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喜歡種地的人多少,生活富裕嗎?

農家留客


提起種地,我渾身就有些發軟。既然受人之邀,我還是就此語題說說吧!

首先說:現在農村喜歡種地的人有多少?

在回答這問題前,大家請隨我到田邊看看,現今田地裡勞動的都是些什麼人。

我的家就住在洪湖岸邊。離家幾公里就是聞名全國的百里洪湖,村莊周圍是大片的糧田,魚,蝦,蓮,藕,蟹塘。

小時候,東方一現白,湖裡就慢慢熱鬧起來,到處是打魚的小舟,有撒網的,有拉鉤的,有打卡的,更有擺陣的,唯有擺陣人最輕鬆,他們用尼龍網片在水裡擺成多個漏斗形狀,前松後緊,.只進不出,後面布上網袋或者留子,這種方法名曰“謎魂陣",只要魚兒游到陣裡,會自動沿網口進入留子或者袋子裡,擺陣人只等從口袋取魚就是。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本事,真乃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到了早上八九點鐘,太陽爬到樹梢,人們紛紛回來,碼頭上擠滿了船。有賣魚的,有買魚的,有大人,有小孩,有當地的,.也有外地的,有自家吃的,也有販去賣的。有用籃子提的,有用袋子背的,也有用攤籃挑的,更多是大船運往外地的。真是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那年頭,國家糧食缺少,洪湖土地肥沃,生產的稻米,水份足,口感好,味道香,是國家商品糧基地。這裡人們離湖近的既打魚,又種地,也有以打魚為生的,離湖遠的一心種地,這時人們基本都在家,雖說貧窮,但很快活,正是歌裡所唱"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清早起,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魚米鄉"。

過了些年,由於圍湖造田,過度捕撈,洪湖水面縮小了,魚也越來越少了,年輕人漸漸外出謀生了。

近幾年,國家將.洪湖大湖設為"國家自然生態保護區",拆除湖中所有圍埂,圍攔,禁止所有捕撈,移民安置沿岸漁民,湖裡再無打魚人,岸邊再難現往日熱鬧場面。現正打造自態旅遊區,也許過些年這裡別有一番風景。

近兩年,各種物價都在上漲,然而糧價卻一跌再跌,兩斤稻子換不了一瓶水,種田人苦不堪言,一年辛苦,收入微薄,年景不好,還要賠本。在家種地無法生存,能走脫的年輕人基本都出門謀生,家裡種地的都是六十,七十,甚至八十幾的老人。

近兩年,種地無有利益,還能種的老人就種點口糧地,多餘挖成蝦塘,種不了的就轉給別人開控蝦塘。

這就是我周邊的景象,你說鄉村還有人喜歡種地嗎?也許你會問,不是有大戶轉租嗎?可他們並不是租去種糧,基本是開挖蝦塘,也不一定能賺錢,那為什麼呢?他們租地就是為了套取國家的大額補貼(因國家重點補貼大戶)。所以說鄉村根本就沒有人真正喜歡種地。

.再說種地人富不富裕。

自古以來,種田人都是最窮的。舊社會,種田人要麼是長工,要麼是短工,有的甚至是終身奴隸,有些既使給自已種也是窮得叮叮響,富的是地主,商旅,官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寫照。

這些年,國家重視三農,開展"精準扶貧",那些貧困人都是種田人,只不過他們貧得更深,貧得更重而已。你看,大街上掃路的,工地上挑磚的,沃水溝裡掏糞的,礦井裡挖煤的,哪一個不是種田人,如果種地能富裕,能生存,又有誰甘心去受這些苦,這些罪。

這就是鄉村種田人的現狀,這就是我對這問題的回答。


水鄉人地酸甜苦辣


喜歡種地的有,就聽我叨叨幾句。

喜歡種地的,大部分經50一70歲了。不能出去打工,打工也沒人要,就守著家裡的幾畝地。先說我家三伯吧!在分田到戶時,趕上年景好,糧食賣了幾百元,在縣城跑三輪車。同時家裡的地栽上蘋果樹,跑三年車,在村裡第一家蓋好間大平房,花了5000元,買了全村第一臺黑白電視,成為村裡孩子的樂園。後來蘋果樹開始有收益了,就一直在家務農。因為那時蘋果值錢,攢錢給2個堂哥成家。分家後,有幾年蘋果個值錢,每年收入不多,仍沒有放鬆果樹管理。現在全村蘋果樹基本砍了,蘋果價格也起來了,去年大約賣了6一7萬元。總之,伯伯勤勞節儉,務果樹家裡條件算不錯的,雖然與三娘都70多歲,但身體健康,每年都給2個哥哥分1一2萬元。

再說村裡種植大戶,承包了百十畝地,30一50畝種常規的小麥玉米,能弄2萬元。部分種苗木,20一30畝地,種露地蔬菜,賠賺拉平能弄2一3萬。全部僱人幹活,灣子裡7一8箇中老年婦女常年幹農活,能掙7一8000元工錢。這大戶運氣好能弄十來萬,運氣不好弄2一3萬,反正不幹活,2個孩子結婚住在市裡邊,他老婆原來北京打工,現在市裡照看孫子。

總之,在村裡種地的好把式,每年也就3一5萬元收入。其他的也就管住吃喝,不咋落錢,這就是前農村現實!


豫西公牛


現在的農村喜歡種地的人可以說幾乎沒有,但是出於各種原因,還是有少數人在農村種地,這其中有的是無法脫身去外地打工或者本身不願外出打工。這些人中大部分還是可以掙錢的,但是你說他掙錢吧掙的也不是很多,跟外出打工相比還是差些的。但是什麼都有例外,這些人中也有極個別的一些人還是掙到大錢了,像我一個同學通過麻山藥種植現在已經是百萬富翁了。富裕應該是相對來說的,我覺得附近村民生活都還可以,無論打工還是種地。


博陵鄉音


農村種地的人確實還挺多,但是喜歡種地的卻沒多少。可能有些人覺得農民過的是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田園生活,其實絕大數農民過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的辛苦生活。

農民種地很辛苦,往往是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幹活,天黑了才回家。現在雖然有了旋耕機、收穫機等機械,可以減輕一部分勞動。但是在農村以家庭為生產單位,農業生產還是以體力勞動為主,我想沒人會喜歡大熱天的去地裡掰玉米棒子,裡面又悶又熱,玉米葉子還容易劃傷皮膚,一出汗火辣辣的疼。這種又髒又累的工作環境沒人會喜歡。

大多數的農民生活一般,談不上特別富裕。條件比較好的一般也都不是以種地為生。因為現在種地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糧價菜價不穩定,種地很難賺錢(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都農業人


現在農村種地的農戶大都是年齡較大的,或者是因家小孩上學不能外出打工的婦女,一般中青年人是不願畄守家裡種地的,有的地方人均只有不到一畝地,一年種地扣去水電費及種子肥料打藥除草防蟲費用,人工費,在無災害情況下稍微有點效益,有災害年份根本倒帖。而農民外出打工一年收入遠遠大於種地。

日今農村消費也很高,除農民住房外啥都要錢,特別是孩子的上學費,結婚費及家庭重大疾病,都是一筆高昂的費用,只有外出打工才能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極。所以當下只能外出打工才有出路,這是農村家庭百分之九十都是這種現狀。現階段也只能這樣,這也是一種無奈的致富之路。


2517281456138


在農村喜歡種地的人不多了,呈現都是老齡化。現在留在農村的年輕人都不喜歡種地了,種地的都是老年人在種。農村的年輕勞動力大部分都進城打工去了。

留在農村的年輕人也搞養殖業或是種植果樹。傳統的耕田模式,在現在年輕人裡是行不通了。想在農村過上富裕的生活,就要搞點經濟作物。我就是留在農村的年輕人之一,現在在家裡搞了個竹鼠養殖場。竹鼠的目前效益還可以,達到小康生活是完全沒問題的。

在農村創業就要承受的住三姑六婆的說三倒四,一般老一輩人都認為年輕人就要出城市裡面去打工。留在農村創業是一件很稀奇的事,不被老人家認可。沒有一點承受能力的人一般是扛不住滴,最終都以創業失敗告終。最終又回到了城市裡的打工團隊裡。以我回鄉創業多年的經驗就是想好的路,就要堅持走下去。





廣東黎埠竹鼠


喜歡種地的人極少數,生活富裕也是極少數。

第一,種地技術要求高,環節多,不可控的因素不少。大多數種地的很無奈。不管什麼項目,一開始到結束,週期短的幾十天,長的幾年。蔬菜需要一季,養牛需要幾年。例如,你能種出比別人早幾天或十幾天的蔬菜,收穫就高的多,但這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如果養小牛開始,一旦其中某個環節失誤,耽擱不起的是時間成本。

第二,喜歡種地的人是極少數。愛好者眾多。幾十棵番茄好種,幾畝番茄難種。面積一大,管理難度成倍增加。愛好者種蔬菜可以精心種植。大田種植,難以做到,或者成本更高。愛好者種蔬菜,少了銷售環節,沒有銷售壓力。種植的農戶,風險就高了。

第三,喜歡種地,生活富裕註定是極少數。農業現階段,大規模現代化成本高。在某時,某個方面有成功的,但多數人發財基本不可能。


瀘州仙桃緣


農村喜歡種地的人有多少,生活富裕嗎?

農村種地的有很多,老一輩的能種動的都在種,因為地是自己的,不種荒了太可惜,在家不出去打工的,地是必須要種的,這已經不能說喜歡不喜歡的問題了!

首先,如果農村的貧困人口都能富裕不缺錢花,都是不會去種地的,真正喜歡種地的沒有多少,我們要知道不管是什麼人,幹任何事都是在有利益的驅動下才會去幹;


其次,真正喜歡種地的我相信生活肯定是富裕的,現在的狀況是沒人種地,喜歡種地的會以極低的價格來承包土地種植,效益也還湊合,不能說大富大貴最起碼小康生活是絕對沒問題的!

總之,種地還是有效益的,只要多觀察市場行情,形成規模,也可以改變傳統種植方式等!


農村小車哥


農村願意種地的人有,大多數是六十至七十歲的中老年人,這些人都不願意土地荒蕪,是靠土地生活了幾十年的,但他們大多種不動了,田間道路好的,可利用機械耕種收割,他們管理還是可以的,如果田間道路沒的,眼睜睜看著土地荒掉。年青人不願種地,種地較苦收入不高,一個勞力種地收入最好也就一萬元,退去成本也就是五千元多一點,外出打工除去花費,一年給家能帶回五萬元左右,所以寧可荒了土地,也不願耕種。田間道路通的地塊,有的就租給他人耕種,條件不好的送也無人耕種。農村這個問題在目前相當嚴重,這樣一直髮展下去,大量耕地荒蕪,有了錢沒有糧食怕是不行的。現在應抓生產條件改變,修好田間道路,提高機械化程度,解放人力和畜力,年青種上地後去打工,家裡老人女人也可管理,使耕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生平安0522


中國農民的體量足以說明的這個問題的答案。

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熱愛,相信都無法做好本職工作。至於說生活的富不富裕,那要看對富裕的標準是如何定義的。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提高了,基本想吃點什麼用點什麼通過自己的努力基本都能實現。

隨著國家對農業方面的政策支持相信農民朋友的幸福指數也會繼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