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第一篇《關雎》為什麼歷代所尊重?它體現了人人生,人性的什麼?

1504316279隴右行思


《關雎》是《風》之始,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充分說明對它的評價之高。這首詩描繪了一名男子是在河邊遇到一位採摘荇菜的姑娘,他為姑娘的勤勞、美貌和嫻靜而怦然心動,對她產生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在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過程中,男子既表現出求而不得的焦慮,又暢想了求而得之後的喜悅,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子夏和孔子曾有過一段對話。子夏問孔子:“《關雎》為什麼會成為《國風》的開篇之作呢?”孔子說:“《關雎》的境界極高。《關雎》中所描寫的人物都是道德高尚的君子和淑女,堪稱世人的楷模。《關雎》包含了天地萬物的道理,《河圖》、《洛書》的出現也符合其中的道理;六經的出現,也是從《關雎》所包含的道理中衍生出來的。《關雎》中所包含的道理,真是深奧啊!”子夏聽後感慨道:“《關雎》真可以說得上是天地萬物的根本了。”

古代經學家之所以重視這首詩,是因為看中了詩中的這位“窈窕淑女”。他們說“淑”是善的意思,那麼“淑女”就是好女子,好姑娘。這個姑娘好在哪兒呢?就好在“窈窕”二字上。他們認為“窈窕”這個詞不是形容淑女的外表美的,而是形容她的德行美,是說她能夠深居而自重,風度嫻雅,慎守貞操,並將會對自己未來的丈夫感情真摯而執著。古人提倡的擇偶觀,首先強調的是對方的德行美,而不是外表美。中國古代的聖哲及其後學者是很強調治家與治國的關係的。孟子就說過:家治理好了而後國才能治理得好。

漢代的經學家在解釋為什麼把《關雎》放在《詩經》的第一篇時也說得很清楚:因為夫婦是家庭的基礎,這首詩可以風化天下,幫助人們正確地擇偶,從而建立正常的夫婦和家庭關係,這樣就有助於社會和國家的治理。反之,如果擇偶不慎,特別是身為國君而擇偶不慎,那問題可就大了。古人在總結歷史教訓時常說“夏朝的滅亡就亡在夏桀娶了個妹喜,商朝的滅亡就亡在商紂娶了個妲己”,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的極端嚴重性。當然,古代的經學家這樣來解釋《關雎》的詩義,這樣強調擇偶、家庭與國家治亂的關係,自有其時代和階級的背景,但對於今天來說,也並非毫無借鑑意義。
儘管現代意識的擇偶觀和家庭觀與古代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但是尋求一位理想的配偶,建立一個美好幸福的家庭,仍然是人們所渴望追求的。因擇偶不慎,或婚姻輕率而造成的離異、家庭關係的不和,並由此而導致的煩惱、痛苦、不幸,乃至種種犯罪現象,不僅直接影響到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也影響到社會的安定。這也說明,戀愛、婚姻、家庭,仍然是當今社會主流的生活模式。因此,慎於擇偶,重德而不只看重色,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今社會,都是未婚男女青年選擇生活伴侶時應當奉行的一條重要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