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XU BING:藝術方法論的 9 個關鍵詞

方法論 | 徐冰 XU BING:藝術方法論的 9 個關鍵詞

方法論 | 徐冰 XU BING:藝術方法論的 9 個關鍵詞

徐冰

XU BING

1955 生於重慶。1981 年畢業中央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1990 年移居美國紐約。2007 年回國,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和紐約。作品曾在紐約現代美術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海姆美術館、英國大英博物館、英國 V&A 博物館 , 西班牙索菲亞女王國家美術館、美國華盛頓賽克勒國家美術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美術館及當代藝術博物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捷克國家美術館及德國路維希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展出;並多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悉尼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等國際展。

為“世界圖像:徐冰《蜻蜓之眼》”主題大展的第三部分,“關鍵詞”展區嘗試建立一種多層次的集藝術研究與視覺展示的複合式型態。以9個“關鍵詞”所包含的概念闡釋、文獻說明以及藝術作品的展示,使得觀者既可以對《蜻蜓之眼》的創作思路與問題指向有了結構性的基本認知,又可以對徐冰過往的藝術實踐包含的社會語境及藝術創作相

結合的工作方法有深入理解。

9個“關鍵詞”大約可以分為三種類別及來源:一,徐冰藝術生涯中具原創性的藝術概念;二,圍繞著《蜻蜓之眼》的大量評論中較為頻繁出現的問題及理論觀點;三,《蜻蜓之眼》生產過程中的特定概念及方法,這三種類別的“關鍵詞”是互為關聯和對話的關係。對於整體性的理解徐冰的藝術工作,更有較為本質的把握與內在脈絡的體驗。

方法论 | 徐冰 XU BING:艺术方法论的 9 个关键词

《蜻蜓之眼》海報

關於徐冰藝術方法論的 9 個關鍵詞

文 _ 董冰峰

1 | 複數性

“複數性滲透到了當代生活中每一個角落,我們的生活幾乎被這種複數性的現象所包圍。

——徐冰

“複數性”原指版畫印製過程中的“複數”與“印痕”的特質,帶有一種過程呈現和規定性印痕的視覺美感。出現於 1980 年代及之後的《“複數性”筆記》、《複數手稿》與《My Book》這三組文獻與作品,是藝術家在這一主題概念下的語言實驗與思考。同時,“複數性”也可視為是工業與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中的一種生活經驗及其圖像認知。徐冰基於近年蒐集大量的網絡視頻而製作的實驗性影像作品《蜻蜓之眼》,正是他在 1980 年代提出的“複數性”概念在今天文化樣態中的一種藝術演變,及其在藝術實踐中顯現出的某種特定時代現象的精神症狀。

方法论 | 徐冰 XU BING:艺术方法论的 9 个关键词

徐冰 新英文書法教室 UCCA 2018

2 | 社會能量

“新的藝術表述方式,在藝術系統本身是無法找到的,必須從鮮活的社會現場的能量中獲取。

——徐冰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社會主義藝術的重要觀念。一方面,藝術家需要不斷地深入到現實中去加深自身的生活體驗,在這個體驗和改造的過程中,發掘出一種新的藝術語言。大型藝術計劃《鳳凰》承繼和直接指向了“藝術 - 社會”的概念探討和理念訴求,並且對於藝術實踐與公共議題的物質性轉換,提出了更為多元化與具現實意義的藝術思路。完全取材於當代生活中的標識 logo、不斷髮展中的藝術項目《地書》,既表現了現實意義上全球交流的圖示邏輯,又在注重思想傳達的視覺模式中創造出一種可吸納社會能量的藝術。《蜻蜓之眼》項目延續了這種來自社會現場,而又能不斷拓展其形式創造與主題的藝術敏銳和自覺性。

方法论 | 徐冰 XU BING:艺术方法论的 9 个关键词

徐冰 藝術為人民 UCCA 孫詩攝

3 | 文字與影像

“做這部電影也是一個寫作的過程,每一幀的畫面就像字典中的一個字。因為畫面內容都是被規定好的,而不是臆造和拍出來的。

——徐冰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本源,同時“漢字的方式”也是徐冰的藝術命題中非常核心並具有生命延展力的藝術語言。1999 年,藝術家開始用文字畫“寫生”。這裡展出的喜馬拉雅計劃《文字寫生》速寫與《芥子園山水卷》硫酸紙拼貼正是這一時期的思考和延續。畫面中的每一個字即是一個形象的意境場,而藝術家的“寫生”、拼貼又不斷生成了新的字詞、偏旁部首以及新的圖畫意境場。也如《蜻蜓之眼》中無數個圖像幀構成的畫面與經由剪輯重構的敘述性場景。影像的組合成為了故事,而未經剪輯的影像素材如同正在等待“寫生”的文字,是在即將成為故事和作品主題之前保持開放的一種“前影像”。

4 | 陌生化

“假戲真做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藝術的力度就會出現。——徐冰

1988 年,“徐冰版畫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出的作品《析世鑑一一世紀末卷》引發了巨大轟動和爭議,同時很快也被視為“85 新潮美術運動”的代表作品之一。另外因其作品中“偽字符”刻意製造的誤讀與觀眾認知之間的“陌生化”效果,也使得這件作品刻畫出當時文化藝術界於傳統和激烈的現代化轉換過程中的種種矛盾與思想困惑。作為藝術技巧的“陌生化”,戲劇理論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認為此種藝術效果目的是能夠賦予觀眾以探討的、批判的態度,來解讀表演事件或藝術作品時,使其達成深層的共鳴和思考。換言之,《蜻蜓之眼》採用真實生活的影像素材,來虛構一個看似普遍化故事的“陌生化”手法,同樣也是出於對現實的複雜意涵及人類生存本質的準確理解與發問。

方法论 | 徐冰 XU BING:艺术方法论的 9 个关键词

徐冰 背後的故事 UCCA 2018

5 | 檔案熱

“這些屬於最日常、最身邊、也就是最沒有問題的事物,它先是把藝術與觀者的日常經驗拉平,在觀者有自信、放鬆、熟悉的範圍內,做顛覆的工作。

—— 徐冰

現代藝術的突變,或者另一個線索是來自於藝術家杜尚(Marcel Duchamp) 的“現成品”(Readymade)。“現成品藝術”的出現,並非在闡釋一種新的藝術物種或觀念,而是在根本上指向與批評了我們長期面對的藝術制度的自身限制與封閉。或自現代藝術誕生起,藝術的神話不再由“作品”(Art Works) 所限定,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文明及社會型態相關的現成物 - 檔案,都可以被藝術“點石成金”,成為我們表達這個劇變時代的一種精神投射和文化理解。如徐冰的藝術項目《背後的故事》的原材料也來自日常生活,但突破了被重重的視覺機制與觀看的權力的遮蔽。《蜻蜓之眼》重新激活了現成物在改造過程中內在的本真性:如福柯 (Michel Foucault) 所說對檔案的權力進行的破壞與重組,成為我們當前的生命經驗及政治表達的藝術的重要任務。

方法论 | 徐冰 XU BING:艺术方法论的 9 个关键词

徐冰 鳳凰 第 56 屆威尼斯雙年展 2015

6 | 身體

“故事中的他和現實中的他們,究竟誰是誰的投影?”——徐冰

《蜻蜓之眼》的原始構思源自一個整容的故事。這個故事和今天的大眾審美現象有關,但是又深層反映出這個時代所表現出的視覺符號與圖像經濟流通的日常性的結構議題。從身體出發,也意味著我們在今天狂熱的消費慾望主導下的一次自覺抵抗:“身體向來都是任何權力的行使所引發的抵抗產生的關鍵場所”。《蜻蜓之眼》提出的問題無疑加劇和擴展了我們在今天關於身體的性別政治及未來生命形態的種種憂慮。影片中的身體,或被災難消滅,或人工損壞,或主動變異,或在無意識中徹底地沉淪。故事的男主人公熱切的追逐著對方的身體及幻影,而女主人公在“躲避”自己的身體,彷彿在社會系統中獲取到了真正的個體自由和符號價值。

7 | 非形式

“似與不似,看到與並非看到,這其中的對立與矛盾指向了藝術的未知領地。

——徐冰

從有形的“陌生化”到無形的“非形式”,或可視為徐冰在藝術形式與語言實驗的一種轉型:由外在的藝術符號及物質材料的表現,日益轉化為內在藝術與文化理解的一種超越性自由。如在從《天書》到《地書》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家指出傳統與現代、形式與內容之間存在必然地不斷轉換的辯證關係。《蜻蜓之眼》令人再三思考的,即正是這種建立在真實與虛構、殘酷的社會寫實與意會之間的審美況味:“人 / 無影,影 / 無蹤,日出 / 日落,斗轉 / 星移。”同時,這也是影像素材與劇作結構之間產生的一種心理張力,從時空秩序的跳躍到藝術表達的寓言式效果。《蜻蜓之眼》既呈現了現實荒誕的一面和生命循環的必然,同時又探討一種現實經驗之外的“宇宙秩序”的可能性。

方法论 | 徐冰 XU BING:艺术方法论的 9 个关键词

徐冰 何處惹塵埃 UCCA 2018

8 | 肖像權

“今天我們來這裡討論“肖像權”,其實在來的路上,你的身份、行為已經被大數據公司採集了。但沒有人徵求你的同意和付給你報酬。

——徐冰

今天的藝術反映人們普遍的現實感受的同時,又在日常之外不斷抽離出全新的未知議題,引發我們思考。藝術受制度、文化習俗、道德等約定俗成的習慣制約的同時,又在通常的認知方式中可以提出激進的命題與新挑戰。“肖像權”既是我們今天的日常經驗的現實,又在法律與文化層面及加速更新的經濟系統中處在於邊緣的模糊狀態。《蜻蜓之眼》直面了今天社會突出的“肖像權”的議題及流通。一方面,影像作品面對現實的複雜多變:私人與公共領域的模糊也複雜化了我們對於藝術創作的認知範式;另外的問題則是,在大數據治理和全面市場主導時代,我們的“肖像權”已經被政治及經濟力量所重新制度化與分配,《蜻蜓之眼》突出再現了這些事實和矛盾的同時,又激發了我們對於文化及制度在藝術表達邊界中的思考。

方法论 | 徐冰 XU BING:艺术方法论的 9 个关键词

徐冰 蜻蜓之眼 劇照

9 | 直播與剪輯

“我喜歡這種與當代文明相匹配的工作方法。就像滴滴打車公司,沒有一輛車,但全城的車都在為它工作。我們沒有一位攝影師,但全球的監控頭都可能成為我們的攝影師。”

——徐冰

《蜻蜓之眼》是一個不斷生長中的藝術項目,其蒐集的龐大的影像檔案庫即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作品中所探討的現實與未知之間的矛盾仍然在生活中每日“上映”。另外《蜻蜓之眼》也是一個探討我們生存現實“不完整的”現場項目。“世界圖像”最後一個關鍵詞:“直播與剪輯”,正是描述這種不斷生產和耗費、將現實進行圖像再現的循環和悖論。“直播”和“剪輯”的關係不是對立的,而是如藝術和生活的關係隨時可以轉化的。“直播”是一種個人化的和商品化的編輯手法,而“剪輯”又是我們不斷調整自身與現實關係及位置的一種藝術表達。正如本次展覽標題“世界圖像”(World Picture) 所指出的,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提出的“世界即圖像”,一方面映照出我們的生存本能和現代化體驗,另外還不斷的挑戰著我們必須超越生命本體的認知與交流模式的未來困境。庫

方法论 | 徐冰 XU BING:艺术方法论的 9 个关键词

徐冰 蜻蜓之眼 劇照

以上為本刊精彩內容節選,欲瞭解完整內容,歡迎購買本期刊物,現火熱預售中。

過程與偶發

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方法論構建

PROCESS AND INCIDENT

THE METHOD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S 方法论 | 徐冰 XU BING:艺术方法论的 9 个关键词

本期看點

BOOK ASPECT

  • 本期聚焦“方法論”,深入解析藝術家構思、創作全過程;

  • 收錄13位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個案樣本;

  • 《李禹煥、王舒野對談錄》限量版別冊,同步發行;

  • 全方位回顧第二期《庫藝術》“自由繪畫工作坊”;

  • 收錄“青年極簡”板塊,展現青年一代豐富多元的創作面貌。

《庫藝術》第64期於今日正式開始預售

預售期購買可獲得

限量版別冊

《李禹煥、王舒野對談錄》

將於11月6日首發

預售價RMB42元

諮詢電話:010-847861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