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Serena丶Du


我们知道,明成祖朱棣自1402年登基称帝之后,一直到公元1424年去世,在这22年里,他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按理来说,做皇帝这么久,不应该连一个子女都没有。当然了,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他当皇帝以后,并不是说在之前也没有,事实上在他登基之前,已经育有4子5女了。但是小儿子朱高爔于1392年出生之后,他再也没有生育过其他子女。那么,这究竟是为何呢?

在民间,有传闻说是因为朱棣夺取了他侄子的皇位,所以他在登基之后就得“断子绝孙”。当然了,这种说法根本没有什么可信度,但是我们也能从这个传说中得知,对于朱棣的篡位夺权,在当时是深受百姓所恶的。

明成祖朱棣像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朱棣的最后一个儿子朱高爔是在1392年出生的,而朱棣登基是在1402年,这期间间隔了10年之久,要知道,那时候的朱棣也是没有子女的。所以说,民间传闻是不可信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朱棣最后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他也不过才32岁,按道理来说,32岁对于一个正常男性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即便在这之前已经生了九个子女,但是完全还可以再生,可为何就突然停止了呢?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我们知道,朱棣小儿子朱高爔出生的那一年,也正是太子朱标去世的时候。而我们也知道,太子突然离世,那么朱元璋就得考虑谁来做继承人了。在朱元璋的几个儿子中,除了大儿子朱标贤能之外,就只剩下朱棣了,毕竟那时候,朱元璋还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小皇孙朱允炆,所以朱棣在兄弟几个中的竞争力还是很大的。更何况,朱棣和朱元璋很像,都是一生戎马倥偬,杀伐果断之人。但这时候朱元璋还是在观察,他并没有明确指出要谁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所以这时候,朱棣就得好好表现了,不仅要乖巧,顺从老父亲的意识,还要彰显出自己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儿子。正是因为朱棣这样的想法,因此从这一年开始,朱棣的兴趣就转移到了政治上,转移到了皇位继承上。

但是,朱棣的表现最终还是没有赢得父亲的青睐,后来朱元璋在立完朱允炆为继承人之后,不久便去世了。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这时候的朱棣,心里十分难受,但是既然选定了继承人,那自己也就不必再多说什么了。所以按理来说,此时的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已经是尘埃落定,朱棣也应该会对政治失望,转到自己的生活上面来了。但是恰恰相反,在朱允炆上台之后,便搞起了削藩政策。迫于压力,朱棣决定起兵造反,后来我们也知道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篡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在成功登基之后,朱棣要面对的是刚刚“占领”的国家,毕竟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所以一上台就必须要先树立起自己的权威,让臣民们对自己做到足够的信服。所以这时候,朱棣的心思也就全偏向政治了。此外在朱棣登基之后,除了封赏有功官员和自己的皇后妃嫔以外,最重要的便是建立起属于自己永乐朝的专属法令,并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彰显自己要立足北方的决心,此外,他还与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族建立起友好关系。在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二年期间,朱棣更是亲率大军先后五次北征,大大巩固了明帝国的北部边防。

作者说这些与他没有子女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朱棣的勤政也是他不能生育子女的一个原因。

明成祖朱棣——剧照

除此之外,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记载,朱棣很可能在登基之后丧失了生育能力。在本书中记载到:

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后,特别宠爱一个叫“权妃”的朝鲜女子,但后来这个妃子却不幸染病去世了。朱棣的另一个妃子贾吕则诬陷是宫人吕氏毒死了权妃,朱棣十分愤怒,便因此杀了很多宫女。后来,朱棣又听闻这个贾吕与宫人鱼氏私下与宦官结好,朱棣大发雷霆,最后迫使了贾吕和鱼氏上吊自杀。在发生了此等丑事之后,朱棣便开始清理后宫,因此又牵连诛杀了上千名宫女,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吕鱼之乱”。

临行时,有一宫女诟帝曰: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也就是说,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这有什么罪过呢?所以,我们根据《李朝实录》的记载来看的话,朱棣应该是丧失了生育能力。

但是在作者看来,这同样也是不准确的,永乐帝之所以没有生育的子女,作者觉得还是存在其他原因。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

  1. 《明史》

  2. 《李朝实录》


方圆文史


公元1399年,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正式起兵攻打侄子建文帝,三年后即1402年,取得最终胜利,从而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他的一生中一共有四个儿子、五位女儿。但他的这些儿女都是他在老家凤阳(在他17岁那年朱棣与兄弟们在凤阳住了几年)与当燕王时候生的,他在当皇帝后是一个儿女都没生,最小的儿子朱高爔是诞生于1392年。

自1402年登基到他1424年于北征回师途中去世,他22年之间确实是没能够生下一个儿女,但他当皇帝时才42岁,按理说是壮年,这是为何呢?

这个没有正史依据,我们只能靠猜测。

首先一个原因是朱棣在登基后实在是太忙了。因为他自己是抢了侄子的皇位,有点来国不正,所以他在称帝后,很想要有所作为,让自己被认为是篡位的声音尽量小点,这点和唐太宗李世民类似。因为忙于政务,太拼了,没花太多时间去生娃。

而他原来在凤阳与北平当燕王时,没有当皇帝那么忙,所以与正室徐皇后(徐达之女)生了四子五女。


之后他为稳定北方边疆,从公元1410到公元1424年这十四年内,亲自率兵五次北征蒙古,最终也是死在了北征归途的路上,由于常年在外忙于战事,这也可能耽搁朱棣生娃了。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朱棣在登基后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朝鲜的《李朝实录》里是有记载的。

里面记载朱棣在当皇帝后,特别宠爱一个叫权妃的朝鲜妃子,但后来这个妃子却突然得病身亡了,朱棣的另一个妃子贾吕则诬陷宫人吕氏毒死了权妃。于是,朱棣大怒进行了一次宫女大屠杀。


后来朱棣又听说贾吕与宫人鱼氏私下与宦官结好,朱棣大发雷霆,贾吕和鱼氏十分恐惧,上吊自杀。发生了这等丑事后,朱棣打算清算后宫,竟发现这样的现象不止一例,又牵连诛杀了几千名宫女,此事被称为“吕鱼之乱”。

临刑时,有宫女面诟帝曰: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有什么罪过呢?”通过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朱棣在当皇帝后,可能失去了生育功能,这才无法生育了。

不过这《李朝实录》中的记载是不是真,如今还存疑问,毕竟正史《明史》没有记载,明朝的野史也没提都没有,不喜欢明朝的清朝也没有说过。


夏目历史君


1402年,在“靖难之役”中最终获胜的燕王朱棣登基为帝,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1424年,在第五次远征蒙古的回师途中,明成祖朱棣因病去世,时年64岁。翻看史籍中记载的朱棣的一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朱棣在做皇帝的22年间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要知道朱棣继位的时候不过才42岁,正值壮年,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不至于一个孩子也不再出生了,在这一方面他实在和他的老爸朱元璋没法比,朱元璋66岁还有一个儿子出生,67岁还有一个女儿出生呢?

说起来,朱元璋的生育能力在古代帝王里还算是很可以的,一生有42个孩子出生,他的长子朱标37岁去世,也还有10个孩子,在去世的那一年,朱标还有孩子出生,而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64岁去世,却只有9个孩子。而且,朱棣最小的一个孩子名为朱高爔,生于1391年的冬天,这一年朱棣只有31岁,朱高爔生下来不过一个月就夭折了,而朱棣的倒数第二个孩子是长宁公主,生于1386年,22岁的时候去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棣在31岁的时候似乎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当然古代孩子的夭折率是很高的,也不能说明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朱棣32岁之后再也没有孩子出生了。

32岁放在现在的话,还有很多男的没有做爸爸呢,那么,为什么朱棣在这样的年纪就不再生育了呢?这里最先排除掉后妃的原因,朱棣的妃嫔并不少,在史籍中有记载的就有二十多位,还有很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史籍中没有留下记载的。因此只要朱棣想,有无数的女人想为他生儿育女,但偏偏皇宫中谁也没有能够生下一男半女,一个女子可能不育,两个也可能,但所有的都不能生,那就不是妃嫔的问题了,而是朱棣的问题。

那是不是朱棣很忙呢?他确实很忙在做燕王的时候忙着守护大明朝的北疆地区,后来又有一个靖难之役,打了近三年,继位之后又因为得位不正,使劲的折腾,甚至还御驾亲征蒙古了五次,更是在第五次的时候死在了回师的途中,但是这都不能算忙的没时间和妃子谈谈人生和生人。

其实说到底,最可能的就是朱棣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生育能力,不能成功让燕王府和后来的皇宫里的女人怀孕了。

说到朱棣,就不能不提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朱棣和李世民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两人同样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古代没有皇位继承权,但都通过政变夺位成功,得位不正是两人的共同之处,而且,李世民也是在三十六七岁上不再有生育能力,不过,李世民好歹有三十五个孩子,而朱棣只有九个孩子,这个差距就比较大了。

李世民没有了生育能力多半是因为他戎马半生,又操劳一生,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才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我们看朱棣,情况则难说得多,很多人认为靖难之役对朱棣的生育能力有影响,让朱棣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那几年的战争也是比较残酷的,因此他在称帝之后再也没有生育过。但是前面说了,他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是在1391年,当时朱元璋还好好在那做着皇帝,离靖难之役也还有八年的时间,这八年里,朱棣也并没有孩子出生,因此朱棣大概率在做燕王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

朱棣生于1360年,大明朝建国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因此并没有参与建国之初的战争,可以说朱棣的童年还是不错的,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16岁的时候才被要求到外地做藩王,但在就藩之前,朱元璋的儿子们都从南京回到了凤阳老家,直到朱棣20岁的时候才就藩。不过朱棣的藩地是在北平,从南方进入北方生活,难免会水土不服,这对于朱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并且还要经常参与对塞外蒙古的战事,后来的北方战事大部分都以朱棣为军事将领展开。

北方塞外的恶劣天气以及不间断的战事可能是导致朱棣失去生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还有不加节制的私生活等等,这都能损害生育能力。当然,这些也都只是猜测,或许还有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也说不定。


萧晓四姑娘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明成祖朱棣,在明朝历史上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虽然是通过靖难之变才从他的侄子朱允文的的手中夺取了皇位,但在其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他的丰功伟绩也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在其当上皇帝后却给大家留下了一个谜团,那就是他在位22年,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呢?

朱棣一生共生育了4个儿子、5个女儿。在历代帝王之中也算是正常水平吧!但如果你仔细数落一下,就会发现他的所有子女都是在其当上皇帝之前就生下的。而且据史料记载,他最小的一个就去儿子朱高爔,是在1392年出生的,这一年朱元璋都还活着,而且朱棣才32岁,正值壮年。在当时皇帝后,朱棣后宫佳丽无数,在朱高爔之后为什么就再也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呢?

据《明史》记载,朱棣登基后,挑选大量美女入宫为妃,甚至还选了很多朝鲜美女,其中就有一位叫权氏的朝鲜美女,朱棣对她是极其宠爱,甚至是在远征漠北之时都带在身边。由此可见,朱棣并非不喜美色,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你懂的!在《李朝实录》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意思是说:你自己无能,我们年轻的宫女和宦官私通,又有何罪?

因此,我猜测朱棣在位22年颗料无收,显然并不是无“地”可种,也不是因为“地”过于贫瘠,而是因为没有种子或是种子不能生根发芽。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朱棣长年征战,身体过于虚弱,常生病,而且脾气非常暴躁。据说有道士为其上供了很多“丹药”,其中不乏有滥竽充数的,朱棣在服用之后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还病情加重了,精力亏损,显然据更加不举了。真是可惜了那些好“地”啦!


大史官


大明成祖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于南京登基,在位期间实行 “瓜蔓抄、杀十族” 血腥政策;开创太监参与朝政先河;改革机构;北征蒙古、南征安南;多次派郑和下西洋;疏浚大运河;编修《永乐大典》;修建北京城、狂杀3000宫女等。

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葬于长陵,庙号太宗,一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奉于太庙正中。

永乐大帝朱棣将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成国强民富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他的丰功伟绩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朱棣共育四子五女,1377年,17岁时生下长女永安公主朱玉英,1392年1月最小的四子朱高爔(xī)出生,这年朱棣32岁, 也就是说正值壮年的朱棣此后竟没再生下一儿半女,是无“地”可种,还是无“种”可用?

据记载朱棣继位后,也曾大量海选宫女入宫,仅是册封的有名有姓有名份的后宫就多达二十余人,并且均为妙龄少女,显然不是无“地”可种或“地”过于贫瘠,才颗料无收,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朱棣身上。

我们或许能从朱棣因“鱼吕之乱”怒斩近三千宫女中找到一丝端倪:

权妃,因善吹玉箫而被朱棣宠爱,后被同为朝鲜妃子的吕氏妒忌而毒死,吕氏又和宦官私通,朱棣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追查。贾吕、鱼氏因害怕而上吊自杀,但朱棣并不罢休,又兴起株连之法,拘捕与贾吕亲近的宫婢,亲自审讯,杀了两千八百多人,临刑时有人对着朱棣大喊,“怪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何罪之有?”

最后这句话太劲爆了,原来朱棣和赵构一样“不行”,所以这么多年才没有生儿育女。

生理上的病态导致心理上的变态,所以朱棣登基后那么残暴,甚至有点歇斯底里,这下全解释通了。

朱棣是真的“不行”原因有三:

朱棣身为马上皇帝,常年征战在外,作战勇猛,登基前南征北战不算,仅从公元1410到公元1424年这十四年内,亲自率兵五次北征蒙古,最终也是死在了北征归途的路上,常年骑跨动作特别是道路崎岖不平导致严重的颠跛,就更容易使前列腺充血肿胀和损伤,日久天长,就会导致慢性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损害精子质量,对男人性能力十分有害。

1392年太子朱标辞世,手握重兵的朱棣必然心泛涟漪,希望的种子,自此生根发芽,不想朱元璋却将皇位传给朱允炆,这对朱棣的心理打击不可谓不大。

朱允炆上位后立马削藩,兄弟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他们的今天或许明天就是自已,心中惊恐万分,一度紧张无法入眠,为了生存,开始装疯卖傻。他整天披头散发,衣衫不整,满脸污垢而又胡言乱语,炎热的夏天披着床被子在大街上乱晃,披着被子围着火炉烤火还一直喊冷,九寒天钻进冰冷的水缸去找水龙王借兵,赤脚祼袖地在雪地里奔跑,被子白天当衣,晚上当席,吃住都在大街,还和老百姓们抢东西吃,活脱脱就是一个疯子!天天重负荷,心理几度蹦溃……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心理性阳痿。

南宋赵构避难时,日夜担惊受怕,途经扬州与宫女云雨时,兴头上一声“金兵来了”惊吓过度,造成不育,也是如此。

权力是毒品,位高权重的皇帝都梦想长生不老,永掌皇权,朱棣自然也没能免俗,朱棣是燕王时曾在府上养了一批僧道方士,即位后将道教奉为国教,武当山大兴土木建立大批道观,当时有“北见故宫,南建武当”一说。

朱棣长年征战,经常生病,身体虚弱,脾气暴躁,有时长达一月不能上朝,有些道士乘机献上诸多“丹药”,有些是用滥竽充数的药渣做的,朱棣服用之后病情加重,精力亏损,所以更是不举了。

可怜那些好“地”了!

愉悦阅读,祝君幸福!


美丽青春您真痘


众所周知,永乐大帝朱棣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43岁正式登基为皇,执政了22年,直到65岁驾崩。

朱棣创立了稍逊于大唐盛世的永乐盛世,他的丰功伟绩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朱棣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事实上,朱棣是有孩子的。

他一生共生育了四子五女,共9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朱高爔出生于1392年,可惜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夭折了。那一年,朱棣才32岁。

朱棣当上皇帝后,正值壮年,经常会进行选秀活动,而且还有国外的美女加入。

他究竟为何生不了孩子呢?原因在于朱棣“不行”。我们可以从历史记载中窥之一二。

据《李朝实录》记载,永乐十九年,朱棣曾因“鱼吕之乱”怒斩近三千宫女。

事情起因是朱棣宠爱的权妃去世了,后来发现是被同为朝鲜妃子的吕氏因妒忌下毒害死的。

接着又有人告发后宫的贾吕、鱼氏与宦者“通奸”。

朱棣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追查。贾吕、鱼氏因害怕而上吊自杀。

但朱棣并不罢休,又兴起株连之法,拘捕与贾吕亲近的宫婢,亲自审讯,临刑时有人对着朱棣大喊,“怪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何罪之有?”

可见,朱棣是真的“不行”。他这是后天造成的继发性生育无能。原因有三:

一、心情压力大,导致不育

大家都知道,优秀的朱标英年早逝后,朱元璋就决定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太孙朱允炆。而朱允炆缺乏治理国家的雄才壮志,他即位后就马上削潘。朱棣看着兄弟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他的心中惊恐万分,为了生存,他深思熟虑之后,开始装疯卖傻。他整天披头散发,衣衫不整,满脸污垢而又胡言乱语,在炎热的夏天披着床被子在大街上乱晃。被子白天当衣,晚上当席,吃住都在大街,还和老百姓们抢东西吃。他披着被子围着火炉烤火还一直喊冷。活脱脱就是一个疯子!

远在南京的朱允炆知道消息后,专门派人来监视,以辨真假。皇帝的使者经过多天走访周边的百姓,最终确定燕王是疯了。这下子,朱允炆终于放心了,放掉了作为人质软禁的朱棣的三个儿子。朱棣终于为调兵遣将、囤积粮草争取了有利时机。

朱棣挑战极限,时刻处在高敏感度、重负荷的心理重压之中。长期以往,这些行为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紧张焦虑、长期担惊受怕、某些经历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心理性阳痿。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会影响个体健康和摧毁男人的自信,以及影响男人的生育。

事实上,因心理压力过大造成心理性阳痿并影响生育的例子很多。古代的赵构在南下避难时,日夜担惊受怕,途经扬州时因惊吓过度,造成不育;现代有许多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下的高管白领、各行各业的男士也患有不育症。

二、长期骑马,导致身体受损

朱棣是一个马上皇帝,他作战勇猛,常年征战在外,一生中五征蒙古,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常年的长时间骑马,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长期骑跨动作对前列腺直接压迫而导致前列腺充血,使前列腺液的排泄更加困难。

道路崎岖不平并严重的颠跛,就更容易刺激会阴部,加激前列腺充血肿胀和损伤。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发生慢性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损害精子质量,对男人性能力的充分发挥非常不利。

三、乱服丹药,雪上加霜

历史上的绝大部份皇帝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掌皇权,特别是能力非凡的皇帝更是如此。

朱棣也犯了皇帝的通病,在品尝到权力的美妙滋味后,他不舍得放弃了。

朱棣信奉道教,在他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曾在府上养了一批僧道方士。

后来他坐上了皇位,觉得是得到了真武大帝的协助,因此更是推崇道教,并将它奉为国教。

朱棣派遣了三十多万人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历时十年建立了大批道观,当时的规模之大,让民众有了“北见故宫,南建武当”一说。

在永乐十五年,朱棣又在北京修建了一处灵济宫,方便自己经常去祭拜。

而此时的朱棣经常生病,脾气暴躁,身体虚弱,有时甚至一个月不能上朝。

他求仙问药,均只能暂时缓解病痛。于是道士们纷纷给皇帝献上了许多丹药。

然而这些丹药往往来历不明。有些或许是用了天材地宝炼成的,有些就是用滥竽充数的药渣做的。朱棣服用之后病情加重,精力亏损,以至于在性方面更无能了。

由此可见,朱棣在后期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再生下孩子。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朱棣因此没有沉迷于美色,而是将精力集中在治理国家上,造福了黎民百姓。

而且,孩子不在多,在于是否教育得好。

朱棣的长子明仁宗朱高炽和长孙明宣宗朱瞻基都是仁爱宽厚的好皇帝,虽然两人统治的时间加在一起才短短的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留下了千古佳话。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朱棣42岁当皇帝,64岁驾崩,恰逢壮年,海选过几次,为什么偏偏不“造蛋”呢?朱元璋二十六子十六女,他的肥胖儿子朱高炽也生了十子七女。历史上但凡雄才大略的皇帝,生殖能力几乎过硬。朱棣才四子五女,真有点尴尬!



难道朱棣也跟溥仪一样,属于“无能之辈”?在《李朝实录》(又名“朝鲜王朝实录”,朝鲜人所编)中记载,擅长吹箫的朝鲜女人权妃死后,朱棣发现宫女对食太监而活剐过近三千宫女,临近行刑时,一个宫女高声说道:“你自己都阳衰,我们对食太监,何罪之有?凭什么判罪?”朱棣又让画工,将她和太监的拥抱之样画下……



内容仅仅来自《李朝实录》,而在我们的官方私方史料之中均没有出现过。孤证不立,这是史学研究的原则,基本上都是“二重证据法”,也就是“地下材料”与文献印证。



所以从这里不能说朱棣“无能”,朱棣“不行”。我认为有这么两种可能。

第一是忙于政事,无暇顾及,内忧外患啊;



第二是各种原因叠加下致使精子活力低,质量低下;

你认为是哪一种原因?


史小二记


猛一看这题问的有问题,当了皇帝的朱棣怎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呢?后来的仁宗皇帝朱高炽不就是他儿子吗?事实上问题问的也没错,只是问的不够严谨。

明成祖朱棣大家都知道是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随后称帝的。在称帝以前是燕王,朱棣最小的一个孩子诞生于朱元璋统治时期。朱棣的四个儿子为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俱文皇后生,朱高爔生母不详。五个女儿分别为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常宁公主。四子五女都是在朱棣夺权当上皇帝之前所生,因此才给了人以口舌,说什么当了皇帝的朱棣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无非是探讨当了皇帝后的朱棣在位22年为何没有子女,但应该先点明朱棣在当上皇帝以前已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只能说出题的人和以前奥数题一样,会拐弯抹角。大多数人都是直性子,容易被下套。



朱棣当上皇帝以后,在位22年,除了之前生的四子五女外,再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这在皇帝中是比较少见的。尤其是登上皇位的时候42岁,也不过是人到中年,后宫佳丽三千,加上太医院的健康保障,再看朱棣在位期间所成就的事业,可以得知精力充沛,身体也不错。偏偏再也没有生下子女来。用现代医学常识判断,应该是朱棣的生育能力出了问题,毕竟那么多后宫女人都没有生下孩子,问题只能出在朱棣身上。但是朱棣的房事是正常的,在位时间封了不少妃子,受当时医疗技术的限制,没能检查出具体原因。太医院的太医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用现代生育检查技术手段是一定可以查出原因的,但这是后话了。

但从历史上看,朱高炽当皇帝留下的声望还是相当不错的,他的儿子朱瞻基也是备受朱棣的喜爱,他们爷俩一起留下仁宣之治的美名。可见质量胜于数量,子女不多又如何,留下精英就好。


居叶佳宜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推论。

朱棣一生有4个儿子,5个女儿,都是在朱棣当皇帝之前生下的,这就说明至少在朱棣当皇帝之前,他的生育是没问题的。

朱棣活了64岁,于公元1402年登基称帝,1424年去世,登基时年龄42岁,在位22年。

所以,我们就要分析为什么朱棣成为皇帝之后为什么没有生育。

首先问题肯定是出在朱棣身上

问题肯定在朱棣身上,因为根据医学来说,生不下孩子,只有三种可能性:一是男方有问题,二是女方有问题,三是男方女方都有问题。

而朱棣的妃子史上有记录的就有21人,还不包括很多临时临幸的宫女,这些妃子和宫女当中,有很多都是年龄正值生育旺盛期,如果说女方有问题的话,那不可能这么多人都有问题。

所以问题肯定是出在男方,也就是朱棣身上,所以在之前的三种可能性当中的第二种,女方有问题和第三种男方和女方都有问题可以排除。

当所有的疑点都排除以后,剩下的就是真相了——问题出在男方,也就是朱棣身上。

其次是身体原因还是心理原因?

那么既然问题是出在朱棣身上,那么也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身体原因,也就是身体不行了,二是心理原因。

首先我认为不会是身体原因,因为朱棣在当了皇帝以后身体依然非常健朗。

根据历史记载,朱棣在永乐8年(1410年)至永乐22年(1424年)亲自五次率兵北征蒙古,而且每次出兵规模都很大。要知道,亲自带兵远征蒙古那样的不毛之地,对身体本身就是很大的考验,不但要带领军队行军,还要指挥调度军队、后勤等情况,遇到战事还要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甚至要亲临现场指挥作战,这都是相当需要体力的事情,没有非常硬朗的身体是做不到的。

所以,朱棣的身体是没有问题的。排除了身体问题,那么就只能是心理问题了。

朱棣实际上心理变态

我认为朱棣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变态的人。

例子就在于他的朝鲜妃子死了,后来查了这个案子,结论是确实是被人谋害,由此牵扯出了2800多名宫女,朱棣竟然下令将这些宫女全部凌迟处死。

后来就有很长一段时间,朱棣经常是亲临凌迟处死的现场,竟然一边吃饭一边欣赏凌迟处死的场景。这种场景是非常恐怖的,把一个人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其实这种场面换了一个正常人基本都是看不下去的,更何况还可以一边吃饭一边“欣赏”?能这样做并且沉迷这样做的只能是一个心理变态了。

关于朱棣的心理问题,我们在历史上也能看出来,比如在对待铁铉的态度上,最后是把铁铉最后处于磔刑,对于铁铉的家人,他也更是没有放过,竟然把这样忠臣的女眷充当了官妓。

另一个就是大家熟知的方孝孺,在朱棣起兵的时候,他的军师姚广孝曾经跪在他的面前求过他一件事情,就是打下南京以后不要为难方孝孺。但是最终方孝孺还是被朱棣给诛杀了十族,诛杀十族,在历史上也就只有朱棣做过。

所以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朱棣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呢,残暴到了心理变态。

当然,除了心理问题,年龄问题也是一个因素,但我认为不是主要因素,他当皇帝的时候已经42岁了,虽然年龄大了一点,但是历史上42岁以后能生孩子的皇帝非常多,年龄只能作为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因此,综合以上推理,朱棣在当了皇帝以后没有生下孩子,主要是因为他心理有问题,实际上是个心理变态,年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


老威观史


朱棣出生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共生了四子五女,其中最大的是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这个时候朱棣也才十九岁。

朱棣最小的孩子是他的第四子朱高爔(xī),生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2年,这个时候朱棣是三十三岁,朱高爔活了一个月就夭折了。

朱棣是在建文四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朱棣觉得自己是继承朱元璋的,而不是继承建文帝朱允文的,所以建文年继续沿用洪武年的),公元1402年即位的,这个时候朱棣是四十三岁。

而我们刚才也说了朱棣在三十三岁,有了最小的孩子之后,就没有再有其他的儿女了,并非是在他即位,也就是他四十三岁的时候才没有儿女的。

不管怎么样,这个确实是很让人费解,三十三岁正当壮年呀,如果还有那方面的能力,那么是不大可能不再生一儿半女的,那么唯一的可能,那就是朱棣丧失了这方面的能力。

明史当然不会提及到这一点,但根据《李朝实录》的记载,有一个宫女在被朱棣处死前,就指出了朱棣在这一方面不行了。另外,我们看公元1392年,这一年,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了。

那就是太子朱标死了,朱允文成为皇太孙,这个可能对朱棣有所影响,而且是两层的,朱棣感于兄长的去世,是伤心的,又感于为什么不是自己成为储君,而是自己的侄子成为储君,这是气愤与郁闷的。

这个当然只是推测之一,或者是朱棣因为某种意外,丧失了这方面的能力,但不管怎么说,比较能确认的是,朱棣确实在三十三岁之后,就无法生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