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會引起這3種疾病,你知道嗎?中醫帶你分型調理

我有一個朋友狂吃不胖,每次聚會大家都要表示出對她非常羨慕,紛紛向她討教方法,但是她卻苦惱地表示自己常年慢性

腹瀉,吃進去的東西根本就吸收不了,面龐消瘦乾枯,神怯形寒,眉頭緊鎖,滿布愁容。那麼從中醫上來解釋,腹瀉到底是怎麼回事,有哪些危害,又應該怎麼調理呢?

腹瀉會引起這3種疾病,你知道嗎?中醫帶你分型調理

一、腹瀉是什麼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者糞便內含有未消化食物、膿血或粘液等。患者大部分為脾腎陽虛者,多表現為大便溏薄,腹痛綿綿,喜溫喜按,腹脹納少,四肢不溫,體倦面黃,腰膝痠軟,或黎明之時腹中微痛,腸鳴即瀉,瀉後痛減,舌淡苔白,脈沉緩弱等,因病程較長,患者普遍出現體質虛弱、精神緊張的表現。

腹瀉會引起這3種疾病,你知道嗎?中醫帶你分型調理

二、腹瀉會引起哪些疾病?

1、營養不良:從中醫來看,人離不開五穀,雜以水果、肉類及蔬菜,即可維持生命。五穀稟木氣而生,火氣而長,土氣而化,金氣而收,水氣而藏,得五行之全氣,是最養人的。人吃了食物,經過胃的吸收、脾的散精、肺的宣肅,而後才能水精四布,五精並行,真正有益於機體。但是如果發生腹瀉,按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無法吸收就會營養不良。

2、貧血:中醫認為,血由營氣和津液組成。營氣和津液來源於所攝入的食物,《景嶽全書。脾胃論》雲:“脾和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呢,飲食營養的優劣和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著血液的化生。腹瀉帶走了營養物質,直接影響血液的化生從而導致貧血。

3、降低身體抵抗力:《黃帝內經》有云“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是生命的根本,其它的東西都是圍繞著氣血而運行的。腹瀉會使人體氣血不足,降低身體的抵抗力。

腹瀉會引起這3種疾病,你知道嗎?中醫帶你分型調理

三、腹瀉的分型及調理

中醫辯證論調理腹瀉有很好的療效,中醫上把腹瀉分為胃腸寒溼型、胃腸溼熱型和脾胃虧虛型三大類,不同類型的腹瀉有不能的方法進行調理。

1、胃腸寒溼型

中醫認為:“虛則寒,寒則溼,溼則凝,凝則瘀。”體質弱的人往往陽氣不振,難以祛除寒溼邪氣,以致血運不暢,胃腸受傷,受納運化失職,水溼內停,清濁不分,

腸失傳化,而致下洩。

胃腸寒溼型腹瀉的症候為:大便清稀,腹痛,或有腹脹,腸鳴,或有噁心、嘔吐、噯氣,食慾不振,頭痛,身痛,或有惡寒、發熱,舌淡白或淡紅,苔白膩,脈浮。

對於胃腸寒溼型腹瀉,中醫上以除溼益燥、和中益氣為主要調理方法,可以用白朮進行調理。

腹瀉會引起這3種疾病,你知道嗎?中醫帶你分型調理

2、胃腸溼熱型

這種類型的腹瀉大都是因為外感溼邪,侵入機體,胃腸衰弱,或久病氣虛,肝失疏洩,所以才造成腹瀉。

胃腸溼熱型腹瀉的症候為:瀉下急迫,大便粘膩、排便不爽,大便臭穢,肛門灼燒感,腹瀉痛,或有腹脹,腸鳴、納差、心煩、口渴,或有發熱,小便短少且黃,舌淡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對於胃腸溼熱型腹瀉,中醫上以清熱燥溼、清火解毒為主要調理方法,可以用黃蓮進行調理。

腹瀉會引起這3種疾病,你知道嗎?中醫帶你分型調理

3、脾胃虧虛型

這種類型的腹瀉大都是因為脾胃衰弱,或久病氣虛,脾失健運,或腎陽不振,命門火衰,腎失封藏,不能溫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洩。

脾胃虧虛型腹瀉的症候為:大便稀溏,腸鳴,腹部脹滿,或腹部隱痛,食慾不佳或不振,噯氣,面色萎黃,手掌發黃,易疲乏,四肢倦怠無力,舌淡白膩,舌苔薄少,脈搏虛弱。

對於脾胃虧虛型腹瀉,中醫上以補脾益腎、澀精養胃為主要調理方法,可以用芡實進行調理。

腹瀉會引起這3種疾病,你知道嗎?中醫帶你分型調理

辨證思路一理清,具體處方用藥的原則就順理成章,並無特別之處,均為中醫常用之藥,無需太多分析。要說明的一點是注重標本兼顧、諸法並施。對於大家的腹瀉,我們也需要辯證全面地去調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