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 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从东汉明帝时代产生以来,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那时崆峒山已有道家居住。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方面都曾产生过深刻影响。崆峒山所积存下来的大量典籍文献及宫观建筑、雕塑、石刻等文化遗产,与崆峒山道教的发展、兴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天下名山僧占多”,佛、道寺观,大多地处名山,只有隐居幽谷,才有可能“远嚣尘,弃人事,绝名利”。从汉魏以来,名山大川被称为道士的洞天福地。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详列名山28座,认为这些名山幽静远俗,“可以精思,合作仙药”。仙人广成子正是这种思欲的先导者,他看准了崆峒山这一仙境,入石室修炼。《汉唐地理书钞》所辑的《九州要记》中说:“广成城,广成子为黄帝师,始居此城,后于崆峒山成道,今此城犹有庙像存焉。”这是对广成仙人深居崆峒山的有力佐证。

继广成子之后,相传赤松子到过崆峒山修炼。屈原在《楚辞・远游》中曾以仰羡之情,表示愿意继承赤松子的遗风:“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汉张良更明确表示:“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

还有仙人容成公、韦震等居崆峒山修炼,流传在当地的传说中。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源 流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广成子、赤松子他们纷纷在崆峒山筑庐凿石为洞结庵,传道弘法,自然环境是原因之一,但主要还因崆峒山处于古文化中心地带使然。那么,崆峒山缘何得以美誉天下,须从《庄子》说起。我们知道,《庄子》是先秦思想家庄周及其后学的作品集又称为《南华经》。《在宥》一文对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讲的详细、透彻。为此,讲崆峒道源,探明《庄子》至关重要。

继黄帝之后,秦始皇二十七年“慕黄帝事”西巡崆峒,那是为了寻求长寿不死之药。到了西汉武帝刘初,也曾“至陇西,西登崆峒”。

从《道藏》所载,崆峒山道士,大都是关中、陇右、山西、河南之籍,这一带在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北方政治斗争的中心,是历次战争的主要战场。处于这种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中心地带的士大夫和下层民众,当他们被现实生活逼得无路可走,感到厌世、绝望之际,必然会将崆峒山的深谷幽地作为乱世安身之所。他们纷纷从各地来到了崆峒山。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崆 峒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早期的道教支派主要有太平道、五斗米道,崆峒道教则归五斗米道,在五斗米道逐步改为天师道的过程中,葛洪、寇谦之、陶弘景曾起了重大作用。

进人唐代以后,道教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唐皇室追认老子为远祖。宋朝的宋真宗、宋徽宗等,特别崇玄重道,好尚神仙,迷信方术丹药,并力图借神权来维护其政权,遂使道教兴盛一时,道观遍天下,崆峒山问道宫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建的。

从崆峒山碑记中看到唐太宗时期给崆峒山田产近300余亩,供修行者生活和活动之用。这些田产分布在各村社,每年收割后将粮食运往山上供众食用。

北宋年间,在今隍城建立真武殿,天圣七年,道士陈宗秀与陕西终南山铜匠陈训铸造了一口天圣铜钟。宋代政和年间,知渭州张庄奉旨重修问道宫。元代至元年间,丹阳宫道士姜公以“教源所在”,潘然前来主持修葺问道官。明代道土张三丰未上武当山之前,避居崆峒山5年之久,并有不少仙踪轶事。崆峒山道教已进入兴盛时期。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明清以后,国家对宗教的管理日趋严密,全真道之所以高标三教合一,提倡返本还原,三教平等。面对现实,在这种思想和观点的影响倡导下,崆峒山道教以数十年开挖、修建了三教洞嘉靖三十年,平凉韩藩王室对道教极为重视,道教乘势再兴,不但赐以田亩,又大肆整修、创建宫观。各宫殿香火旺盛之极,来崆峒山受戒修道者逐年增加,崆峒山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清初平凉知府杨风起请陕西陇县龙门洞道士苗清阳前来主持重修皇城,后被列为全国道教常住之一。

此后崆峒山的道士全部归属全真道龙门派,与楼观台都是一派。那时并无管理道士的一个真正组织,崆峒山便成立了黄箓会,设立斋醮道场。

道教斋活动日趋旺盛,信士弟子逐年增多,至2003年在紫霄宫成立了坤道院及崆峒山道教管理委员会。至此道教源流告一段落。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道源崆峒】东方文化之源 当代修身之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