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生活就像一片海,看似平和寧靜,卻暗藏洶湧,每個人都漂浮在這海上,起起落落,相互交織,不斷經歷,不斷感受,不斷得到,或者失去。

這一路,點亮皮囊包裹下的那顆心,充盈著光亮,希望,和無限遐想,皮囊會崩壞,但心在亮著靈魂就不會徹底消亡。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皮囊》是一本散文集,但更像是一本小說。它從不同角度的刻畫,讓你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生命的舞蹈,最終,也讓這生命以最真實豐盈的狀態呈現到你的眼前。

讀著讀著,你就會發現,那個人,你好像曾經遇到過。讓你覺得,每讀一頁,都好像發現了更加真實的自己。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皮囊》也是一本“認心又認人”的書。作者蔡崇達,本著對故鄉親人的情感,用一種客觀、細緻、冷靜的方式,講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間故事。一個福建漁業小鎮上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在這些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中體現。

用《皮囊》這個具有指向本質意味的書名,來表達作者對父母、家鄉的緬懷,對朋友命運的關切,同時也回答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自己的皮囊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對待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到和它相處的方式。”

第一次看到海,是作者六歲的時候,對海的好奇,完全勝過父母關於海之危險的恐嚇,越是禁止靠近,內心越是容易作祟,被海吸引。

終於有一天,作者在去拜訪外祖母的路上,放開步子,不顧母親在後面的追趕,撲通跳進了海里。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他終於感受到了海,也體驗到了被海水淹沒的痛苦,醒來時,已經在醫院了。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作者說:

從那以後,我不會瘋狂地往海邊跑,然而也沒懼怕海,我知道自己與它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坐在海邊,享受著海風親暱的撫摸,享受著包裹住我的龐大的湛藍—那種你似乎一個人但又不孤獨的安寧。

是的,人在折騰之後,終其一生,還是要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和解,與殘酷的世事相處。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皮囊》就像一盞明燈,不僅僅照亮了生活,也是照亮了過去。

白巖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

韓寒說:“他會把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李敬澤說:“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

劉德華說:看這本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尋找最舒適的人生狀態,無論是軀體還是靈魂,重要的是如何享受生活,而不是負重前行,被虛妄的“皮囊”而拖累。

雖然,每一具皮囊之下的靈魂,都在追尋,或乘風破浪,或遠走他鄉,但人生艱難,或痛或苦皆只有自己扛。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失去並不意味著結束,正如阿太所說,沒了皮囊,反而來去自由,想去看誰就看誰,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當你因為太過迷茫,太過偏執,以至於曲解了夢想和責任,不如先學會生活。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全書39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