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闖天下徵文:潞商

自駕闖天下徵文:潞商

到長治縣已經是晚上的七八點鐘,縣城的夜空沒有燦爛的燈光,想找個賓館住宿,沿路連問了幾個人,才找到一家合適的,雖然到陌生的地方我習慣去看一看夜景,但長治縣落寞昏暗的街道沒有使我調動出這種慾望。

我想早晨不需要藉助燈光,在自然的陽光下,縣城的情況會看得清清楚楚,所以第二天起個大早,走出賓館,卻滿目白茫茫的霧靄,十米之外馬路的對面就什麼都看不清了,比沒有燈光的夜景還糟糕。幸虧我記得昨晚來時,對面有高大的人工雕塑,被冷冷的光映出很雄偉的輪廓,應該是縣城的標誌性建築,就朝著那裡走過去。

自駕闖天下徵文:潞商

馬路上有龐大的高廂貨車呼呼而過,在山西,這種車應該多是運煤的。過了路,影影綽綽,廣場一點兒一點兒顯現了出來,廣場舞的音樂掙脫層層濃霧的羈絆,敲打著雙耳的鼓膜,三三兩兩黑色的影子在濃霧中飄忽搖擺。

我的眼光聚集的是不動的黑影,也就是有凝固的音樂之稱的建築,建築應有幾組,首先看到的是戴瓜皮小帽、推獨輪車、挑著行囊的幾位男子形象,這形象至少是民國時代以前的裝束。

其後是非常高大的雕塑,一個農民模樣的人高舉長鞭,鞭策幾匹高頭大馬拉著的大車。

最後面是浮雕牆,牽駱駝馱箱子與妻兒告別的場面,打鐵拉風箱的場面、地下挖煤的場面,山山水水的風光等。

自駕闖天下徵文:潞商

直到看到了《天下潞商賦》的文字,才明白了雕塑的全部含義:山勢崔嵬,冠太行以鎮野;天脊咫尺,稱上黨而撫遠。神農制世,爰為炎帝根核;日中而市,首開商貿先河。乾元洪覆,坤勢積厚,上足以承澤,下足以載物。長吉賦詩,潞綢衣於皇室;蔭城鼓鑄,鐵驪馳於四方。于謙遺篇,烏金惠達萬家;張騫出使,桑麻播於西疆。天有桑梓,地哺潞商,春秋肇事,勢成秦漢,燦燦隋唐,宋元煌煌,鼎盛明清,浸洇至今。漫漫兮,千年長盛不衰,浩浩然,冠領華夏商幫。猶太行之鷹揚兮,鳥瞰大地,跨四海而越九州;似漳水之魚躍兮,搏擊商海,縱五湖而達三江。駝馬成行,揚太行精魄至漠西漠北,商賈雲集,播潞人盛名於東洋南洋。入則洋布洋火洋油,洋蔥洋條,金銀奇貨,陸海珍藏,車載船泊,俱匯於上黨;出則潞綢潞鐵潞麻潞酒潞煤,天造人制,大觀洋洋,駝運人背,皆出於太行。潞商潞商,豈止富足可狀其韻,與天為黨兮,高遠其視野,寬廣其胸襟,逞女媧補天之志;以地為載哉,風雨其歲月,輝煌其春秋,顯夸父逐日之功。誠信為本,首倡互信邦誼,有譽於既往;逐利天下,亦致互利雙贏,信美於當今。名勒於錦帛,非止經營雄才;稱雄於四方,誠然商界鐵軍。

自駕闖天下徵文:潞商

恰逢盛世,經緯宏圖。風起華夏,發展潮湧。響雷撼神州,美夢慰故國。前輩楷模,勖率德業之行,潞商興復,再開鼎新之路。鯤鵬兀起,構碩畫於長治,鴻鵠高翔,續宏篇於黎都。赫赫天下潞商,冠蓋天下;蒸蒸幸福之都,共享幸福。

立石日期是二零一三年十月一日。

我讀過流傳下來的漢賦名篇,相比之下,《天下潞商賦》或許不是特別華美弘麗,很多詞語重複使用,不夠豐辭縟藻、窮極聲貌並缺少題材和風格的變化。但至少讓我們從中知道了許多關於潞商的知識,現在人們都知道了晉商,很多當地導遊能一字不差地背誦《抱愧山西》中成段落的文字,但潞商的字眼在《抱愧山西》中並沒有出現。

自駕闖天下徵文:潞商

潞商也是晉商,甚至可以說是晉商先驅,“日中而市,首開商貿先河”,說明潞商不經營錢莊,“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才是“日中而市”,方式乃以貨易貨的物物交換,不需要動錢的。明代謝肇淛在《五雜俎》卷四中對早期晉商這樣描述:“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新安大賈,魚鹽為業,藏錢有至百萬者,其他二三十萬則中賈耳。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慄,其富甚於新安”。山右即山西,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慄,正是潞商的生財之道,“冠蓋天下”,絕不是瞎蓋的。

長治,古代稱上黨、潞州,據說兩千年前,千古一帝秦始皇站在太行山之巔高喊:此地可與天為黨!宋代大文豪蘇軾則在《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中感慨“上黨從來天下脊”,長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潞州原來是春秋時期的潞氏國,也稱潞子國,有人說赤狄別族,也有人說是炎帝之後,為晉所滅。後來設置上黨郡、潞州、潞安府,潞安府後來遷到長治縣,儘管這裡春秋時期是黎侯國,但隸屬潞安府,所以這裡的商人就稱為潞商。

自駕闖天下徵文:潞商

明代沈思孝在《晉錄》一書裡描述潞商:“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可知潞商很富足,但富足的原因卻主要是土地的貧瘠,農耕社會,土地是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清代著名學者顧炎武在考察山西的各種物產後曾說:“山西平(陽)、汾(州)、蒲(州)等處,人稠地狹,本處所出粟,不足供居民之用,必仰於河南、陝西二省”。土地不肥沃,靠不上土地,只有另謀出路。應了一句話“窮則思變”,如何變呢?豐饒的物產是潞州商人崛起的主要條件之一,其煤鐵和絲綢不但擁有資源的優勢,而且生產歷史悠久,技術成熟,產銷量都很大,“長吉賦詩,潞綢衣於皇室;蔭城鼓鑄,鐵驪馳於四方。于謙遺篇,烏金惠達萬家;張騫出使,桑麻播於西疆”;地理上接近北邊軍事重鎮是另一個主要條件,以此開展糧食和食鹽的貿易,積累大量資金,“駝馬成行,揚太行精魄至漠西漠北,商賈雲集,播潞人盛名於東洋南洋”。

潞州在晉中的平遙“日升昌”票號成立之前,就已經做過了全國的金融中心。漢代和唐代,朝廷就在此設立專門的鑄幣機構“潞州監”,利用上黨的優質鐵礦資源為朝廷鑄造“半兩”、“開元通寶”、“乾元重寶”等貨幣。北宋時期,宰相王安石上書皇帝,建議在河東設立“潞州交子務”,與四川的“益州交子務”一起,積極推進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朝廷將交子務置於潞州,原因是潞州屬全國十五路之一的河東路,乃昭德軍所在地。人口近八萬戶,冶鐵、採煤、製陶、販鹽等商品經濟異常繁榮。當年潞州東鄰邯鄲,西接平陽,北經威勝軍(今沁縣)可抵河東路路治幷州府(今太原),南出澤州(今晉城)可達京都汴梁城(今開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得上黨(潞州)者得天下”之稱。將全國性的紙幣交子發行機構設在潞州,是潞商的最大榮耀。

自駕闖天下徵文:潞商

明代《潞安府志》記載“綢,在昔殷盛時,其登機鳴杼者,奚地數千家,彼時物力全盛,海內最富。”一座潞安城內,竟有織機一萬餘張,從業人口有兩三萬之眾,機杼聲聲,不絕於耳。同樣,潞州的陶瓷業也相當發達,而且連聞名遐邇的江西景德鎮陶瓷,也和潞瓷有不可分割的淵源關係。歷史上,潞州人綿延千里進入江西,分作黎氏、苗氏、童氏、周氏、連氏、康氏、李氏等等,分佈在贛江兩岸,開窯燒瓷。潞州長治縣八義窯的李氏和範氏窯工,把長治從北宋就開始燒造的“紅綠彩瓷”釉料秘方傳播到了景德鎮,使景德鎮的陶瓷業飛躍發展。經考證,彩瓷首創於北方,後陸續由長治人等傳到景德鎮等南方窯廠,景德鎮的制瓷工人吸收了北方的工藝技術,並加以綜合改進和提高,才成就了“瓷都”的美名。

不過聲名赫赫的潞商,我也是到了這裡才知曉,一方面有我孤陋寡聞的因素,一方面也促使我要更多地瞭解祖國的一切,神州到處是神奇,到處充滿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華民族的偉大,正是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地方,諸如鄉土文化、民俗文化、縣域文化、省域文化等,只有深入瞭解更多的地方,更多的歷史,才能更深切地瞭解祖國,併為自己的祖國而倍加自豪。

當我回去時,“天下潞商”的雕塑仍然被濃濃的霧靄所包裹,若隱若現,沒有露出全部的真面目。雕塑如此,在歷史煙雲渺茫下的潞商又何嘗不是如此!

自駕闖天下徵文:潞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