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作者 | 魚博士

在大多數中國式家庭中,照顧孩子的任務是這樣分配的。

孩子的一日三餐,是媽媽在做;

孩子的日常作業,是媽媽在輔導;

孩子的家長會,是媽媽在參加;

……

孩子,在媽媽一朝一夕的陪伴下長大,而爸爸是缺位的。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正是因為爸爸缺位這個現象很普遍,武漢市一小學才開展了“爸爸接送周”活動,此活動是倡議而非強制。希望爸爸也能融入到育兒中來,如果父母共同育兒,孩子會更自信和大方。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事件一報道,引起網友一片譁然。

大多數網友持支持態度,他們贊成的理由是

  • 讓爸爸參與進來,終於看見擺脫“喪偶式育兒”的曙光了;
  • 孩子可以和爸爸多交流;
  • 爸爸參與育兒,可以增進夫妻感情。

還有一些人持反對意見,不贊成的理由是:

  • 考慮過單親家庭孩子的感受嗎?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 學校就應教好自己的書,不要總是想方設法折騰家長。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 形式主義太重,是道德綁架,會造成攀比,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大家在贊成和不贊成之間,各執一詞。持贊成意見的無疑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督促爸爸參與育兒的目的,如果能做到是最好的。

而不贊成的那撥人似乎在懷疑此次活動的目的,“擔心”活動給孩子造成傷害。

其實,學校方舉辦這次活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事先對280多名學生做了問卷調查。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在問卷中調查顯示:在大部分家庭中,是媽媽在承擔著照顧孩子的責任,大家也強烈表示出想讓爸爸參與進來的願望。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無疑這次活動,引出了很多槓精。

諸如“考慮過單親家庭孩子的感受嗎”,這個問題。

一個網友回覆: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有些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可能不是問題,但在家長看來,是問題。有時我們大人經常會低估孩子的承受能力,平添很多擔心。

我們先不討論這個活動本身,而是在發生一件事後,我們不要著急去拿放大鏡看它,任何一件事都是精華與糟粕同在,棄糟粕,取精華,才是我們最想要的。

不要因為“擔心”,便先入為主的把事情放到自己的對立面。如果再想改變,是很難的事情。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養育孩子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在不同時期做不同的規劃。

或者說,照顧孩子,並不一定要媽媽來,還是爸爸來,而是在某個階段內,以夫妻雙方的時間和事業規劃來安排,則最好。

這讓我想起新西蘭現任總統,傑辛達·阿德恩,她是首個在任內生孩子的女總理,同時也是全球第二位在任內生孩子的國家領導人。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她和男友蓋福德生下女兒6周後,到崗工作,而蓋福德待在家裡做“奶爸”。

蓋福德並不是平庸之輩,由他製作的《Fish of the Day》曾獲得休斯頓國際電影節的金獎,節目賣給了20多個國家。他,也是名人。

但他認為女友的總理工作更重要,所以甘願在家當奶爸,全力支持對方工作。

如果你的工作更重要,那麼,我願意做你背後的那個人,誰說帶娃不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我們各司其職,互相成就。

而在《我家那閨女》綜藝節目中,papi醬也說到了這一點:

當焦俊豔問她:“有一天,老胡(papi醬老公)讓你放棄你的職業,在家相夫教子,你會同意嗎?”

papi醬說:“如果他覺得,你要為了我怎樣,這個對話就很不平等了,那你做什麼改變了嗎?但如果說家裡有一部分事情,確實應該我來做,那我可能就需要自主的去放棄一些東西。”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暫時的迴歸家庭,並不是妥協,而是在做正確且需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才能夠得到了專心照顧。

接送孩子也一樣,沒有必要說非要誰接送,誰有空誰接,只要保證孩子安全到家就可以了,這個需要平時大家商量著看。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解決“喪偶式育兒”的困境,不是爸爸接送幾次就可以改變的,是從爸爸真正懂得承擔開始的。

好的父愛一定是貫穿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而然的參與到育兒中,於細微處見關心。

在《爸爸去哪兒》第5季中,節目剛開始,各位寶貝出發前,應採兒就透露,陳小春平時很少帶Jasper,表示比較擔心。

果不其然,陳小春在帶娃中,對Jasper吼了好幾次,還特兇,嚇得吃瓜觀眾都很擔心小小春。

但好在Jasper並沒有被爸爸的威懾嚇住,反而用軟萌和“軟抵抗”征服了爸爸。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他對著喇叭大喊:你能不生氣了嗎?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在一段時間的相處後,陳小春開始改變。發火後,會主動跟兒子道歉,會溫柔的跟孩子表達愛意,會仔細的照顧孩子的生活。

幾集下來,山雞哥的種種舉動,前後巨大反差,讓網友直呼:小春哥被兒子教育了。

與其說是“被教育”,不如說是陳小春認識到他和兒子的緊張的關係,真正的從內心願意去接受、改變,才呈現出“暖爸”的一面。

關心到孩子的內心世界,照顧到孩子的生活起居,這是真正父愛的開始,也是好的開始。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好的父愛,不是無言。

“傳統”爸爸們常認為,愛=無言,行動勝於表達,這兩點是好爸爸的標配。所以,父愛如山就成為他們的人生信條。

事實上,並非如此。在綜藝節目《少年說》中一位女孩說出了她的心聲。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爸爸聽完後,解釋說,自己堅信對女兒的愛,用行動表示比表達更好,所以大多會以實際行動來表達愛意。

但是,聽完女兒的一席話,爸爸表示願意嘗試著去改變,多用語言表達和交流。

很多爸爸和子女的溝通方式源於自己從小和父母的溝通方式,只有當被觸動,或遇到某些契機時,才會嘗試著改變以前“根深蒂固”的親子溝通模式,採用更好的方法。

兩個人只有在相互交流中,把自身的優缺點展現給對方,才能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越多交流,越多瞭解,感情才會越深厚。

作為9102的新時代爸爸,放下陳舊的觀念,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會有不一樣的體驗,也會收穫一段不一樣的親子關係。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好的父愛,不是流於形式。

有些爸爸認為我的任務是多賺錢,多給予孩子好的物質生活,就可以了。平時照看孩子,只是象徵性的。

流於形式的愛,就會像一陣風吹過,不留一絲痕跡。

“爸爸接送周”,學校本意是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倡導更多的爸爸參與到日常育兒中來,不要失掉活動的本意。

孩子們看似幼小,不經世事,其實反而因內心純淨,更能體察到感情的輕重。他們遠遠要比我們認為的要懂得多。

你的敷衍,你的形式主義,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所以,在養娃這件事上,是最不能投機取巧的事情。

付出一分,就能有一分的價值。你的細心養育,耐心陪伴,是給予他成長充足的養料,是紮實的。

或許你平時根本沒有多少次接送孩子上學,但因為平時給予了他充足的愛,他很有安全感。那麼,他可以獨自完成。即使看到周圍其他小朋友有父母送上學,對他們的心裡也產生不了絲毫影響,反而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獨立而高興。

我想,讓父母的愛、關心滲透到孩子成長中的一點一滴,這才是學校倡議這次活動的最終目的吧!

這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遭熱議:這兩種“好爸爸”,孩子不想要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