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的時候,四川的版圖有多大?

鄧麟是全村的希望


前不久去博物館,聽到解說人員是這樣介紹四川的:四川的名字來源於四川境內的四條河流: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四大川,因此而得名。

其實就解釋完全錯誤,那四川又是什麼意思呢?

四川的四條河流

四條河的解釋來源

四條河的解釋所能找到的出處是晚清民國通識課本《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但是這解釋明顯不靠譜,著名文史家流沙河先生對於這個說法做過明確的否定。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

“省名四川,非謂此省有四條川。長江三峽,古稱川峽。元代分為川峽東路、川峽西路、川峽南路、川峽北路,共四個行政區,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而建行省。

我們且不討論老先生講得是否全對。四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先秦時期四川稱為巴蜀地區,秦滅巴蜀後,分別設立了巴郡、蜀郡。漢朝又將三峽以西的地區稱為益州,四川以北的地區稱為劍南。到了唐朝中晚期,在原來巴郡、蜀郡的基礎上將四川分為川西和川東,分別設立劍南西川節度使、劍南東川節度使。

先秦時期的巴蜀地區

初現於北宋年間的“四川”

宋太宗至道3年(997年),北宋將全國分為十五路,相當於十五個省,而四川地區分為西川路和峽西路,因此也稱為川峽地區。峽指三峽,而川卻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四川盆地平川沃野。

在西川路和峽西路的基礎上,宋朝又將其分為四路:夔州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

由川峽四路得名的四川

行政中心分別設在今天的重慶奉節、四川成都、四川綿陽三臺、四川廣元。統稱“川峽四路”,四川也因此而得名,“四川”一詞也開始在南宋的詩詞中出現。

  •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送丘宗卿帥蜀三首》

人似隆中漢臥龍,韻如江左晉諸公。

四川全國牙旗底,萬里長江羽扇中。

玉壘頓清開宿霧,雪山增重起秋風。

近來廊廟多西帥,出相誰言只在東。

四川省的誕生

元朝在宋代的基礎上,設置了“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或四川省,這是四川作為省名,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

元朝時期四川第一次以省命名

元朝時期的四川包括現在的四川中東部、重慶大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但並不包括今川西高原。

到了明朝時期,四川改名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包括今天的四川、重慶、貴州遵義、雲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

史上最大的四川版圖

到了清朝時期,實行改土歸流和廢除土司制度,許多川西的少數民族也被併入四川境內,包括現在的川西高原、甘孜州西部的巴塘和理塘,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四川,面積近57萬平方千米。

清朝時期的四川省

雍正5年,由於政治需要,遵義府被劃入了貴州,此後雲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分別劃歸雲南和貴州。1997年重慶成立直轄市,四川也就是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四川了。


雨霽視角


四川是我國西南大省,古稱為蜀。自元代首次建省以來,四川就是西南第一大省。元、明、清三代的四川版圖各有不同,其中以清代的四川行省最大,從川西高原一直延伸到三峽地區,面積比今天的四川省還大。



(清代四川)

除了四川本部以外,清代四川還包含了今天的直轄市重慶以及貴州、湖北的部分地區。重慶地區在清代分為重慶府、夔州府、酉陽直隸州、忠州直隸州,屬四川省管轄。


1646年年11月,清朝為剿滅割據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以肅親王豪格為主帥,從陝西取道南下攻打張獻忠。豪格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相繼攻克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江、寶陽封地,使得四川的局勢逐漸安定下來。至此,清朝才開始逐步治理四川。

但由於張獻忠的起義軍和豪格的清軍在四川屠殺過甚,使得四川人口銳減、生產停滯。清軍進入四川,由於無法解決糧餉供應,所以只能退回北方,只留下王遵坦、李國英等降將駐守四川。不久後,張獻忠的餘部繼續反撲,使得四川的戰亂又延續了一段時間。

在1650年至1659年這段時間裡,張獻忠的餘部和清軍繼續爭奪四川,使得四川省人口進一步減少。等到了康熙初年時,全川登記在冊的人口居然只有60萬。偌大一個四川,幾乎成了空蕩蕩的行政區。為了解決四川生產問題和耕種問題,康雍乾從湖北、江西、福建、廣西、湖南等十幾個省份大量移民進入四川,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

(明代四川)

在明朝末年以前,四川行省只能管理到金川以東。到了清朝時期,由於實行改土歸流和廢除土司,所以許多川西的少數民族羈縻地也被併入四川境內,大大擴大了四川的行政版圖。不過由於統治的需要,一些屬於四川的地區也被劃分了出去,比如雍正五年就將四川的遵義府劃入了貴州。
(現代四川地圖)


歷史的荒野


四川從來都是個大省,自古因為川峽四路,而得名四川。

歷朝歷代,行政區域變化很大。咱們先看看川峽四路,是指哪些地方。

川峽四路,宋元時代行政區劃,今名”四川“的源頭,包括益州路(成都地區)、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也就是當今四川大部、重慶全境、陝西漢中,湖北恩施、貴州的安順、貴陽、遵義、銅仁等區域,以及甘肅文縣。

再看看大清朝的四川地圖:

看這個圖,就很明白了。

從元朝開始調整行政區域,四川的區域就在做減法。

從以前龐大的川峽四路中,逐步調整出去了:漢中,劃歸陝西。恩施,劃歸湖北。安順、貴陽、遵義、銅仁劃歸貴州,文縣劃歸甘肅。

這就基本上是重慶沒直轄時候的四川版圖,也就是大清朝的四川版圖。

據阿呆考證,還有一些細小的邊緣地區,有差別的。

大清朝四川有:成都府、重慶府、保寧府、順慶府、敘州府、夔州府、龍安府、寧遠府、雅州府、嘉定府、潼川府、綏定府、康定府、巴安府、登科府。

通俗點說就是:成都地區、重慶地區、巴中地區、南充地區、宜賓地區、三峽地區(萬州)、綿陽地區、西昌地區、雅安地區、樂山地區、遂寧地區、達州地區、甘孜地區、巴塘地區、阿壩州。

這下基本講清楚了吧,總體上說,清朝的四川,就是現在的四川加重慶。


阿呆夢話


宋朝加強中央集權,並西川路和峽西路為川峽路;後又分為益州路(後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後改為潼川府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稱之為川峽四路,總稱四川路,四川之名即源於此。

明代朱元璋滅大夏國。四川是全國13個承宣布政使司之一,轄區除今四川、重慶外,還包括今貴州省遵義市和雲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轄境已達川西高原和涼山地區,布政使司衙門駐成都府。並在川西高原地區設立衛所。

明末張獻忠建立過“大西”政權,轄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明末清初,四川歷經連年戰亂,人口急劇減少、滿目瘡痍。《四川通志》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

滿清初期全國內地為18行省,四川省為其一,並對川、滇、黔3省省界進行較大調整,遵義改屬貴州,東川改屬雲南,通過“湖廣填四川”恢復了生產力,基本確定了今四川的南部省界。

滿清中期四川增設5道,即成綿龍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寧道、川北道、川東道,道轄該地區的府、州、廳、縣。在川西高原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招撫木雅、喇滾,瞻對等土司,將雅碧江以東的地區劃歸四川行省。將西寧衛(後為西寧府)、河州隨地劃歸甘肅行省,將松潘及阿壩等地劃歸四川行省。並派四川提督率兵進駐打箭爐,重修鐵索橋。

滿清王朝的四川的版圖與現今四川差不多大,總面積48.5萬多平方公里。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重慶加上四川再減去西康省部分區域就大概是了。


四川是中國西部重要省份,也是中國重要的大後方,其首府成都更是西部的特大城市。現在的四川省,甘孜到達州東西長1075公里,阿壩州到攀枝花南北寬900餘千米,東連渝,南鄰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陝三省。面積48.6萬平方千米,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和青海,居全國第五位。

但是你知道嗎?在大清王朝的時候,四川的地盤可是大不一樣


大清是滿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權,武力很強大,但是社會文化的先進程度並不是很好,於是大清很多制度都是沿襲大明,於是大清的四川行省也就和明朝的四川行省類似。其疆域大概是今天的四川省(除去甘孜阿壩等部分地區)加上重慶市,比起今天的四川來說地理位置更為靠右且很發達,清朝九大總督,只有四川總督只管轄四川一個省,這也側面說明了大清對四川的看重。



以上就是小編得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四川,在我國曆史上,一直以來都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

不論何時,在整個國家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自古以來,四川便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唐朝時,更有“揚一益二”的說法,可見四川在整個唐朝時的經濟及社會地位!



既然問題中問的是清朝時期,四川的版圖,那麼這裡就不再做其他的闡述!

行省制度建立於元朝,明清時期,對該制度進行不斷完善,清朝入關之後,在傳統的漢地,設立了18個行省!

後,清政府在1884年新置新疆省,1887年置臺灣省,1905年置江淮省(後取消)!

而四川,則是這最開始的18個行省之一!


如今的四川省,大體與當初清朝時期所劃定的四川省行政區劃無二,只不過少了一個後來的重慶市!

清朝時期,四川省就是一個大省,其南接貴州,雲南;西接西藏,北連陝西,甘肅,青海;東接湖北省!

當時的四川,面積近57萬平方千米!

後來,四川省歷經民國時期,到如今,除了與重慶分家以外,其所轄其他地域並無太大變化!
直到今天,四川省人就有著48.6平方千米的面積,在全國來看,也是一個版圖排在前列的大省!


Mr與川


大領域,亂分治

清朝時四川,則是因為轄區面積遼闊。所以沒有再添加其他的省份,也沒有被交給其他總督管理。所以在清朝統治的前期,出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情況,四川總督和四川巡撫同時存在,而且都在成都辦公。總督基本上是負責軍事,而巡撫這是負責政事和民生,兩人分管不同的領域。



這樣的情況可能在當時沒大事的時候可能還能和睦相處,但是當叛亂出現的時候,兩位大佬官位平級,大家都互不相讓,導致經常內鬥而不幹實事。而當時四川也因為有各種少數民族部落的存在,中央的管理也十分鬆散,所以當時的四川雖然面積廣大,但實際上更像是各地區分治。



到底有多大?

其實在清朝的時候四川省的轄區比現在大得多,轄區包括現在的四川、重慶以及西藏的東部地區。但是在此後的二百多年之後四川轄區不斷縮小,直至今天。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蘑菇雅說


清朝對四川的統治最早要追溯到明朝末年,當時張獻忠在清軍的追擊之下,不得不逃入四川,並且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權。

順治三年,張獻忠戰死,但是四川境內反抗清軍的地方武裝並沒有因此停止抵抗。從順治三年一直到康熙二十年,清軍與四川軍民的較量一直在持續,川人被大肆屠殺,十室九空。

直到康熙二十後以後,四川才逐漸被清政府全部佔領,隨後,清軍逐漸剿滅四川各地的反抗力量,實現了對四川的完全統一管理。

那麼此時,大清王朝治下的四川省版圖有多大呢?

當時四川版圖的西部疆域已經達到了川西高原,也就是今天甘孜州西部的巴塘和理塘,這一邊界線和今天四川省西部邊界線大致相等,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而在川南,自明末以來,鎮雄、烏蒙、東川三個原本是屬於雲南的地區一直被四川管理,清政府對此進行了調整,將三地重新歸還雲南省,同時還把遵義返還給了貴州,這樣一來,南部地區的版圖基本上劃定,和現在也沒有什麼區別。

而為了加強對川東和川西南統治,清朝政府在原有行政區劃的基礎上,又在全川新增了一個新的行政機構——道,全川分五道。

管理川西北地區的是成綿道,也叫川西道。轄成都府和龍安府,綿、茂二直隸州,松潘、理番、懋功三個直隸廳。

管理川東的叫川東道,所轄地區包括了今天的重慶市及其周邊大部分縣區。管理川北的叫川北道,轄區大致包括今天南充、廣安、遂寧、巴中、廣元五個市的大部分地區及中江、安嶽、樂至等縣。

上川南道也叫建昌道,轄雅州、嘉定、寧遠三府,眉、邛二個直隸州。下川南道也叫永寧道,轄敘州府,瀘、資兩直隸州,大致相今天四川大涼山以東,仁壽、資陽以南,隆昌、合江以西地區。

從以上設置可以看出,實際上清朝年間的四川省版圖和現在的四川省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

到了民國時期,蔣介石出於戰爭的需要,全川被重新劃分為若干個行政督查區,並於1939年將其中靠近西康的幾個督查區進行了合併,成立了所謂的“西康省”,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銷,省內以金沙江為界,以東劃歸四川,以西劃歸西藏自治區。

到了1997年3月,重慶市作為中央直轄市被從四川省劃了出來,所以現在的四川省是沒有重慶的四川省。

所以綜上所述,清朝的四川省版圖應該是這樣的:東北連接著湖北省,東南接貴州和湖南,西南接雲南,西邊靠近青海和西藏,北邊連著陝西、甘肅。全省面積巨大,但是地廣人稀。由於經歷了明末清初的戰亂,四川人口損失極為巨大,後來才了“湖廣填四川”的說法。也就是將湖南湖北的人口大量強制遷移到蜀地,慢慢的經過幾代人的休養生息,四川才開始恢復了元氣。


小小嬴政


北宋時,四川地區分為益州路(今成都),梓州路(今三臺),利州路(今廣元),夔州路(今奉節),統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或“四川”,四川得名之始。

元朝時,元世祖忽必烈在公元1281年正式在各地行中書省,建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四川省。

到清朝時,四川省的轄區比現在大的多,轄區包括現在的四川,重慶以及西藏的東部地區。

清時,將四川行政區劃分為:府,州,廳,縣。有13府,8個直隸州,5個直隸廳分別是:

十三個府:成都府 重慶府 保寧府

順慶府 敘州府 夔州府 龍安府 寧遠府

雅州府 潼川府 康定府 巴安府 登科府

五個直隸廳是為少數民族地區特殊增設的,是為了和內地州縣有區別。

松潘直隸廳 石砫直隸廳 理番直隸廳

懋功屯務廳 阿爾古直隸廳。

八個直隸州為:邛州直隸州 綿州直隸州

資州直隸州 茂州直隸州 忠州直隸州

酉陽直隸州 眉州直隸州 瀘州直隸州

附 清朝四川區域圖:


高樓望月影音


四川是我國西南大省,古稱為蜀。自元代首次建省以來,四川就是西南第一大省。

元、明、清三代的四川版圖各有不同,其中以清代的四川行省最大,從川西高原一直延伸到三峽地區,面積比今天的四川省還大。

(清代四川)

除了四川本部以外,清代四川還包含了今天的直轄市重慶以及貴州、湖北的部分地區。重慶地區在清代分為重慶府、夔州府、酉陽直隸州、忠州直隸州,屬四川省管轄。

1646年年11月,清朝為剿滅割據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以肅親王豪格為主帥,從陝西取道南下攻打張獻忠。豪格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相繼攻克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江、寶陽封地,使得四川的局勢逐漸安定下來。至此,清朝才開始逐步治理四川。

但由於張獻忠的起義軍和豪格的清軍在四川屠殺過甚,使得四川人口銳減、生產停滯。清軍進入四川,由於無法解決糧餉供應,所以只能退回北方,只留下王遵坦、李國英等降將駐守四川。不久後,張獻忠的餘部繼續反撲,使得四川的戰亂又延續了一段時間。

在1650年至1659年這段時間裡,張獻忠的餘部和清軍繼續爭奪四川,使得四川省人口進一步減少。等到了康熙初年時,全川登記在冊的人口居然只有60萬。偌大一個四川,幾乎成了空蕩蕩的行政區。為了解決四川生產問題和耕種問題,康雍乾從湖北、江西、福建、廣西、湖南等十幾個省份大量移民進入四川,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


(明代四川)

在明朝末年以前,四川行省只能管理到金川以東。到了清朝時期,由於實行改土歸流和廢除土司,所以許多川西的少數民族羈縻地也被併入四川境內,大大擴大了四川的行政版圖。不過由於統治的需要,一些屬於四川的地區也被劃分了出去,比如雍正五年就將四川的遵義府劃入了貴州。

(現代四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