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主的封號,為何大多是地名,比如唐朝與明朝公主?

澹奕


在我國古代帝制時期,“公主”一般是皇帝之女的獨特尊稱,公主們往往都有自己的封號,像歷史上著名的公主們,比如漢朝的館陶公主、唐朝的太平公主、安樂公主、清朝的和孝固倫公主等等,那麼,她們的這些封號代表了什麼意思呢?


關於古代帝女公主們的封號,主要有四種類型。一類是最常用的,即郡縣名,比如館陶公主、蘭陵公主、高陽公主等;一類是以國名,比如代國公主、蔡國公主等;一類是以美名嘉名,比如太平公主、安樂公主、和孝公主等;一類是具有特殊政治意義的封號,多用於中原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和親,比如大義公主、義成公主、文成公主等。

其中兩漢到初唐,除和親公主之外,公主基本都是以郡縣為封號。這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公主們都享有自己獨立的湯沐邑,而她的湯沐邑地址往往就是她的封號。湯沐邑就是指皇帝指派某地作為公主的封邑,公主可以享受該地固定民戶的租稅,但是不對該地具有行政權或其他權力。

當然公主的湯沐邑和藩王是遠遠不能相比的,比如在兩漢時,藩王往往能鎮守一方享受數郡的供奉,而公主的湯沐邑一般只有一縣。當然少數受寵的公主會得到幾個縣的封邑,比如呂后的愛女魯元公主,呂后給她數縣封邑,後來魯元公主的哥哥齊王劉肥為了避禍,又獻給妹妹一個城陽郡的封邑,並尊她為王太后,因此魯元公主的封邑可能達到了十萬戶以上,她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闊綽的公主了。

兩漢之後公主們的封邑數量減少,但仍然維持了比較高的水平,她們仍然是女性群體中具有經濟獨立地位的一個特殊群體,再加上依仗君父或兄長的特權,公主們往往也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

從唐高宗和武則天封愛女太平公主破例開始,唐朝有些皇帝喜歡以美名嘉名作為愛女封號,比如中宗最寵愛的安樂公主、玄宗和武惠妃的愛女太華公主、唐懿宗愛女同昌公主。

宋朝開始,公主們不再享有獨立的湯沐邑,但公主的生活仍然由皇家全權負責,公主們的封號也有所變革。比如公主未議婚前先以美名為封號,出嫁後封某國公主,然後按照輩分從小國晉到大國,一般封到兩國時為最貴。比如宋仁宗長女下嫁前稱福康公主,出嫁時因是仁宗愛女,首封為古九州的兗國。後來因為和駙馬關係不協,公主夜扣宮門,引起言官彈劾,宋仁宗被迫降封公主,將她降封為沂國公主,後來愛女心切的仁宗又將她復封歧國公主。治平四年五月,進楚國大長公主。熙寧三年薨,諡莊孝,追封秦國大長公主。徽宗初,加周、陳國大長公主。宋徽宗曾經短暫地將公主封號改成“帝姬”,皆加美名嘉號,但靖康之難之後這個制度作廢。
元朝和明朝承襲了以國號、郡縣號給公主加封號的舊制。到清朝入關之後,公主封號又有一個小小的變化。

清王朝由於講究子以母貴,公主們的出身在封號上有所區別。清朝皇后所生的嫡出公主封號前加“固倫”,滿語之意為“國家”,妃嬪所出公主封號前加“和碩”,滿語之意為“地方”。不過這個制度並非一成不變,皇帝往往會把自己寵愛的女兒加封為固倫公主,比如乾隆最寵的小女兒十公主,她是妃嬪所出,乾隆特封她為和孝固倫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