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金庸的作品之中有幾部是可以前後聯繫的比如《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但是最被人熟知的就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有人可能認為《天龍八部》也得算入其中,但是自己看除了段譽和南帝是直系親屬之外,以及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得以流傳,以及北宋和南宋的年代先後順序以外,其餘方面似乎和射鵰的劇情並沒有實際的聯繫。所以我個人認為也和廣大讀者一樣,並不認為《天龍八部》和射鵰有實質性的前後關係。

而倚天屠龍記的故事情節依然是很金庸化,開場很磅礴,先搬歷史背景,再敘述武林腥風血雨,之後順理成章的進行故事敘述。故事的開篇就是因為江湖各大門派為了爭奪屠龍刀而大打出手,給人感覺故事十分大氣,但是後來才發現張翠山根本就是一個打醬油的,和林平之與夏雪宜一樣開頭讓人以為是主角,而且作者開頭用了不少篇幅去敘述,結果後來才發現之前的主角逐漸成為了配角。所以不知道金老最初的版本和人物設定如何,總之我發現他就喜歡同一部書改來改去。比如郭破虜就是後來版本才加入的人物。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張無忌這位真主角在早期時候歷經了坎坷和磨難,眼看著父母為了江湖義氣寧死不出賣謝遜,在武林所謂正派人士面前雙雙自刎而亡。而且自己還被玄冥二老打傷,在解毒過程中又歷經苦難。轉折點是自己偶然遇到了火工頭陀並且習得了九陽神功。

開頭大氣,主角勵志這部書本身是給人無限的喜愛,但是很快劇情一轉就成了主角與四個女人的愛恨交織。最終發現張無忌和楊過是一類人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兩位根本就是渣男。不過這不併不是重點。我要說的就是書中全文最為精彩的橋段六大派圍攻光明頂。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其實明教的背景也很複雜,陽頂天據說當代已經無敵,縱觀天下除了張真人之外,幾乎沒有人能接的下陽頂天幾招。但是陽頂天一死,明教內部也很快發生了爭端,紫衫龍王因為爭奪教主之外隱遁江湖,武功最強的左使也因為看不慣那些人爭奪教主的醜惡嘴臉和小媳婦紀曉芙逃逸後來帶著女兒不悔隱居。金毛獅王也下落不明,右使也和蒙古曖昧不清,所以當時武林正派人士看準這個機會打著替天行道的幌子開始對明教發起了總攻。

看似六大派陣容齊整,而且聲勢浩大,明教因教主練功走火入魔死亡迅速沉淪,但是明教的餘部也著實令六大派吃盡了苦頭。另外其實看文章六大派除了少林、武當和峨眉具有實力之外,崆峒、崑崙、華山完全是醬油角色。而在真正開打時候,峨眉是上竄下跳衝到前面的,少林雖然是發起者以及帶頭者,但是明顯發現出工不出力,雷聲大雨點小,武當方面在陽頂天死後張真人順理成章成為了當時天下第一的高手,但是在武當方面同樣出現了最為明顯的故意放水。而崆峒、崑崙、華山意圖明確,就想借機削弱其他門派勢力自己好壯大。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這裡我得特別點一下武當派的故意放水。其實這一點很多讀者也是認同的,首先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的時候,明教最為懼怕張三丰和沒事人一樣先閉關潛心研究新武學。另外圍攻光明頂時候武當派的領頭人宋遠橋,第一時間的表現居然是不想趟渾水,反而是被兒子宋青書反覆篡奪才決定出兵的。而宋青書的目的顯而易見,就是想要討好師妹周芷若,完全是出於私心。

最關鍵的一點是真的打起來了,宋遠橋作為武當派壓軸出場和鷹王單挑時候那種假到離譜的瞎比劃,最後硬是白白放走鷹王,其實武當派的心思其他門派都已經清楚,但是礙於沒人惹得起張三丰不敢聲張,反而是峨眉的瘋婆子滅絕師太公開表示不滿,最後當中給了武當派一個下不來臺。而武當派的反應更是搞笑,完全是騙三歲小孩,說是留著讓宋青書去對付張無忌,感覺智商瞬間被拉低。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最後結果可想而知,張無忌習得乾坤大挪移回來了。最後轉危為安,六大派敗了,張無忌成為了明教教主,關鍵是張三丰這個時候還摒棄了門戶之見傳授了張無忌武當絕學,這分明是和明教正式結盟的行為。所以到了後期武當派張真人成了取代少林在武林中說了算的那個,少林的盟主地位也開始名存實亡。不過武當派的小九九也並非是膽小怕事,攀附權貴這麼簡單。

首先武當和明教本身有聯姻之好,就是張翠山和殷素素。後來殷素素死了,老三俞岱巖的恩怨也算是一筆勾銷。但是在逼死張翠山的時候少林、峨眉等名門正派悉數在場,要不是沒人敢惹張三丰,當時幾乎擺出了要把武當給血洗了的架勢。所以說張三丰眼中真正的敵人其實少林。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再分析張三丰的出身,他本身是少林弟子,後來叛出少林之後闖蕩江湖最終成立了武當派,師父覺遠被逼死加上張翠山被逼死這種新仇舊恨早已晉升為門派的世仇。而且少林同樣忌憚張三丰的實力,所以和武當一直明爭暗鬥武林一哥的地位。就這樣種種的恩怨相互交織,武當派傾向明教也是不爭的事實。

就這樣一部悲情的前傳,大氣的正劇,搞笑劇的過程,鬧劇的結尾構成了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的故事前後順序。但是我要說的重點也來了,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並不是金庸先生刻意去描繪成這個樣子,而是源自一段歷史真實發生過的事件,究竟是哪個事件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我們都知道那些口才很好,而且外交手段高明的談判大師被稱之為“縱橫家”。那麼縱橫本身又該如何理解呢?這個就得要說孫臏和龐涓們的師弟蘇秦和張儀的故事了。縱橫兩個字是從蘇秦、張儀兩個人的拓展主張合縱與連橫各取一個字來組成的。

早在戰國時期,秦國變法成功緊跟著國力迅速增強,已經完全超越六國。這個時候蘇秦先是去秦國謀求一官半職但是秦王對蘇秦根本不感冒,後來蘇秦只得回家潛心研究陰符,最後頗有所成之後,蘇秦開始去其他國家尋求機會接著燕王和趙王都對蘇秦的話深信不疑,兩國開始進行有效聯合。有了這個基礎之後,蘇秦接下來又遊說了韓國和楚國都大獲成功,最終齊國和魏國也加入了六國聯盟。合縱之勢就已經形成。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六國合縱抗秦本身就是聲勢浩大,但是內部矛盾重重,多數人出工不出力,還有齊楚兩個大國隔岸觀火保存實力的行為,最終六國只是取得了開頭階段性勝利,最後和秦國對峙了不長時間就不攻自破。而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也正是取自這一事件為原型。

實際上發生在公元前287年的合縱六國抗秦已經是第三次發動的抗秦軍事行動,而倚天屠龍記少林也是第三次發起各大門派聯合去對抗明教的行動。六大派中和明教仇口最深的要數少林和峨眉,少林有長老被明教打死也有被打成重傷的,關進是自己少林的頭銜這麼大的名頭被明教一個外來的反派欺負成這樣,面子上也過不去。峨眉也不必多說,自己的女弟子被明教人霸佔玷汙,而峨眉本身又是出家人,這簡直就是公然挑釁。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除了武當派和明教並沒有深仇大恨之外,崆峒和崑崙以及華山也無非是和明教發生過某些爭端,崆峒派的鎮門絕學七傷拳(醬油級)被謝遜給偷走學會,算是打了崆峒的臉,崑崙和華山實際上跟明教仇口也不深。所以就這樣強行組建起來的盟軍結合蘇秦合縱六國抗秦來對比,感覺事件本身的關係如出一轍。

在六國合縱時期,楚國和齊國就屬於出工不出力的角色,而齊國和秦國還有姻親關係,所以武當派的原型實際上就是齊國,而作為當時戰國時期除秦國外實力最強的當然還得屬楚國,而且楚國和秦國邊境也有數次交戰,兩個大國之間本身關係險惡毋庸置疑。那麼少林的原型毫無疑問就是楚國。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而之前和秦國交戰本身就已經丟失城池的魏國之前也有和齊國交惡的經歷,那麼顯而易見峨眉原型就是曾經對秦國最有威脅的魏國。剩下韓趙魏,趙國和秦國也有交戰經歷,秦國也一直想要伐趙,那麼白白丟了鎮派寶典秘籍七傷拳的崆峒派的原型就是趙國。和秦國沒有太直接衝突,但是又有矛盾的燕國無疑是打醬油的華山派的原型。戰國時期實力最弱,甘當壓馬肉盾的韓國,淪為被秦國屢屢欺負的對象對應的就是崑崙。

致使六大派和明教矛盾激化的始作俑者毋庸置疑是成昆,而六國合縱抗秦的背後推手同樣是蘇秦,所以光明頂一戰幾乎每一重關係都是有據可循的。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經典橋段圍攻光明頂原來是取自一個歷史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