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專項能力培訓第3期」劉凡:房顫的診斷、分型、症狀評分及篩查方法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3期」刘凡:房颤的诊断、分型、症状评分及筛查方法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主辦,中國心臟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北京心臟學會協辦,天津市胸科醫院承辦的心房顫動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第3期學術活動於2018年7月20日至21日在天津隆重舉行。

7月21日上午,針對房顫的診斷、分型、症狀評分及篩查方法,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劉凡教授作了詳細闡述。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3期」刘凡:房颤的诊断、分型、症状评分及筛查方法

劉凡教授作報告。

一. 房顫的診斷

1. 心電圖診斷

房顫心電圖一般具有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顫動波(f波),頻率350~600次/分,RR間期不等,QRS一般不寬。

2. 臨床診斷

房顫的臨床診斷需要結合症狀、體檢和心電圖典型表現等綜合進行。房顫患者一般有心悸症狀,需注意無症狀房顫患者。房顫導致心功能受損,有血栓栓塞風險。2017年ESC指南建議,診斷房顫,需其發作持續30秒以上,RR間期不規則,確診需有心電圖支持。

二. 房顫的分型和評分

1. 分型

隨著房顫治療手段增多,更細的房顫分型更有利於指導患者治療,也有利於診斷細化。

2016 ESC房顫管理指南和2017 EHRA房顫篩查共識建議,房顫的分型按照發生時間分為新發和非新發房顫;按持續時間分為陣發性房顫(7天內轉復,一般<48小時)、持續性房顫、長程持續性房顫(>1年)、永久性房顫。其中,持續性房顫又分為早期持續性房顫(7天<持續時間<3個月)、持續性房顫(>3個月),見圖1。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3期」刘凡:房颤的诊断、分型、症状评分及筛查方法

圖1

房顫與多種疾病發生髮展關係密切,如房顫增加死亡率、心力衰竭發生和再住院率,增加卒中發生率,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和心房纖維化心肌病等。

房顫介入治療成功率與介入時間早晚成正相關,介入較晚,手術難度提升,儘早干預治療有助於提升藥物轉覆成功率。此外,房顫分型有助於指導合併疾病和併發症的治療。

2. 評分

2010年ESC指南引入房顫症狀評分的概念,該評分可簡單、方便地用於評估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有利於選擇治療策略和評價治療效果。房顫症狀評分可分為四級,類似NYHA分級,見圖2。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3期」刘凡:房颤的诊断、分型、症状评分及筛查方法

圖2

三. 房顫篩查

據2017年ESC統計,房顫患者佔總人群的1~2%。現有研究報道,無症狀性房顫占房顫總數的1/3,且無症狀性房顫的預後較症狀性房顫更差。

一項比利時房顫篩查結果顯示,房顫多發生於65歲以上,且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升高,男性房顫多於女性,見圖3。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3期」刘凡:房颤的诊断、分型、症状评分及筛查方法

圖3

房顫篩查方法主要包括:(1)臨床篩查,如體檢、計算脈搏;(2)心電圖篩查;(3)動態心電圖監測;(4)房顫篩查新工具,如CorAF,一種簡單有效監測房顫的方法;LiveECG是一種長效、無心電連接線的心電圖記錄系統,也可用於房顫篩查;此外佩戴式房顫篩查工具已在逐漸普及;(5)植入裝置篩查等。

最後,劉凡教授總結稱,房顫的診斷既簡單又複雜,需牢記要領;房顫分型關乎患者預後,應予重視;房顫症狀評分的分類類似NYHA分級;房顫篩查非常重要,應成為今後工作的重點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