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皮囊》當疾病和親情相遇

讀《皮囊》關於疾病和親情

“死亡不是疾病的目的。”

作者16歲的時候父親突然中風,隨之帶來的就家庭生活的窘迫。和對親情的考驗。一種不能治癒的疾病來臨的時候,也許會害怕死亡,但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精神的折磨,對親人的折磨。你才發現,死亡是一種奢侈。親人陪在身邊相互支撐是一種幸運。

“他倒是超然,對著安慰的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這不回來了,小問題,哭什麼。”

在疾病的開始,是病人先安慰其他人,他堅強的不要別人的擔心,病人心理也安慰自己的吧,都是小問題,不是死亡就是小問題。在死亡面前的一切都是小問題,我們通常也是這樣安慰自己的對嗎。不是經常說講一句話“人生除死,無大事。”在疾病面前真的是這樣嗎?

“他不習慣自己的身體,我不習慣看他哭。”

疾病初始對病人的身體因為生病帶來的變化,都是不習慣的,感到恐慌,親人也是恐慌的。害怕,氣急敗壞。靈魂能自由,身體怎麼就不能自由了呢。怎麼就不受控制了呢。也許疾是讓靈魂和肉體分離的。讓你感受肉體就是靈魂的載體,靈魂可以隨時的離去。肉體確不能。放下肉體,靈魂就徹底的自由了,但是我們捨不得。

“父親剛回家的那幾天,家庭所有的成員似乎都意識到,自己是字啊配合演出一處戲碼。主旨是傳達一種樂觀,一種對彼此未來的信心。”

這是我們在面對疾病的時候都要做的。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就怕一不小心觸碰那根敏感的神經。儘管已經知道結果。這是心理的安慰,希望生病的人真的就能好,希望奇蹟的出現。希望是被上天特殊照顧的人。

“我不斷的活動,活血衝死血,衝到最後,我的另一半會活過來,我載著你母親,你帶著你姐姐,我們一去海邊兜風去。”

一起幫助父親抬腳做運動,每天晚上睡去的時候嘴角還帶著笑容。親人站在一起努力。

想回到以前,和親人們在一起時候最好的時光,我們彼此都有信心,相互信任。讓這種信心成為現實。

“父親大小便在床上的時,母親捏著嗓子笑著說,看你,怎麼像個小孩子。自己倉促的笑完。轉身到巷子裡一個人漠然地處理床單.”

母親在父親面前永遠樂觀,但是她一個承擔了家庭的重擔,用她九十斤的身體去扛起油桶,一個人坐在油汙滿地裡嗚嗚的哭。

但是不能讓病人感到更加的窘迫了,疾病帶來的已經夠受的了,親人要在他面前表現的很樂觀,你不會帶給我麻煩,這樣也是很好的,像是回到的嬰兒時代,不是也要讓親人照顧嗎。這樣很好,你會像嬰兒一樣慢慢的自理,不再需要別人的幫助。

“他對時間更加苛刻了。他要求母親在房間裡大廳裡都掛上一個大的時鐘。”

他開始嚴格的看時間了,是一種信心的缺失了。害怕了,是在接受他不能痊癒之前最後的掙扎。但是家裡人還是要在做戲。配合他每天準時給叫他起床,吃飯。儘管每個人都怕,但是都在默契的遵守父親的時間表。不能打破。

“你是要害我嗎?你是要害我嗎?”

這是因為父親的行動越來越不便利,時間越來越長了,父親向母親發火,吼叫,認為是母親耽誤了他的時間。把身體不能痊癒的怨恨發洩到母親的身上。並用柺杖打母親。

疾病是對病人家屬更是一種折磨,只能默默咬牙承受。

對於父親而言,現在的恐懼遠勝於對死亡的恐懼。

“姐姐的尖叫、我的發怒、父親的歇斯底里,最後全家人的包頭痛苦。”

戲碼終於被戳破了,不用再演戲了。都接受了事實。父親接受了,也接受著死亡。

但是他說:“我真有點捨不得。”

“那就別死了。”我抱著他,久久不肯放

這是親人患有疾病的一個過程。一句不知道誰說的話“疾病最殘忍的並不是使人死亡,而是讓人絕望。”但是我們還是要心存希望。親人陪在身邊相互支撐是一種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