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认为胶质瘤手术中切多切少都一样,是真的吗?

胶质瘤是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年发生率约为5/100000,每年新发病例超越14000例,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显着增高。依据WHO 分级分为Ⅰ-Ⅳ级,等级越高,恶性程度约高。恶性胶质瘤一般指Ⅲ级及以上的胶质瘤,复发率高,预后较差。

文献报道,脑胶质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3%,平均生存期仅约1 年。最近研究表明,完全切除恶性脑胶质瘤辅以规范的42 天同步放化疗,并联合服用6 个疗程替莫唑胺的胶质瘤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平均为16.7个月,不同级别的胶质瘤预后不一样,有些低级别胶质瘤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甚至治愈。如何治愈胶质瘤,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是广大医生非常重视的问题。


有些患者认为胶质瘤手术中切多切少都一样,是真的吗?


对于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手术是第一步,目的是明确病理诊断及切除病灶。但胶质瘤常呈“树根”样生长,与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因此,超过半数的患者手术难于完全切除。即使部分患者术后影像学(CT及MRI)复查显示“全切除”,但在细胞学水平上,仍有微小肿瘤细胞残留在脑组织内,是日后肿瘤复发的根源。

有很多患者会问,是不是胶质瘤手术中切多切少都一样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为什么这么说呢?

客观的讲,胶质瘤不是一个手术所能解决的病变。但是因为颅内容积的有限性,也因为脑内病变的极其复杂性,所以手术能帮助医生获得诊断,能帮助病人消除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所以大多数胶质瘤的治疗,手术切除还是很重要的。


有些患者认为胶质瘤手术中切多切少都一样,是真的吗?


我们都知道,脑组织都有各自的功能,如手术影响到重要功能区,会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手术中会避开重要功能区而不是全切。对于非功能区的胶质瘤,在不会产生任何的后遗症或导致肢体偏瘫、语言等这些功能丧失的情况下,原则上可以是可以全切的。

对于胶质瘤这种浸润生长的病变,虽然其恶性程度较低,但如果切除程度不足,残留病灶迟早会复发,甚至更快进展为高级别。低级别胶质瘤最后大多因为恶性进展为高级别胶质瘤而影响生命。


有些患者认为胶质瘤手术中切多切少都一样,是真的吗?


虽然部分患者发现低级别胶质瘤时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但建议一旦发现应尽早手术,不要观望。有关临床证据显示,手术可以延缓或者避免病情恶性进展、甚至实现临床治愈。

一般来讲,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最好能实现根治性切除,如果为了保留运动或语言等重要功能,不能根治性切除,就需要术后接受放化疗的辅助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复发及恶性进展,争取患者长时间、高质量带瘤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