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4個小時到的西安,成都食客更喜歡的是西安路

比起4個小時到的西安,成都食客更喜歡的是西安路

| 比起4個小時到的西安,成都食客更喜歡的是西安路

| 成都回憶系列 018

比起4個小時到的西安,成都食客更喜歡的是西安路

01 西安路的來歷

為什麼全國各地城市大都有一條南京路,上海路,北京路,西安路?

這種用別的省市名給道路起名的方法最早要追溯到上海的1843年。按照《南京條約》的約定,上海做為通商口岸開埠,外國人可以在上海設立租界居住,由此也拉開了上海道路建設的序幕。

有一個叫麥都思的傳教士在建設上海租界的過程中,提出了“用中國地名作為道路命名”的方法。麥都思這個想法受到了英美兩國的認同,於是上海租界裡就出現了廣州路、廈門路、福州路、寧波路、南京路等等。

1943年,汪精衛偽政府接管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後,為了消除外國殖民者的影響,又將用歐美人名地名命名的166條道路名字全改了,於是諸如江蘇路、洛陽路、大連路、曲阜路等等更多的中國地名出現在街名裡。

比起4個小時到的西安,成都食客更喜歡的是西安路

圖片源自網絡

據1998年版的《上海地名志》統計,上海以行政區域名稱命名的道路一共有840條,佔了總數的43%。逛完一個上海市,就相當於逛完了大半個中國。

用行政區域名命名的道路名有利於強化國家認同和民族文化,於是這種道路命名方式從租界道路建設開始,經歷了汪偽政府,國民政府,新中國政府卻一直沒消失。後來因為道路的統一規範化管理方便,這種命名方式已經成為“批發起名方式”推廣向全國。

在現在的成都龍泉驛區也有南京路,北京路等熟悉的名字。四川的天府新區還將這種命名方式升級了,現在天府新區南北向道路創新性地用了古稱。從通州路、漢州路、蜀州路、嘉州路、雅州路一路開車飛馳,聽著導航的語音有種時光穿越的穿越感。

那麼成都的“西安路”街道名也是這麼來的嗎?富有浪漫情懷的老成都人當然不會選擇如此無趣的取名方式。

此“西安路”和彼“西安市”沒有任何關係。

成都的西安路歷史可以追溯到民國初年。那時候滿城已經拆除,城內的建築和道路方便改建。1931年時任四川督軍的胡景伊下令在西較場外的二仙庵,靠近青羊宮方向的西城牆處新開一道城門,以方便成都市民進出。這道城門便是成都的“通惠門”。老一輩的成都人習慣將通惠門成為新西門。

比起4個小時到的西安,成都食客更喜歡的是西安路

位於通惠門的琴臺路也是成都地標之一

西安路原本只是成都西城牆外的一條小路。就如同現在TOD模式,通惠門一開,西安路的區位優勢立刻顯現出來,立刻身價看漲。1931年的時候,西安路兩邊還是農田,少有人居住。抗戰時期,西安路附近有了不少城內外遷和外地來蓉的人們,房屋也慢慢多了起來,逐漸成為了一條有人氣的街道。

那時候西安路上還有小河,小河上有一座簡易木橋。1947年木橋被沖毀之後川軍著名將領鄧錫侯出資加募捐將這座木橋改為了石橋,併名為晉康橋(鄧錫侯字晉康),橋南的道路命名為晉康路,橋北的道路命名為西安路。

為什麼會叫做西安路呢?

不按常理出牌的成都人為西安路命名的時候,並不是用行政區域名命名。根據《成都縣誌》記載,是取了“西門安平”的意思,簡寫為“西安路”。

比起4個小時到的西安,成都食客更喜歡的是西安路

02 一路吃向西安

西安路原來是一條街,後來又不是一條街了。

西安路原來只是成都西城牆邊上的一條小路,後來隨著建國初期皇城壩地區的大規模拆遷,大量的居民被遷入西安路附近,晉康路也合併到了西安路。隨著幾十年的城市變遷,西安路已經成為了一個片區,包括了西安北路、西安中路、西安南路等一大片地區。

寫道這裡的時候,我問一旁的黃胖子對西安路有什麼印象。胖子反問我:“中午是想吃火鍋、翹腳牛肉乾鍋、烤魚還是牛肉?”

的確,在老成都人眼裡西安路就是一個巨大的美食寶藏。無論是再挑剔的食客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心頭好。

想吃辣的時候就去找那家搬了兩次家的重慶火鍋,九宮格的鍋裡火辣辣湯水翻滾著,暗紅色的牛油鍋底散發著濃濃地麻辣味,一個個小土碗裡裝著新鮮的毛肚黃喉牛肉。這家重慶火鍋的味道很厚實,以至於我們吃得時候連素菜都點的很少,白菜土豆海帶芽等素菜煮出來太辣,根本沒法下口。多吃幾口的後果就是第二天上廁所總是要蹲很久。

比起4個小時到的西安,成都食客更喜歡的是西安路

重慶火鍋的斜對面有家翹腳牛肉,以前差不多是我們幾個人中午的食堂。每次剛點完菜沒幾分鐘,幾個青花瓷小碗裝的牛雜牛肉就飛快地被送上了桌。一碗白飯,幾勺肉湯,肉湯泡飯最是鮮甜。處理地極好的牛雜只吃得出來本身的鮮味,一點辣椒麵是點綴,一口甜鹹味的泡菜是昇華。肉湯煮出來的蓮花白甜絲絲的最是美味。如果到了冬天還有成都人最愛的豌豆莢,那才是無上美味。

比起4個小時到的西安,成都食客更喜歡的是西安路

圖片源自網絡

西安路上的美食種類太多,開了十幾年的牛肉館,幾家豐儉由人的家常菜,總是在排隊的乾鍋店,從街頭吃到街尾總有一樣是你的心頭好。這得益於西安路周邊的居民區幾十年的滋養。

成都人歷來好吃能吃會吃。在成都找好吃的店有個經驗,但凡在居民小區裡能開上幾年的餐飲店味道都是有保證的,味道差的小店根本堅持不到那麼久就被會好吃的成都人嫌棄。如果是能開上十幾年的店,那不是老饕客的口袋菜單就是口口相傳的口碑店,一到飯點準是要排隊的。

西安路上的餐飲店無疑是久經考驗的。十幾年如一日的立在西安路上,就如同一個個美食地標。每次想約人吃飯的時候只需說上一句“西安北路火鍋店,約不?”

無需說明是哪家火鍋店,無需說明具體位置,他們都心領神會,到點自然會在這裡聚集。這就是西安路上的美食地標,這就是十年養成的美食默契。

比起4個小時到的西安,成都食客更喜歡的是西安路

“西安北路的火鍋店,約不?”

“西安北路的翹腳牛肉,約不?”

“西安北路的乾鍋,約不?

#十一出遊正當時# #l壯麗祖國山河#

【成都回憶系列往期】

1、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專業志·上海地名志》

2、上海道路命名、《1865年上海工部局命名道路列表》

3、成都地方誌、《成都縣誌》(六卷·首一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