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衡寶戰役中鄉行 鄉親們銘記英烈

衡寶戰役打響後。1949年10月5日(農曆8月13日),天剛矇矇亮,解放軍戰士追殲白崇禧的部隊,從水東江行至茶雲勤丫衝的鴨婆嶺亭子,迷路了,便敲開了住在亭子裡周伯生的門。

周伯生爽快地就帶領解放軍前行。這支隊伍近100人,有幾個傷員,是抬著走的。到了茶雲周祠,已是上午7點多鐘,部隊指揮人員命令暫停前進,派人到祠堂察看並借地宿營休整,等待大部隊會合。

早餐後,張營長(據說姓張)就派了通信員打聽從金蘭市方向被敵軍圍攻過的解放軍行程。

中午時分,通信員傳來消息,從金蘭市方向過來的解放軍駐紮在新華村的劉家祠堂。

這2個營就是從水東江與金蘭寺來追趕大部隊的解放軍45軍135師和158師3營9連的戰士,兩支隊伍,200餘人。

在茶雲周祠駐紮的張營長,估計敵軍向廣西方向前進,需經過針線橋,沿泥口坳山路,往毛荷殿白鹿方向,於是,準備指揮隊伍出發。

這時,駐紮在新華劉家祠堂通信員傳來茶雲村陽家臺老百姓的消息:"10月4日晚上丑時左右,有大隊人馬路過,大約有半個小時的腳步聲。"解放軍張營長推斷是國民黨白崇禧的部隊171師和172師,是掩護國民黨軍長李本一逃往廣西的部隊。

駐紮在茶雲周祠的部隊張營長與駐紮在堡面前新華雙江劉家祠堂鄭紹富連長立即聯絡,為防止國民黨部隊反攻,摸清敵情,暫停前進。

經過一天一夜的休整,打聽到國民黨白崇禧部隊為阻擊從衡陽方向追擊過來的解放軍,擺脫被“包餃子”的現狀,以便奪路逃回老巢廣西,特意在此安排了一支“殿後”部隊,在泥口坳山頂埋了伏兵。

10月6日下午3時許,兩個營的戰士由茶雲村民周道華帶路至堡面前街上針線橋,部隊在堡面前街亭子裡就地休息。鄭紹富連長打前站,在街頭打聽去泥口坳的路線,問到街上一鐵匠,知道泥口坳山勢與道路,並請求其帶路。

鄭連長說:"你先幫我帶一個班到山腳,注意山上是否有國民黨部隊"

鐵匠點了點頭,就帶著鄭連長和一個班的戰士,步行至泥口坳山腰,埋伏在山頂上的國民黨部隊槍響大作。鄭連長聽到槍響,將鐵匠壓在自已的身下,子彈射中了鄭連長,腸子都流了出來,鄭連長拖著重傷的身體,依然指揮戰士奮力還擊,並對鐵匠說:"你趕快滾下山,通知後面戰士,另找熟悉小路的人帶戰士上山,打死機槍手。我們在這裡掩護你們。

增員戰士兵分兩路,一路戰士在泥口坳大路與國民黨部隊正面交戰,一路戰士在堡面前街上劉龍生的帶領下,抄小路而上趕到山頂。

經過數小時激戰,抄小路而上山頂的解放軍從側面接近國民黨部隊機槍手,並將其擊斃,堅守山頭的國民黨士兵見勢迅速撤退,往白鹿方向逃竄。

身負重傷的鄭紹富,被送到雙江口劉家祠堂臨時戰地醫院,當醫生來給他清理槍口時。發現他腸子上都粘滿了泥土與樹葉。

10月7日(農曆中秋節),這一天,鄭紹富連長沒有過上中秋。

鄭紹富烈士犧牲後,在當地老鄉的幫助下,就與在醫院一起犧牲的宋文正、王會三烈士分別安葬在劉家祠堂一側的山腳下,並用毛筆在竹片上分別寫下了三位烈士的名字,後來,因土地改造,當地老鄉就將鄭紹富、宋文正、王會三烈士遺骸用一口棺材,合葬於劉家祠堂遺址後山。

當地鄉賢申達個人出資為三烈士立碑,並四代傳承為烈士掃墓。

(老酒參考周文榮先生資料整理)


紀念衡寶戰役中鄉行 鄉親們銘記英烈


鄭紹富、宋正文、王會三位烈士墓地。


紀念衡寶戰役中鄉行 鄉親們銘記英烈


時隔70年,遠在天津的親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大伯,侄子、侄媳、侄孫在烈士墓前,泣不成聲,那情景感天動地。


紀念衡寶戰役中鄉行 鄉親們銘記英烈


紀念衡寶戰役中鄉行 鄉親們銘記英烈


原135師丁盛師長之女來了:老戰友,我代我父親來看您來啦。讓在場人無不動容。


紀念衡寶戰役中鄉行 鄉親們銘記英烈


當地見證鄭紹富犧牲的老人,聽說烈士親人來了,柱著柺杖,來到英烈墓前,向現場人介紹說:鄭紹富犧牲的時候很慘啊,腸子都出來了,莫有過上49年的中秋節


紀念衡寶戰役中鄉行 鄉親們銘記英烈


一家四代接力為鄭紹富烈士守墓的申慶老人來了。他說:我與我父親為鄭紹富烈士守墓幾十年了,我父親還請人給烈士建了碑,每年的清明我們都要來,父親臨終的時候還說:我們家一定把烈士墓管好,說不定他們會找到親人的。


紀念衡寶戰役中鄉行 鄉親們銘記英烈


申相安說:我爺爺、父親這種對英烈的崇敬,感染了我們全家,現在。每年清明節,我陪著我父親,帶著我孩子風雨無阻,給烈士掃墓,我家一定會傳承下去,這樣,才對得住英烈,對得住爺爺、父親的囑託。


紀念衡寶戰役中鄉行 鄉親們銘記英烈


中鄉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

那些英勇善戰的老兵!

那些流血犧牲的烈士!

那些為烈士默默堅守的中鄉人!

紀念衡寶戰役中鄉行 鄉親們銘記英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