著名的文史专家,又是地名研究学者。当时他对笔者称,对王成堡这个地名他亦“不知其由来”。

公元2011年6月25日(农历五月二十四日),为了进一步考证“王成堡”这个地名的由来,以及我陈氏一族的来龙去脉。笔者再次驱车来到了距凉州城东北13公里处的大柳乡王成村,与堂兄有德一起专程拜会了寿登髦耋的刘顺堂老先生。笔者虽为晚辈,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那几年,我们家被下放到老家王城堡时,即对刘老先生十分稔知。故笔者与刘老先生寒喧了几句,便直奔主题。

笔者:刘老先生,听说您是属鼠的,生于民国十三年,今年寿当八十有八了。在王成堡这个地方,您老可算得上是“寿星”了。

刘老:对。记得你父亲也和我同岁,都是甲子年生的。小时候,我们还经常在一起玩耍。解放前,你父亲跑到兰州去了,后来听人说还当了什么厂的厂长。

笔者:刘老先生,今天晚辈专程来拜访您,主要是想了解一下王成堡这个地名的来历和有关我们陈家人的历史。因为现在堡子门上在世的老人已经不多了,且大多对陈家人的历史知道的甚少。所以,我想请您老给我们讲讲。

刘老:好吧。提起王成堡这个地名来,应该说是“先有陈家人,后有王成堡”。因为王成堡这个地名是陈家人来了以后,才叫出来的。这也是老一辈人告诉我的。至于当初为啥叫王成堡?现在我还真说不清楚。不过,有句老话说:“十堡两寨,宁远堡边外”。“十堡”指的是王成堡、双树堡、大河堡、张清堡、张义堡、河西堡等;“两寨”指的是上双寨和下双寨;宁远堡因为在永昌那面,相对比较远,所以叫“边外”。

笔者:

我听人传说武威解放以前,在现“王城中学”院内,原来有许多庙堂。当初是个啥样子?

刘老:你说的不错。过去“王城中学”院子里就是有许多庙堂,有龙王殿、过殿、五神殿、娘娘殿、三教殿、无量殿及财神宫等10多座古建筑,还有我们现在看见的魁星阁和后面土城墙上的无量殿。听说大部分都是在明朝时候修下的。过去,在娘娘殿正面还挂着一块你们陈家人的大匾。可惜在民国十六年大地震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卧龙庙、五神殿、娘娘殿等,不幸都被毁掉了。

笔者:刘老先生,您刚才说的娘娘殿里的那块匾上,写的是哪几个字,现在还能记起来吗?

刘老:写的啥字,我就想不起来了。不过,每年大年三十日拜庙的时候,都是先由你们陈家人进去拜,等陈家人拜完,出了庙门,其他姓的人家才能进去拜。可想而知,当时陈家人的名望和势力有多大!(按:后经笔者寻访同邑耆旧杨新年先生,方知娘娘殿原匾额为乾隆三年邑人所书“保我赤子”四个大字,且匾为大兰底子,白字,十分大气。为此,笔者专程请杨老先生补写了一幅同样内容的匾额,装裱珍藏。)

笔者:那请您再说说陈家祖辈的情况。

刘老:很早以前,你们陈家人在王成堡是个大家族。据传:老祖宗几代人在明朝时期,都是做过武官的。陈家人以前的老谱和祖宗的画像,我都曾经亲眼见过,画像上的人都穿著官袍。每年的大年三十日,陈家人拜谱的时候,庄子上的人都围着过去看。记得在你们陈家上堂屋正墙上,挂的都是你们先人的画像;家谱好像是装在一个长方形的大木箱子里。

凉州文化 | 王城堡地名的由来

魁星阁正门题书“正大光明”

据说王成堡陈家最早有四个房支。即陈老大家、陈老二家、陈老三家、陈老四家。堡子门上原来只有一眼井,叫“陈家井”;有一条沟叫“陈家沟”。说起“陈家井”来,还有个小故事。“陈家井”当时在陈家四合院子的后院里,墙边上有一扇小门经常关着。平时,但凡堡子门上的人来打水,不论是刘家人、杨家人、还是王家人,都要事先给陈家人打了招呼,才能去打水。

民国时期,在凉州城的东街上,陈家人还有一处杂货铺。杂货铺的字号叫“公福成”。听说杂货铺的本钱是由当时陈思恭的女婿、原国民党旧军营的一个营长,名字叫吴越丰的人出资开起来的。解放前由陈思恭的小儿子陈永寿负责打理,其孙陈殿元、陈保元等都曾在铺子里当过伙计。后来,武威解放以后,在政府“公私合营”的政策下,陈家铺子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在过去(手里)王成堡这个地方,陈家人在方圆几里是一个大家族(望族)。

笔者:谢谢您!刘老先生。您都这把年纪了,还能记住这么多陈家人的往事,真是太感谢您了。今天,晚辈就不打扰您了,祝您老健康长寿!

后记:关于王城堡这个地名的由来,笔者已有专文考述。至于刘老先生生前所谓“先有陈家人,后有王成堡”一说,史上究竟有无此事,疑点颇多,值得商榷。但他所说我王城堡陈氏“文革”以前曾有老谱及祖先画像存世,且祖上是做武官的。后经笔者考证《明史》《明实录》并众多方志记载均与我王城堡陈氏老人口传相吻合。即始祖乃明代甘肃游击将军、武平侯陈公讳友。又考其昔年官方、民间皆俗称“陈指挥使”。所以,刘老当年所言非虚。

【按】:王宝元已于2014年病逝,享年83岁。刘顺堂,男,已故。笔者采访时年88岁,又二年卒。生前曾是大柳乡王成堡方圆十几里著名的厨师。杨新年,男,时年83岁。武威著名书画家、《凉州杨氏宗谱》主修。

凉州文化 | 王城堡地名的由来

作者简介:陈有顺,字仲达,武威市凉州区发改局退休干部,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 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先后在《甘肃日报》《甘肃文史》《民主协商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工人报》《武威日报》《寻根》《谱牒学论丛》《回族诗刊》及《搜狐网》《今日头条》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及文史作品等300 余篇。著有《陇右陈氏文史考》、《甘肃武威•陈氏族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