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前幾天看到的好文章,來自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徐冰先生,為什麼普通的材料經過藝術家的手就可以賣很貴?藝術家到底是幹什麼的?怎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家?我們的藝術教育有哪些問題?讓我們來看看徐冰教授是怎麼說的。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目前東西方藝術教育都存在各自的問題,看上去問題的表現形式很不同,可究其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由學院體系認識的程式化導致的。由於教學必須是具體的、可量化的東西,“技法”“形式”容易說清楚,但藝術的核心部分卻難以量化,所以,學院最容易陷入孤立地研究藝術形式和手法的教條中,把藝術研究侷限在量化的形式、材料中,導致了從根本上抓不到藝術的核心問題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徐冰著名作品《何處惹塵埃》,911恐怖襲擊時,身在紐約的他收集了爆炸後的灰塵,做出了這件作品

我在歐美藝術學院多次演講,經常與研究生進行討論。現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年輕人都來紐約發展,我從這些畢業生的作品和他們的困惑中,看到了西方藝術教育的問題——偏頗地強調創造性。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徐冰的山水畫系列創作

對於藝術創作來說,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無疑是極其重要的。但問題的關鍵是,現在把創造性思維的獲得,引入到一種簡單的模式(量化)之中,而不是對創造性產生機制,從根本上進行探索。事實上,創造性的獲得是有規律可尋的,但它的發生又相當“個案”。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這些山水其實全部是用垃圾做的,諷刺嗎?

一味地對學生強調創造性,但教給他們對待創造性的態度和渠道卻是一樣的,結果使學生充滿了創造性的願望,卻擁擠在只為“創造性”而創造的窄路上。由於思維方法基本一樣,自然,創造的結果也都一樣,這反而損壞了學生本來就具有的一部分創造性。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這些也是用垃圾拼貼,燈光投影出來的國畫作品

從西方具體教學方法的弊病來分析,他們的主要方法是強調對作品的解說能力。比如,學生必須說出所創造形象的理由、出處、受影響的來源等,這裡面有個非常大的悖論,即視覺藝術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不能用語言代替的,正因為有些事情語言永遠不能解說,所以才有藝術。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徐冰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門口的大型作品《鳳凰》

因此,最有價值的藝術創造更是難於在解說中找到合適的上下文,若教授強行把學生的思維嵌入藝術史的模式中,它將使學生對作品本身不負責任,而對解說的效果特別看重。所以,這種方法解決的不是藝術創造本身,而是為藝術辯解的能力,它將致使藝術學院的畢業生都會做一種能自圓其說的、標準的必然也是簡單的現代藝術。就像我們的畢業生一樣,都有一手嫻熟的繪畫技能。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鳳凰》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這件巨型作品材料的來自於建築工地

這種弊病是如何形成的呢?西方藝術是以藝術史寫作的框架和方法為目標的。西方藝術史的基本態度是,記錄那些對藝術史有明顯的形式改變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那些有明顯可闡釋性的作品)。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徐冰另一件著名作品,《天書》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仔細看看,這些熟悉的漢字,你都認識嗎?這些其實是藝術家自己造的字

藝術家以此為目標,創作動力卻與創造性本身無關。另一個客觀原因是,在北美,成功的藝術家不需要在學院任教,在學院的藝術家,大部分又是在主流系統中不具備成功經驗的人,這怎麼能給學生以有效的引導呢?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能讓外國人看懂的書法作品《ART FOR PEOPLE》,你看出來了嗎?

到中國當代藝術教育的長短,利弊當然是交織在一起的。比如,我們的藝術教育與傳統沒有明顯斷裂,這是長處;但傳統與新型社會形態需求的關係,卻並沒有解決。學生的學習有相對明確的標準和根據,但這套成熟的體系卻只偏重技能的傳授,學生直到畢業,也沒有把藝術的道理、藝術是怎麼回事搞清楚。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徐冰,英文書法的教程

具體說就是,身為一個藝術家,在世界上是幹什麼的?他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他與社會構成一種怎樣的交換關係?要想成為一個以藝術為生的人,就必須搞清楚你能交付給社會什麼,這樣社會才能回報你。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香菸虎皮

在的美術教育中,一部分先生講藝術史論,另外一部分教技巧,但我總感覺缺少一箇中間的環節,沒有人講兩者的關係和其中的道理。一個學生如果弄懂了這個道理,他在什麼環境、做什麼工作都沒問題。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徐冰《地書》,試試看,你能不能讀懂?

我有時候想,我有房子住、有工作室用、有飯吃,這是用什麼換來的呢?

美術館、收藏家願意用高價買我的作品,他們買走的是什麼?作品本身只是一堆材料,值那麼多錢嗎?是由於精工細作的技術嗎?在製作上比我講究的藝術家很多。

其實,藝術最有價值的部分,是那些有才能的藝術家對其所處時代的敏感、對當下文化及環境高出常人的認識、對舊有的藝術從方法論上進行改造,並用“藝術的方式”提示出來。這是人類需要的,所以才構成了可出售的價值,才能形成交換鏈。所以說,好的藝術家、設計家既是思想型的人,又是善於將思想轉化為藝術語言的人。而什麼是這類人的基礎呢?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徐冰在講解自己的作品

一直以來,我們對藝術基礎教育的認識是偏執的,重視繪畫基礎,輕視思維能力基礎;不考慮未來藝術家所應具備的素質,大量時間用在適合古代畫家需要的素描訓練上。設想,一個人從準備考附中開始,經過附中、本科、研究生的學習,從幾何石膏到雙人體,我們培養一個藝術家,花在素描上的時間是驚人的。

而在這樣大量的時間內,沒有課題的變化,只有難易程度的變化,全部過程只解決了一個技術——學會把三維的對象畫到二維的平面上,看起來還是三維的。素描確實是一種便捷有效的訓練方式,但不是全部。素描的目的不只是為描繪本身,以素描作為基本載體,可以分解出很多不僅與繪畫技能有關,並與整體藝術思維有關的一系列專門課題。通過訓練可培養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建立和培養有創意的思維線索和實現的能力,從一個粗糙的人,變為一個精緻能幹的人。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徐冰在創作《何處惹塵埃》

現代藝術教育,還必然涉及到“大美術”的概念。“大美術”是顯而易見的趨勢,它應該是包括與美術有關的設計、服裝、廣告、建築等專業的整體美術概念。從“純美術”到“大美術”這條弧線的延長線,就是未來美術與周邊生活的關係。我甚至認為,將來“美術”這個概念是沒有實質意義的,它被“大美術”稀釋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純美術將成為一種真正的傳統藝術,像古典劇種一樣被保留著。當然有人還在做,並繼續對它進行現代化的嘗試,但這部分絕對不是未來新型美術的主要部分。未來學院的主要任務,一定是要培養具有開闊的、創造性的視野的人,有極強適應性、能進入社會各種工作結構和領域的人,有極強的預見力和懂得如何發揮才能的人。這包括對創意和實現的能力的培養,即學生們應該具備廣泛的知識、合理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精湛的技能等。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法國總統馬克龍來看徐冰的展覽

說到底,美術的宗旨還是會還原它起源時的職能,它不是因“美術職業”,而是為人類生活所需的“創造”而產生的。創造這個基本動力,是藝術的核心,也是人類所有學科的核心。

徐冰:藝術家是幹什麼的?


徐冰:祖籍浙江溫嶺,1955生於重慶,長在北京。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中央美院碩士學位。1990年移居美國。2007年回國就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作品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紐約現代美術館、西班牙索菲亞女王國家美術館、美國華盛頓賽克勒國家美術館、捷克國家美術館、德國路維希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展出;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悉尼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等國際展。

1999年由於他的“原創性、創造能力、個人方向和對社會,尤其在版畫和書法領域中作出重要貢獻的能力”獲得美國最重要的個人成就獎,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Award)。2003年“由於對亞洲文化的發展所做的貢獻”獲得第十四屆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2004年獲得首屆威爾士國際視覺藝術獎(Artes Mundi)評委會主席奧奎(Okwui Enwezor)在授獎辭中說:“徐冰是一位能夠超越文化界線,將東西方文化相互轉換,用視覺語言表達他的思想和現實問題的藝術家。”2006年由於“對文字、語言和書籍溶智的使用,對版畫與當代藝術這兩個領域間的對話和溝通所產生的巨大影響”獲全美版畫家協會“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被《美國藝術》雜誌評為15名國際藝術界年度最受注目人物之一(2004 People in Review)。2010年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轉載&商務合作:artvc001(小香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