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141节:慈悲喜舍的修行,不一样的状态不一样的烦恼

修定深浅的阶段,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谓禅就是静虑,与定相应的静虑。其实静虑的意思是定慧均等,佛法中也重四禅,也就是色界的禅,在往上做,是四空处定,也就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空处是世俗的唯心定,只剩下心识而已;因为色根已经没有用了,无色界是因为色根已经逐渐不用,也不起什么作用,所以叫做世俗的唯心定,定的心理更深,但智慧反而减少,所以佛陀不赞成我们往无色界去。

成佛之道141节:慈悲喜舍的修行,不一样的状态不一样的烦恼

所谓的出离三界,不是要出离色界定,无色界定,其实在欲界就能够超越了,因为能不能超越时间的关键是智慧,佛陀再跟禅师修行的时候,也修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但是没有因为这样而得解脱。因为是真的外道也能够离欲界烦恼而得初禅,叫做离欲喜乐地,离开初禅的烦恼而得到二禅,离开二禅的烦恼而得三禅,一三禅烦恼而得四禅,离了四禅烦恼也可以到无色界,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因为非想非非想处是不能离的,所以就没有办法得解脱生死。

成佛之道141节:慈悲喜舍的修行,不一样的状态不一样的烦恼

四禅四空处,成为八定,也就是四禅八定,这是世间出世间的共法,修行只到四禅是为了加强智慧的能力,让第六意识不受干扰。佛教是修什么定呢?如果是人天乘来说的话,会从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修行,就是从人直接入菩萨道,人要入菩萨道,慈悲喜舍四无量定是很重要的。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定的人,比较欢喜,柔软,喜欢喜悦的气氛。如果直接观呼吸修行,可能会有一些障碍;有一个出家人禅修观呼吸以后,总觉得修行时有人吵闹,他在二楼观呼吸修行时,总觉得三楼顶上的水塔在漏水,

成佛之道141节:慈悲喜舍的修行,不一样的状态不一样的烦恼

他听到了,其实这禅修的能力算是很大了,但是她在抱怨漏水声音影响了她的修行,这就是说明,观呼吸修行,心量不是很大。不是所有的观呼吸修行人,总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没有慈悲喜舍的修行,心量小比较僵硬,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行,不会受到外界的声音所干扰,心性比较柔软,比较和生活贴近。而且在观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时候,也不断的扩充我们的心量,心里会接受冤亲债主,和我们有违缘的人,以及我们不认识的人,对我们最怨恨的人,并且真心祝愿他们安稳健康快乐,

成佛之道141节:慈悲喜舍的修行,不一样的状态不一样的烦恼

那种怨气会慢慢的消失,欢喜心增强。什么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定?慈是给人以安乐,悲是怜悯众生的苦,喜是同情他人的喜乐,这个同情不是对人可怜的那个同情,而是感同身受,别人的喜乐就是我们的喜乐,别人修行的好,我们就随喜功德,其实如果是凡夫的话是会嫉妒的。所谓舍就是不落二边,不管是怨恨我们的人,还是亲人,一切平等。所以透过舍心,增长智慧,因为舍心就是怨亲平等。这样的修行,因为我们起了善意、善念,改变了怨亲的因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