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性不适合做科研,看看那些高颜值高成就的国内女科学家

自从屠呦呦摘得诺贝尔奖后,世人陆续又将目光聚焦在女性科研人员身上。尽管女性科研人员的队伍近年来不断壮大,但整体而言仍占少数。目前,我国从事科研、开发、传播和应用的女科技工作者已逾 2400 万。这中间也涌现出许多优秀代表。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北京揭晓,9 位青年女科技工作者,从 172 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摘得这一奖项。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于 2004 年联合设立。12 年来,全国 24 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 105 位女性获此殊荣,每位获奖者奖金为 10 万元。我整理了其中五位女科学家的内容,供大家一睹为快。

谁说女性不适合做科研,看看那些高颜值高成就的国内女科学家

2006 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英文班),获医学学士学位。2011 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2011-2013 年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13 年入选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并受聘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任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遗传学研究,在揭示肿瘤易感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以及遗传变异与患者预后差异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已发表 SCI 论文 58 篇,影响因子共 678.40。其中第 1 或并列第 1 作者 22 篇,包括 7 篇 Nature Genetics、2 篇 Gut、1 篇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3 篇 Cancer Research 等,通讯作者 1 篇。论文共被他引 1206 次,第 1 或并列第 1 作者论文他引 451 次,单篇最高他引 142 次。

谁说女性不适合做科研,看看那些高颜值高成就的国内女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

她于 2006 年获清华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从 2007 年至 2011 年,在美国 Scripps 研究所进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2011 年,全职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现任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组长、上海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吴蓓丽从事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多年,通过测定蛋白质分子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目前,主要针对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开展结构生物学研究,以期揭示不同 GPCR 蛋白对细胞外信号分子的特异性识别机制,以及将信号向下游传递的特异性传导机制,并为靶向 GPCR 的药物研发提供线索和依据。已在上海药物所成功建立了 GPCR 结构生物学研究平台,并在多种重要 GPCR 蛋白的结构测定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谁说女性不适合做科研,看看那些高颜值高成就的国内女科学家

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胡海岚

胡海岚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9 年入选百人计划,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她在国内组建的实验室致力于研究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在情绪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情绪效价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核心分子机制,以及社会等级的神经环路基础等方向,取得了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相关成果在《科学》等期刊发表。

谁说女性不适合做科研,看看那些高颜值高成就的国内女科学家

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教授杨倩

2009 年,她在世界上首次从自噬(CMA)角度阐述了帕金森病的致病蛋白 α-synuclein 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机理,建立了 CMA 自噬-α-synuclein-MEF2D 调 节通路,为帕金森发病提供全新的理论基础。该研究成果被誉为 2009 年帕金森研究的两个重要发现之一,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并予以重点点评。论文先后被 Nature 等杂志他引 127 次,并被写入外文专著。2011 年底,她作为优秀海归科研人才被第四军医大学引进,成为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之一。

谁说女性不适合做科研,看看那些高颜值高成就的国内女科学家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旺珍

她构建了国际上第一张含功能标记最多的四倍体栽培棉种遗传图谱。基于该图谱,系统进行了不同棉种标记可转移性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 D 基因组棉种的分化研究。克隆和验证了一批高品质棉纤维优势表达的基因或全长 cDNA,为优质棉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建立了 MAS 的基因叠加育种体系,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获得南农 85188 等一批抗虫、优质的创新种质。利用 MAS 育种体系培育出高产、优质、抗虫的棉花杂交种 2 个,并进行产业化开发。在 Genetics、BMC Genomics、TAG、MGG、Mol Breed、Plant Sci 等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 130 多篇,其中 SCI 论文 50 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