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吃货(六)

“清炒芦蒿来了!”小吴端着一盘黄绿相间的清炒芦蒿,笑嘻嘻地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她把盘子刚刚放到桌子上,胡侃便笑问道:“你怎么买这么老的芦蒿啊?”

小说连载:吃货(六)

小吴笑道:“这不是我去买的,是小钱和小孙统一到超市去购买的。”

胡侃问道:“也就是说,今天的食材,除了大黄鱼是小王从家里带来的,其他都是小孙和小钱去买来的?”

姜大器答道:“是的。”

胡侃摇头笑道:“作为吃货,做菜却不亲自去购买食材,就已经不够格了。更何况别人买回来之后,自己还不精挑细选。你们看看,发黄的这些芦蒿,都是老得咬不动的东西了。”

小吴笑道:“不好意思。我给扬州人丢脸了,我也退出比赛。”

胡侃笑道:“既然是统一购买食材,不仅你要退出比赛,你们所有的人,都应该退出比赛。”

小郑问道:“表哥老说食材食材,难道食材就这么重要吗?”

“那当然!你不信试一试看,比如吃海鲜,你在内陆城市吃的,跟在沿海城市吃的,绝对不是一个味道。你在渔港码头吃的,跟在打鱼船上吃的,又不是一个味道。如果在打鱼船上,刚刚打上来的海鱼,不用怎么做,就用白水煮熟了,放点盐,就鲜美得不得了。如果是贝类,比如花蛤,连盐都不用放,尤其是蛤蜊汤,你喝一口,保准美得你下巴都会掉下来。”

小说连载:吃货(六)

众人都“哄”的一声笑了起来。

胡侃又接着说道:“有一次我跟内蒙的一个朋友讨论吃的问题,我说:‘为什么同一只羊,在内蒙吃,味道那么鲜美,带回北京再吃,味道就差远了呢?’那位朋友回答说:‘在内蒙,开水的温度是八十度,在北京,开水的温度是一百度。用小火慢慢炖出来的羊肉,当然更好吃了。’我说:‘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这只注意到了火候的问题,而没有注意到食材本身的问题。要知道,任何食材,其营养和美味,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地流失的。’”

小郑问道:“表哥,你老是强调食材的重要性,难道配料、火候就不重要吗?”

“当然也重要了!但有些天然的鲜美食材,却是做法越简单越好。比如我刚才所说的花蛤,你如果做得太复杂了,反而会影响食材本身的美味。用什么配料,掌握什么样的火候,都要根据食材的性质来决定。有一次我们到某沿海城市去开会,住在县委招待所里。食材大多数都以海鲜为主,但却做得非常难吃。有一位老先生,是苏州人,很会做也很会吃,他就对我说:‘这个招待所的厨师,居然能把这么好的食材做得这么难吃,这也叫水平啊!’”

众人又“哄”的一声笑了起来。

小郑又问道:“要说食材,那么像臭鳜鱼、臭豆腐之类的又该怎么讲?”

“那也还是食材的问题啊!臭鳜鱼、臭豆腐,也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中对人体无害的有益菌,让食材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发变得不到位,无论你怎么做,那味道肯定都好不了。我们平时在一些小饭馆里吃的臭鳜鱼,为什么那么难吃?就是因为食材本身没有发变到位,只是放在臭鱼汤里泡了几天而已。”

“火候重要不重要呢?”小郑还在追问。

“所谓火候,也要根据食材的性质而定。比如青菜,你能用高压锅炖煮吗?与此相对应,一个猪头,你也不能像爆炒青菜那样做吧?”胡侃说。

“光顾着听表哥说话,忘记现在腾出锅灶来了。我去做个香椿炒鸡蛋吧?”小孙看着姜大器问道。

“我建议,先把桌子上的菜吃一吃,然后再做新的吧,热菜凉了也不好吃。”胡侃说。

“也好。反正咱们今天也别比赛了,还是慢慢吃着听表哥侃大煽吧。来,大家一起敬表哥一杯。”姜大器说。

众人答应着,又一起敬胡侃喝了一杯。

“说到火候,我忽然想起《金瓶梅》里,宋惠莲还是孙雪娥来,我记不太清楚了,用一根柴火做的猪头很好吃。一根柴火,能煮熟一个猪头吗?恐怕连水都烧不热吧?”小李突然转移话题问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和一个搞餐饮的朋友辩论过。他认为所谓‘一根柴火’,其实就是‘一捆柴火’。我当场就反驳他:‘一根’就是‘一根’,绝对不是‘一捆’。《金瓶梅》里所谓的‘一根柴火’,不是说用一根柴火就能做熟一个猪头,而是一根柴火烧完了,再续上一根,其实就是慢工细火的意思,也就是用小火慢慢地煮熟,是一道功夫菜。”

“哦哦哦,明白了。我还以为作者笑笑生喝醉了在胡说呢。”小李笑道。

“看来,今天你们这个吃货大赛,举办得有点莽撞,我可以说毫不客气地说,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个能称得起‘吃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