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警营白衣天使”王津:眼中只有患者

“您今天是不是感觉好一点儿了?”“王大爷,您今天还需要排痰,可能会不太舒服,但这是治疗的一部分,希望您配合护士工作。”早上,阳光透过玻璃窗温柔地洒在公安医院住院部外一科病房的地板上,一名身着白衣的中年护士正在查房,温和、亲切、和蔼,是她给病人的第一印象。这名护士叫王津,是公安医院外一科的护士长。

【原创】“警营白衣天使”王津:眼中只有患者

技术过硬,危急时刻勇挑重担

留一头干练短发的王津,在公安医院护理岗位已经工作了25个年头。2009年,她成为外一科的护士长,除了日常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之外,外一科还是收治公安监管场所以及司法行政戒毒场所转院患者最多的科室,作为护士长的王津深知服务公安基层责任之重大。

“我们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在我们眼中,只有病人,没有犯人,要给予每一位病人最好的护理。”对于这些转院病人,王津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做好护理工作。而从她对这些病人的护理细节中,可以看到她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对生命的尊重。

每一年,外一科要接收监管场所转院而来的几十名病人,这些病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很多人还患有传染病,取血、打针、输液、换药,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成了对王津技术的考验。

【原创】“警营白衣天使”王津:眼中只有患者

外一科曾接诊了一名监管场所转院而来的女病人,这名女子常年吸毒且患有艾滋病、梅毒等多种传染病,病情十分危重。由于经常注射毒品导致外周血管被破坏,变细塌陷,在取血输液治疗中,护士很难找到血管。面对技术难题,王津主动担当,她在病人手背上反复摸索、按压、轻轻拍打,认真寻找血管……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准的技术,一针见血将输液针头扎进了血管里。

其实,在这类病人中,像这名女病人一样配合治疗的情况只占一部分,还有很多病人不仅不配合护士,甚至自己拔掉针头。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扎伤医护人员。面临被传染的风险,王津说,家人经常会提醒她注意安全,“但当你全神贯注工作时,其实不会想那么多,只一心想着把工作做好。”

一片爱心,温暖迷途的灵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慢慢地,王津发现,在她的照料下,很多病人都会表现出善意的一面。

一次,一名男子为逃避拘留偷偷吞食金属异物,被民警送到公安医院外一科。由于异物较大,医生选择为其手术取出。术后,这名男子在监护室内苏醒过来,第一件事便是疯了一样地去拔输液针头、胃部引流管和电子监控设备导线,被陪同民警和护士及时发现并制止。为了让他配合治疗,除了术后护理之外,稍有空闲,王津就会做男子的思想工作。“你的病情不允许你摘掉这些管子仪器,这些东西是为了帮助你恢复身体的。”对于王津的劝说,这名男子起初不理不睬。

对此,王津没有气馁,她和同事依旧每天为男子换药、擦洗身体。护理间隙,王津依旧会对他说上几句鼓励的话,“你今天看起来精神不错啊!”“你看,这样擦一下,是不是身上舒服一点儿了?”“医生说,你目前恢复得挺好。”

渐渐地,这名男子开始用点头和摇头与王津交流,后来还会用“还好”“不疼了”这样简单的话回答,并主动配合护士的工作。最终,这名男子迎来了康复出院的那一天。“临走时,他对我说了‘谢谢’,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但从他的眼神里,流露出感激之情。”王津欣慰地说道。

【原创】“警营白衣天使”王津:眼中只有患者

王津说,对于这些监管场所转院病人的护理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靠长期工作中的不懈摸索。当然,要做好这项工作,与“精心、细心、耐心、爱心”这八个字密不可分,这不仅仅是公安医院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更是根植在每个人心中的职业信仰。

多年来,王津多次获得公安医院优秀护士长等荣誉,2017年获得天津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王津说,这些荣誉是她和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她已将对职业的热爱、对患者的守护、对救死扶伤的义无反顾,融入到每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中。这份平凡而温暖的情怀,正是“警营白衣天使”最朴素而真诚的品格。

记者:肖明舒 通讯员:陶倩 摄影:马士雯 编辑:王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