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踏雪無痕的是理想,泥足深陷的是皮囊

如果這世上有沒有靈魂,我會回答有。那麼靈魂在哪裡?在身體裡,在這幅皮囊裡。在那裡,無人叨擾,我們可以隨心所欲。

但是皮囊本身就代表著命運、出身、健康、顏值,人間一切的幸運與不幸、快樂與痛苦都與這幅皮囊息息相關。人生一世,我們都要與這幅皮囊作伴,沒得選。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幾乎一直在剋制兩個衝動,第一個,是停下來先寫一篇書評,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驗證作者的後文。

第二個是讀完了之後立刻去檢索其他書評。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前者是因為這本書的代入感讓我感同身受,我有點期盼和他有著更多的共同點。後者是因為我也有衝動去發現更多相同的人。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本書好看,如作者所說,十一年的新聞從業經驗,給他帶來了可以面對自我、面對自己在乎的一切人的筆力。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人終是要和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皮囊》這個名字起得很妙,咋一看讓人摸不到頭腦,它即便是催人奮進的雞湯,也不是煽情的治癒,而是撕開自己的面具,破開自己的皮囊。重新審視那個傷心、醜陋的自己。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最早接觸到《皮囊》是在韓寒的“一個”APP上。比起大冰和張嘉佳那種劇烈的千萬裡苦苦追隨的故事,蔡崇達更多得是一種緩緩道來的溫暖。

書中無意評判是非對錯,無意 探討何種價值觀,只是訴說自己的所思,所想。少了劇烈的鼓動,多出來的是對於讀者本身的感動。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韓寒在推薦《皮囊》這本書的時候說:“我會將這本書帶 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拿出來慢慢看,這本書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一些, 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

。”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這正是在我讀完這本書時的感覺。匆匆忙忙的各種活動,又時常感覺百無聊賴的大學生活裡。我上課走神,課下抄作業,慌慌張張的度過了一個學期。

後來我知道,如果你的生活也是這樣,那麼就需有這樣一本書跟隨跟隨著自己。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它告訴那些我們不必渴望成長,該來的會來的道理。

也不必爭分奪秒,盲目追隨的真諦。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腳踏實地才是捷徑。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最大的黑暗,是對黑暗的適應;最可怕的黑暗,是在黑暗中對光明的冷漠與淡忘。

在《皮囊》一書中,得到的不僅是掙扎,更是妥協——帶著生活去和理想妥協,和未來妥協,和兒時記憶妥協,和閩南小鎮妥協。

按照作者的邏輯,生活綁架了一切,又釋放了一切。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生活就像火箭,必須在適當的地點和時刻一節節點燃推進,才能到達所謂的遠方。

我們爭分奪秒,全力以赴,生怕耽誤了一個節點,造成這支“火箭”的脫節和偏離軌道。

可有趣之處又在於,我們對於目的地是迷茫的,對於生活卻又是緊迫而又敏感的,以為丟掉了一步,就丟掉了整個生活。殊不知,生活至此,忙忙碌碌不知為何,緊緊張張患得患失,才是最大的悲哀。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生活從來不會綁架人,也不會作弄人。

他只是一個導演,用盡各種情節左右你的劇情,而我們每個人卻都是蹩腳的演員,竭盡全力去做善意的掩飾,殊不知掩飾得越真,越不知如何停下,去過所謂的生活。

或許,這便是生活。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閱讀的好書,現在的作者大都喜歡傳遞一些自認為深刻的思考。但蔡崇達卻反其道而行之,只是通過簡單的故事,便將自己撕裂開來,毫無掩飾地將自己展示給讀者。

這不是一本很難懂的作品,或者說它本身就很80後,容易讓人共鳴。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當理想被戒除,成熟修煉到了骨髓,見慣了別人的跳脫放蕩,也經歷了生活的風雨飄搖。

不斷前行,不斷努力,直到有了一點自信,回頭望去,那些最想要的東西卻仍然停留在了出發的地方。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只有經歷過這些,人們才會明白:身體皮囊只不過是我們靈魂的附屬品罷了。

《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精裝全書只要39元,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頓午飯的錢,卻可以點亮一盞心燈,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

如果你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