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看過《皮囊》?

生活-生命-生存

有多少人看過《皮囊》?

有多少人看過《皮囊》?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汙濁給拖住……

幾乎是懷著一顆沉重的心接觸《皮囊》的。對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來說,似乎是理解不了生命那沉甸甸的感覺的,但常常讀到某一處時又好像會激起某種說不清的共鳴。

我沒有親身經歷過死亡,無法深刻體會死亡帶給人的恐懼,也無法印證,人是否能像阿太那般,垂暮之年,萬事想的透透徹徹的,不留遺憾。只是,讀到“阿太”石頭般頑強的意志以及對生死的淡然、平和時,心裡莫名地觸動,跌宕起伏的人生求的不就是這樣一份寧靜超然嗎?“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可我們有多少人都被困住了,被這自己悉心照料的好皮囊給困住了?

對於“父親母親”,曾經不明白母親為什麼非要蓋那沒用的房子?殘疾的父親,那懦弱的父親為什麼非要在雨中走那一段路?他們到底要證明什麼,又是什麼支撐了他們這種近乎偏執的執拗?“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口氣,這口氣比什麼都值得”,這句話久久迴旋在腦中...是的,其實他們是在與命運抗爭、是在掙一口氣、是在以看似渺小脆弱的身軀向坎坷的生命宣戰。父親以自己的方式向身上的殘疾說不,雖然他的生命大多懦弱;母親也以自己的方式祭奠父親、祭奠那幾十年的陪伴。他們的生命多渺小,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們無能為力,甚至苟延殘喘,可是,他們的內心確是如此強大,任你怎麼折磨,我就是不屈服、不低頭。他們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這麼一個家、只有這麼幾個人,他們的世界又很大,大到在坎坷的命運之前毫不畏懼,用實踐深刻詮釋了生命的真諦。是啊,即使“生活從來就不是個太好的觀看者”、即使“生活用一個個現實對我們指手畫腳”、即使“沒錢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的困頓,還有別人有意無意的疏遠和躲避”、即使“生活中很多事情,該來的會來,不以這種形式,就會以那種形式”,即使有很多的即使,那又怎麼樣?雖然我們無論以怎樣醜陋的姿態扭動著都逃不出那命中的臭水溝,但我們仍要掙扎,仍要對生活說不。

而"我"的各路朋友,天才又落寞的文展、一直在追尋理想卻其實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的厚朴、嚮往大城市的阿小,他們在自己的一生中,其實都活得挺真實的,他們都向往大城市、嚮往高樓林立,嚮往為夢想奮鬥的感覺,並一生都在為之掙扎……但結局卻令人唏噓,文展的死、厚朴的死、阿小的歸於平庸,讓人心裡硌得慌,不知道拼搏奮鬥為何,不知道現實究竟會把人打壓成什麼樣子,也許是他們的世界太空了,缺少了些實際的東西,以至於他們把這世界想的太過於完美,太過於純粹,他們活在了自己編織的世界,所以精神會走向極端,走向一味的為那個編織的夢而越走越遠的結束。看著這些年輕人的人生,會有些恍惚,有些命運弄人的嘲諷,人要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一個平衡?不平庸不極端不墮落不功利的人生,好像很難。人這一生,即使有再多的諄諄教導、前人指路,似乎也難一馬平川,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跌倒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如此往復而已。時光是殘忍的,他不會憐憫任何人,總是在你還沒明白過來怎麼活的時候,就狠狠將你拋下,你能做的只是安逸地妥協亦或卑微地執著,最後,在時光雕刻下,我們活成了各自的模樣,在各自的自我懷疑、自我膨脹、自我理解中掙扎、迷茫、追尋……也許,我們都成了那個無處安放的人。

《皮囊》真的講了太多太多,現實而殘酷的生活、渺小卻不停掙扎的生命、滿含希望卻到處充斥著無奈的生存...生命,到底以怎樣的形式出現?我們又該怎樣生存?生活,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也許,沒有人可以給我們答案——只有我們自己以及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有多少人看過《皮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