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從“銀生城”到“普洱府”

六大茶山浮出水面

儘管歷史上關於世界茶樹的原產地一直爭議不斷,但普洱茶的原產地在雲南已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儘管普洱茶產于思茅還是版納也一直有爭議,儘管記載普洱茶歷史的“樊綽們”限於當時的年代信息和個人眼界,對雲南普洱茶產地的記載各有不同,但從銀生城到普洱府,說的都是現今瀾滄江兩岸的普洱茶核心產地,這些關於產地的記載的關鍵詞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以勐臘為中心的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銀生城


唐朝學者樊綽在其《雲南志》一書中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

銀生城,指唐朝時銀生節度府地,學者考據為今中國雲南普洱景東縣城。樊綽載的“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的所指範圍是銀生節度府地(景東縣城)周邊的無量山、哀牢山等群山,應該說沒有六大茶山什麼事,晚樊綽300多年的南宋史官李石在《續博物志》稱:“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椒姜烹而飲之。”這裡少了個“界”字,涵蓋範圍已擴大。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蠻書,又叫《雲南志》樊綽 著


自從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置普洱府,六大版納劃歸普洱府管轄,隸屬整懂版納的六大茶山自然歸於普洱府直管,自此,關於普洱茶產地的文獻記載,毫無例外地都指向了六大茶山,正如清代阮福1825年作的《普洱茶記》裡把“茶出銀生諸山,”解釋為當時銀生節度的管轄範圍,包括版納地區的六大茶山。

普洱茶名重天下

核心產地六茶山

因為後來人們陸續開發出了以勐海為中心的新“六大茶山”,又稱“江外茶”或“壩茶”,古“六大茶山”稱為“江內茶”或“山茶”為了便於區分,所以對歷史上到現在以勐臘為中心的“六大茶山”,冠以“古六大茶山”的稱謂。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新“六大茶山”


現今我們知道普洱茶的核心產地,是瀾滄江兩岸的臨滄、思茅和版納,但歷史上的每一段時期,核心產地的版塊是不斷變化的,它隨著每個年代的政策重心的轉移、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戰爭、自然災害和人員遷移而變動:

從“銀生城”到“普洱府”,從“普洱府”到“古六大茶山”,從“古六大茶山”到“新六大茶山”,從景東到寧洱,從倚邦到易武,從勐臘到勐海…

通常的狀況,重心區從甲地轉移到乙地後,乙地開始走向輝煌,甲地開始變得沒落衰亡,但有一個例外,便是衰而不亡的“古六大茶山”!無論重心如何轉移,無論是新崛起的茶山如何風光,無論景邁、冰島、班章如何瘋狂,凡談及普洱茶歷史、茶馬古道、茶莊字號、貢茶往事和古茶樹資源,“古六大茶山”永遠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詞!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古六大茶山示意圖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慢撒,周八百里。”

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慢撒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古六大茶山草圖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說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製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確都在瀾滄江沿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其中,慢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象明鄉。據說,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以後茶就作為商品與外地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被劃作一個單獨行政區域。清中葉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南洋各地,普洱茶從此聞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雙版納各族人民過去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曾經吸引內地數十萬同胞前來開發,這對於繁榮邊疆經濟,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攸樂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臘縣的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零星散佈在攸樂茶山中的基諾族寨子


攸樂山位於景洪市轄區內,現名基諾山。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東北與革登茶山為鄰,西南接小勐養、勐罕和勐寬三個壩子,現為景洪市的一個鄉級行政單位。

攸樂茶山歷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歷史上最高產量達2000擔以上。攸樂山種茶,年代久遠,清末年間,古茶園面積有1萬畝左右,幾經滄桑,至今大部分被毀,古茶園荒蕪面積達70%以上,全鄉現存古茶園面積只有2900多畝。龍帕大寨是攸樂山古樹茶資源最豐富的寨子。

居住在攸樂古茶山的基諾族人民如今還保持著傳統的飲茶方法:在炎熱的夏天,基諾人上山勞動,吃飯的時候,人們就會採來一些一芽一葉的新鮮茶葉,在地上挖一個小坑,用“冬葉”墊上,將採來的茶葉放進去,加上鹽、辣椒等調料,用山泉水一衝,做成一道“涼拌茶”,幾個人圍坐在一起,慢慢品嚐,既當“飲料”,也當下飯的“菜”。

革登古茶山

有茶王樹的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革登古茶山縮略圖


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發寨、新酒房、菜陽河一帶。也是古代較聞名的茶區,年產茶量在500擔以上,茶葉屬大葉類型。清嘉慶年間(1796—1820)革登八角樹寨附近有茶王樹,春茶一季可產幹茶一擔,已枯死,至今已荒蕪難尋。

倚邦古茶山

以小葉茶出名的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長歲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清宮貢茶均以倚邦茶菁為原料。

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農懷揣小葉茶籽來到倚邦種植,於是小葉茶在倚邦安家落戶,成了清宮貢茶的當然原料(還有說法小葉種茶是當地特殊的地理土壤環境由大葉種變異而成)。鼎盛時期,在清朝乾隆年間,倚邦茶山人口達九萬人之眾。

人皆種茶,人皆製茶,人皆賣茶,形成了四大茶葉集鎮。即:倚邦街、曼拱街、蠻磚街、牛滾塘街。鎮與鎮之間,運茶馬邦往來,盛況空前。光緒31年始,倚邦沒落,至民國初,倚邦街竟然只剩下一百三十餘戶,人口不足一千人。牛滾街瘟疫十室九空,荒蕪人煙,故到清朝後期,倚邦沒落,易武崛起,絕冠群芳,到民國之後,雲南茶葉則以勐海獨領風騷。

莽枝古茶山

引發“改土歸流”和“普洱府成立”的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莽枝古茶山


莽枝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因為傳說是諸葛孔明埋銅(莽)之地,因此取名為莽枝。不過也有人說,莽枝山的“莽”應該是“蟒”才對。這裡的巨蟒太多了,靠曼賽寨的斜坡,龍潭,接牛滾塘的橡膠地,常有它們的身影出沒。並且,在莽枝山的歷史上,還有屠蟒、制蟒蛇乾巴的說法。

在六大古茶山中,莽枝似乎並不突出,但是它在普洱茶的歷史長卷中也曾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根據歷史記載,莽枝山至少在元朝時就已經有了成片茶園。明朝末年就已有內地商人進入莽枝山販茶。在康熙初年,莽枝古茶山的牛滾塘就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葉集散地。後來又在雍正時期,清政府因為牛滾塘事件與土司發生矛盾,引發對西雙版納的改土歸流,成立普洱府,從而帶來六大茶山以至於整個普洱茶的繁榮時期。

蠻磚古茶山

古樹茶資源保存較好的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蠻磚古茶山


蠻磚茶古茶山包括蠻林和蠻磚等地。由易武西行經高山寨,過磨者河承天橋經蠻林才到蠻磚。蠻磚關帝廟(石屏會館)廢墟碑文記載,蠻磚系六大茶山之一,該廟始建於乾隆六年(1741)春。過去蠻磚的茶葉年產量至少在萬擔以上,大部運往易武加工、銷售。

蠻磚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現今保存得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規則地散佈在原始密林中,經幾代茶農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產茶葉萬擔以上。蠻磚村公所恢復”曼莊優質茶”產品,茶葉獨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搶手之貨,深受客人的喜愛。

慢撒(易武)古茶山

當今古六大茶山之首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慢撒古茶山


慢撒茶山位於勐臘易武鄉東北,緊接老撾邊境。清乾隆年間是慢撒茶山的輝煌時期,滿山遍野都是茶樹,年產萬擔以上。只有8戶人家的茶王樹村年產茶葉就達320擔。採茶季節要僱傭大批茶農。清咸豐壬子年(公元1852年)來自內地的很多漢族同胞在茶山與當地茶山各民族兄弟共同種茶製茶,創下一代偉業。所產”元寶茶”(圓茶)遠近馳名,暢銷國內外,慢撒古茶山種茶歷史悠久,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時被稱為“利潤城”,是滇藏茶馬古道之源頭。

易武和慢撒,在不同史籍記載中並列、交錯又相互包含,好多茶友傻傻分不清。歷史上慢撒古茶山區域較大包括易武茶山,後因茶山重心由倚邦向易武偏移,加之行政區域的劃分,易武成了鄉和鎮,管轄的範圍自然擴大,於是後來人們索性直接用易武取代了慢撒茶山的稱謂。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貢茶之鄉”易武鎮


清道光年間(1821—1850)莽枝、架布、嶍空、倚邦茶山逐漸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易武茶,茶質優良,遠銷佛海,年產茶約4000擔,以加工團茶(砣茶)為主,乾隆年間(1736—1795),許多石屏人紛紛遷居易武種茶樹,用傳統方法制作的“七子餅茶”作為

貢茶,加工精細。

據說車家祖上敬奉貢茶有功,皇帝品茗之餘,龍顏大悅,特賜“瑞貢天朝”匾,以詔後人。明清時期更為朝庭關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產茶葉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馬古道之源頭。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老茶人都說:“易武茶,是喝茶人的最終歸屬”。一方面易武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在倚邦茶山沒落之後成為古六大茶山之首,易武歷史上茶號茶莊林立,人才輩出,茶文化背景深厚;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剛開始喝茶喜歡易武,因為甜香柔和。之後有人會嘗試尋找各種刺激,找新鮮,找猛烈的感覺。但喝到一定的時候,又會轉回來喝易武,最終發現了易武的剛猛。很有點返璞歸真的感覺。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銅箐河古茶園


於是乎,為了尋找各種號級老茶的源頭,人們來到易武,為了尋找密林深處的古茶,人們來到易武,從易武正山到“七村八寨”,從麻黑落水洞到彎弓颳風寨,各種生僻的地名在尋茶人之間早已朗朗上口,這裡一個塘,那裡一條河,還有各種窩,國有林、高杆……以易武為中心的好茶層出不窮,輻射至古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成為當下茶人追捧的熱點中的熱點。

(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識,請關注新茶媒,關注刀哥說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