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這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王玄策

導語:縱觀中國乃至世界的外交歷史,縱橫捭闔,遠親內防,刀光劍影,笑裡藏刀等陰謀手段玩得層出不窮,總的來說就是八個字:弱肉強食,勝者為王。

一個優秀的外交官背後總是有一個強大優秀的國家,弱國無外交,這是縱橫千百年來窮處不變的硬道理。談到這個話題,人們腦海中第一浮現出來的必是那段血辱史。列強將中國以租界的名義瓜分中國,而中國人卻還要卑躬屈膝地迎逢外國人,這個"東亞病夫"的稱號在那時已經名副其實。

那時候的外交官,唯唯諾諾,以內心幻想的強烈滿足來充實慾望,用現在的話來說頗具有阿Q精神勝利法的味道。

但是當歷史穿梭回中國1000年前,那時候的外交官可是中國歷史上的榜樣啊!

有網友戲稱,中國鍊鐵駐紮英勇隊伍的時候,西方人還照樣玩著泥巴。根據歷史記載,在中國王朝建立編制部隊、軍政分離時,歐洲還使用著分封領主這種遠遠落後世界的制度來獲得戰鬥力。

而中國古代強悍的軍事實力正是中國古代外交官外出使國的最強有力後盾。眾所周知,唐朝的外交力量是達到古代王朝最頂峰,原因無非是強大的王朝力量在威懾罷了。

說道唐朝,這時候我們就談及了我們文章的主人公——王玄策。

細談這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王玄策

(王玄策)

王玄策,史上最牛逼外交官,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是他"一人滅一國"的傳說還是廣為流傳的。

名不見經傳的王玄策

成龍的《功夫瑜伽》的上映,帶動王玄策這個歷史人物在中國開始引起熱議。歷史到底不是電視中上演的武俠小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一人毀滅一個國家的大事,王玄策此人,出使印度,到底發生了何事?

大唐盛世,人才濟濟,名人名將數不勝數。有為國家平定邊疆,有為唐朝維護統治,有為國家征戰四方,有為唐朝鎮壓藩王,這無數的名人將士中,卻從不曾包含王玄策。

史料中依稀記載這樁樁其事,解釋說是因為王玄策的品階低下,以及各種因素夾雜其中。那這一切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且從他的生平開始說起。

王玄策,早年事蹟不詳,唯一出名的僅僅只有三次外交(有些史料記載四次,有些出入,這個話題至今還未確定),只有第二次的外交尚可圈可點。

細談這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王玄策

(王玄策受邀出使)

第一次的外交,王玄策身為副使,跟隨朝散大夫李義護送使者返回婆娑門,這就是史上記載的他的外交生涯的開端。

敗兵倒於前的王玄策

貞觀二十一年,王玄策帶領三十餘人的使團出使印度,說不上運氣不好還是時機不對,這一趟,對於當時的王玄策等人,實屬哀事。

當時的天竺位於蔥嶺以南,在東西南北中五大板塊中天竺的實力是其中最為強盛的。它統一了印度半島,同時也在不久之後很快建立了摩揭陀帝國,並且也許唐朝取得了很好的外交聯繫,唐玄策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發前往印度的。

細談這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王玄策

(地圖版塊)

然而,唐玄策等人不知情的是,當時的天竺正在發生內亂,前有戒日王淹死河中,後有宰相阿羅那順篡位成為新國王,局勢順間的變動,是如此迅速而猛烈。關於大羅那順的傳言,史上記載他非常仇視唐王朝,當時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因為他篡位後的心虛在作祟,不管是何種原因,當王玄策等人趕到天竺境內之時,確實遭受到了天竺兩千士兵的伏擊。

王玄策等人力量薄弱,此次前來又是友好拜訪,怎會想到會有如此事情發生,自然很快就被放倒,被俘虜進大牢,饋贈給天竺的禮物竟也被蠻橫地搶奪。

如此一番作為,身為使者的尊嚴都被嚴重踐踏了,大唐的威嚴何存?

大唐帝國的外交官何時有過這種恥辱之事?

力量猛如虎的王玄策

王玄策等人商謀討論,在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暗中幫助下,王玄策等人很快越獄逃離天竺。

怒髮衝冠的王玄策難解心頭之恨,竟不等唐王朝軍隊到來,直接就近借兵,以瞭解此事。

王玄策一邊暗中聯繫吐蕃王朝的松贊干布,調精兵1200名,另一邊借松贊干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借兵7000名士兵,這樣王玄策就在最短的時間內東拼西湊集齊一萬五千人馬,殺到天竺境內。

細談這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王玄策

(猛虎王玄策)

問為何如此順利借到兵源,其中王玄策肯定也思索過其中緣由。一來,尼泊爾、吐蕃、唐朝三大王朝之間有這著婚姻聯繫。二來,當時的吐蕃和尼泊爾也考慮到,印度境內的土地問題以及控制影響力,可能存在想要瓜分的目的。

王玄策所帶領的部隊雖然僅僅只是"僕從軍",但是它在長期配合唐朝作戰的情況下也難免多次接觸冷兵器,再加上唐朝武器裝備的眾多,這支隊伍,單單從武力壓制方面,就遠遠勝過當時經過內亂紛爭實力大大下降的天竺士兵。

王玄策本人在朝廷多年耳濡目染,雖然沒有領過兵,但是單從策略上,他還是特別靈活且正確的。他根據唐軍作戰方式,又結合這支隊伍的特點,將其分為騎兵、步兵和遠程兵三種兵種形式。

結局自然能夠預料,天竺軍隊敗兵而下,抵禦力量幾乎為零。就這樣,這支軍隊順著印度和一直打到海邊才停下步伐,天竺國破家亡,慘談收場。

凡有貪心,必將敗德

阿羅那順新皇就是一個妥妥的典型案例。

阿羅那順後來雖然篡位,但有名無實,對整個北印度並不能實行有效的控制,王玄策的反撲僅僅只是加速了帝國瓦解的進程。

儘管有如此精彩的一筆,但是前面也說到了,王玄策此人記載還是寥寥數筆,不見經傳。可能是品階過低,沒有資格進入官家史記,又或者這一戰在唐代歷史上過於寥寥無奇,又或許.......

細談這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王玄策

(王玄策墓誌銘)

結束語:綜合歷史發展軌跡,只有國強大,才能有如此強盛的外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