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濃於水,相隔兩代的相逢


血濃於水,相隔兩代的相逢

2017年9月15日,英國倫敦帕森格林地鐵站發生爆炸,林海濤的兒子林志遠不幸在這次恐怖襲擊中受傷了,傷勢雖然不重,但是卻一連幾天高燒不退。醫生說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剛剛受傷,傷口也沒感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高燒呢?

醫生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化驗,得出的結論竟然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恰巧處於急性白血病的發作期,假如沒遇上這次恐怖襲擊,病情照樣發作,此次負傷只是巧合。

彷彿晴天一聲霹靂,林海濤差點沒當場昏厥過去,這怎麼可能呢?林志遠的身體一向非常健康,是國內一家英資公司的高級白領,常年在倫敦辦事處工作。兒子一家三口長期居住在倫敦,這次是專門邀請父親來英國旅遊的,沒想到竟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幾個小時前,兒子還在遊輪上,興致勃勃地向父親介紹著泰晤士河兩岸的風光,眨眼之間,一個活蹦亂跳的大活人,就躺在ICU病房裡了!林海濤無法接受這殘酷的現實,年近七旬的他用磕磕巴巴的英語,對醫生說:“我愛人已經去世多年了,他是我唯一的兒子……求求你,一定要救活他!”

醫生是英國有名的血液病專家,他非常嚴肅地說,患者的病情比你想象的還要糟糕,急性白血病是一種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但是,只要骨髓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進行幹細胞移植,患者大多都能治癒。遺憾的是,你兒子的病情非常特殊,他是一個稀有血型的患者,也就是你們中國人常說的“熊貓血”。骨髓幹細胞配型的成功率原本就非常低,你兒子這種血型的配型成功率就低之又低了!

醫生一番話,讓林海濤和兒媳婦都陷入了絕望的深淵,兒子是全家的頂樑柱,林家的天一夜之間塌了。

醫生說,醫院方面正在全力以赴,想方設法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配型成功的骨髓造血幹細胞,目前只能耐心地等待,我祈禱上帝保佑您的兒子!

醫生說這種骨髓造血幹細胞,血緣關係越近的人,配型成功的幾率越高。孫子雖然已經上中學了,因為尚未成年,醫院當然把他排除在外;林海濤已經年近七旬,也不符合配型要求;兒媳婦和兒子沒有血緣關係,雖然參與了骨髓配型,但是也沒成功。

醫生在中國講學多年,是個中國通,他用中文問道:“林先生,你的親人中,還有沒有血緣關係比較近的人了?比如你們中國人稱之為堂弟、堂妹那些的,只要他們在這個地球上,現在的科技水平都能解決。”

林海濤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幾個晝夜,也沒想出一個血緣關係近的親人!林海濤是家裡的獨生子,上無哥哥姐姐,下無弟弟妹妹;林海濤的父親抗日戰爭期間,就參加革命離開了家鄉,從那以後隨著隊伍轉戰大江南北,現在和母親在東北的一個幹休所頤養天年……掐著手指算來算去,也沒有一個血緣關係近的親人。林志遠是兩位老人家唯一的孫子,這個噩耗無論如何也得瞞著二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啊!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醫生仍然沒找到配型成功的骨髓造血幹細胞,林海濤原本就花白了的頭髮,幾天之內就全部變白了。兒子的病情一天天加重,醫生說如果再找不到配型成功的骨髓造血幹細胞,也就只能準備後事了!

就在這時,主治醫生突然打來電話,說找到配型成功的骨髓造血幹細胞了。這可真是喜從天降啊!林海濤和兒媳婦興沖沖地來到醫院,主治醫生也非常激動地說:“上帝是仁慈的,他不會眼看著你兒子就這樣結束生命的。祝賀你,幸運的父親!”

林海濤萬分激動地問道:“請問,這位捐獻骨髓造血幹細胞的人是誰?我們全家一定要好好感謝這個救命恩人!”

醫生說:“對不起,骨髓造血幹細胞是紅十字會提供的,我只知道這個給了你兒子第二次生命的人,也是一名中國人,非常幸運,他的血型也是‘熊貓血’,跟你兒子完全匹配!”

由於骨髓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再加上血型又完全吻合,林志遠的手術非常成功,很快就出院了。

出院那天,主治醫生也非常興奮,他激動地握著林志遠的雙手說:“骨髓配型成功,而且血型也完全一樣,在醫學界這種概率太低了,比買彩票中大獎的概率還要低很多很多!我從事醫生這個職業將近30年,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我預感這個挽救了你生命的人,很可能和你有著非常近的血緣關係!”

出院之後,林海濤對兒子說:“志遠,我們一定要找到這個救命恩人,說不定,在異國他鄉,我們還能遇到林氏家族的親人呢!”

在英國紅十字會的幫助下,林海濤和林志遠父子倆,很快就找到了那個捐獻骨髓幹細胞的好心人。出人意料的是,這是一個臺灣人,在臺北駐倫敦辦事處任秘書,年齡跟林志遠相仿,看上去文質彬彬的,說起話來還有些靦腆。

雙方一見面,林海濤就迫不及待地問道:“先生您貴姓?”

這位秘書非常有禮貌地回答說:“免貴,我姓黎。”

林海濤有些失望地說:“你……你……怎麼姓黎呢?”

黎秘書滿臉疑惑地反問道:“林先生,我怎麼就不能姓黎呢?”

林志遠輕輕拉了拉父親的衣袖,低聲責怪說:“父親,您怎麼這麼說話呢?”

林海濤仍然沒能從自己的思維模式中走出來,繼續用一種遺憾的口吻說:“你要是姓林就好了!”

黎秘書有些不悅地說:“林先生,您這是什麼意思?”

眼看著父親說話越來越不靠譜了,林志遠連忙道歉說:“對不起,對不起,因為我的病,父親有些思維混亂,黎先生,您千萬不要見怪。”

血濃於水,相隔兩代的相逢

林海濤、林志遠父子倆,在倫敦的中國城設宴答謝黎秘書。席間,林海濤仍然不甘心地說,要是黎秘書姓林多好啊!此時的黎秘書已經完全理解林海濤的心思,他淡然一笑說:“林伯父,我是地地道道的臺灣人,名叫黎志華,母親是高山族。這次骨髓幹細胞配型成功,完全是天意,您就不要胡思亂想了!”

林海濤去英國,辦的是3個月的簽證,元旦前夕簽證到期,他就按期回國了。林志遠病後需要休養一段時間,便也陪同父親一起回國了。

在幹休所裡,林海濤和父親林天明談起這件事,父親竟然和他有同樣的猜測。林天明離休前,是軍區總醫院的血液科專家,他也認為這個黎志華很可能跟林家有血緣關係!

老人家沉思片刻,突然說:“我這一代,咱們林家不是單傳,我還有個弟弟,也就是你的二叔,他叫林天傑,比我小一歲,當年去了臺灣……”

林海濤無奈地笑著說:“父親,人家黎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臺灣人,母親是高山族……”

父親仍然固執地說:“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這件事過去不久,突然有一天,林海濤接到了黎志華打來的電話,說有重要事情要面見他的父親。

幾天後,黎志華從臺北桃園機場直飛瀋陽桃仙機場,一下飛機,就迫不及待地跟隨林海濤、林志遠父子倆來到幹休所。

黎志華眼含熱淚,說出一段辛酸的往事……

1949年,他的爺爺林天傑帶著奶奶,跟隨幾十萬國民黨軍隊撤退到了臺灣,當年父親就在臺北的榮軍醫院裡降生了。爺爺說按照林家的家譜,父親是海字輩的,就給他取名林海峰。

後來,爺爺林天傑離開了軍隊,一家三口,住進了專門為大陸來臺軍人建的眷村裡。林海峰成年後,和一個姓黎的高山族姑娘結婚,第二年就在眷村生了一個男孩,爺爺按照林氏家族的家譜,給這個男孩起名林志華。

眷村的日子雖然清苦,一家老小在一起倒也過得其樂融融。誰知,爺爺奶奶去世後,不幸降臨到這個原本就十分清苦的小家庭。眷村的房屋非常簡陋,四面透風,房頂漏雨,更為嚴重的是,家家戶戶都在簡陋的廚房裡生火做飯,大大小小的火災經常發生。在一場大火中,林志華的父親不幸遇難,母親只好帶著不滿3歲的林志華,回到了高山族聚居的臺灣東部,林志華也隨之改名叫黎志華。

林天明顫顫巍巍地問道:“孩子,當年,你爺爺和父親臨終前,有沒有給你留下什麼話?”

黎志華說:“我就是因為這件事專程來瀋陽的。”

黎志華說,他回臺灣看望母親的時候,把倫敦發生的事跟老人家說了。母親非常激動地告訴他,當年祖父彌留之際,曾經留下一個牛皮紙信封,老人家再三叮囑,有朝一日見到同宗同族的林家人,再打開這個信封,裡面有曾祖父留下的遺囑……

說完,黎志華拿出一個老式的牛皮紙信封說:“就是這個信封。”

林天明看到這個信封,眼睛猛然一亮,萬分激動地說:“我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老人家萬分激動,讓孫子林志遠從書櫃中取出一個小巧精緻的紅木盒子,從裡面取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老式牛皮紙信封。不同的是,老人家保存的這個舊信封已經打開了。

林天明從信封中取出一張已經發黃了的豎格信箋,上面用毛筆勾畫了一幅石碑的設計草圖。石碑簡潔大方,碑文只有一個草書“和”字。

草圖旁邊,一行工整的蠅頭小楷寫著:天明、天傑吾兒,家門不幸,你們兄弟二人分道揚鑣!為父在林氏宗祠立了一塊無字碑,碑文我已經選好。你們兄弟團圓之日,就把這個“和”字刻上,我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黎志華也把他帶來的信封打開,裡面有一張內容完全相同的豎格信箋。

林天明熱淚盈眶地對林志遠和黎志華說:“立這塊石碑的那年,你們的曾祖父還活著。當時,我覺得碑文空著不好看,就自作主張,讓石匠師傅把那個‘和’字刻上。誰知道,剛刻了一個‘禾’字,老人家就拄著柺棍來到祠堂制止,他說那半個字,要等天傑弟弟回來再填上……就這樣,這塊半字碑,在我們林家祠堂院子裡,立了60多年啊!”

說到這裡,耄耋之年的離休幹部林天明,已是老淚縱橫了……

林志遠連忙安慰說:“爺爺,別難過,石碑上空著的那半個字,就讓我和志華接著完成吧!”

帶著父親的委託,林海濤和林志遠、黎志華一行三人,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膠東半島大澤山腳下的一個小鎮。

當年的林家祠堂還在,只是已經改成了小鎮的歷史博物館。年輕的女館長,瞭解三人的來意後,覺得這件事情意義重大,就向鎮領導彙報了。鎮領導也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當即批准舉辦一個隆重的“揭碑儀式”,請媒體記者也參加。

揭碑儀式那天,黎志華還當場把自己的名字改回了林志華。

現在,小鎮博物館大院裡那塊高大的石碑上,一個遒勁有力的草書“和”字,似乎在向前來參觀的遊人們講述著這個深情動人的故事……


出自《故事林》雜誌

2019年05月上半月刊

作者|陳豔梅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