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开检美文赏析|第1期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那些须臾之间稍纵即逝的美,美得像蝴蝶。却被诗人用诗句捉住了,乃至千载之后依旧灵动翩跹。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桃花渔艇图》清代画家王翬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 东晋 ]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代表作品有《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作品赏析

说到人们理想中的完美、幸福生活之地,西方文化称之为“乌托邦”,来源于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小说《乌托邦》。

中国文化中,也有这样一个寄托了人们向往与美好愿望的地方,被称为世外桃源或是桃花源,这个说法,就来自陶渊明的这篇《桃花源记》。

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虚构小说,但写得非常真实,仿佛确有其事。一开始写明了时间,是晋朝太元年间,还写出了主人公的籍贯和职业,说得煞有介事。

随着渔人的视角,一个风景优美、怡然自得的生活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桃花源中的人们在秦朝就隐居于此,与外界完全没有联系,没有税负、没有徭役,也不用遭受连年战乱带来的家破人亡。

渔人受到了人们热情的款待,离开后却没有遵守诺言,而是在路上处处做记号,还要带领官兵再次寻到这里,破坏这个世外桃源的安宁。

幸亏作者安排了一个“不复得路”的结局,让这个充满梦幻的人间仙境永远留在传说中和想象中,再也没有人能够靠近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