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體內溼氣重的7個信號,佔2個就得開始排溼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痰溼體質的人越來越多,這跟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脫不了干係的:

上樓有電梯,出門有汽車,然後進房間有空調,終年生活在恆溫環境下,導致機體代謝紊亂。水谷精微在代謝過程中不暢順,產生的半成品叫痰,痰就是津液的堆積,津液、水液不能正常發揮它的作用,這就叫痰溼。

老中醫:體內溼氣重的7個信號,佔2個就得開始排溼了

中醫講“百病皆由痰作祟”“頑痰生怪證”。

痰溼體質實際就是體液在人體的這個代謝過程不順,它比較停滯,就像河流緩慢、汙濁。於是醞釀出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中風等代謝疾病。

痰溼體質的表現:

1、肥胖:

“胖人多痰溼,瘦人多內熱”。痰溼重的人容易發胖。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痰溼重的人經常身體沉重、比較笨重,腳步特別沉重不愛運動,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

2、不愛喝水:

痰溼體質,水進到身體裡,代謝的會慢些,喝多了水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和膀胱的負擔。所以痰溼體質的人大多不愛喝水,因為喝水會不舒服。

3、口味重:

痰溼體質在飲食上有一種習慣,多數愛吃偏鹹、香濃的東西,就是口味偏重。

老中醫:體內溼氣重的7個信號,佔2個就得開始排溼了

4、小便渾濁:

正常的小便是淡黃色的、清澈的、透明的,痰溼體質的人體內津液代謝緩慢,變得汙濁,所以小便經常渾濁起泡沫。

5、大便黏:

痰溼體質的人大便發粘,解大便時很不順,馬桶裡裡衝不掉,屁股上也擦不乾淨,衛生紙和水都得加倍的用。浪費得一批。

6、吃得不香,消化不好:

體內溼氣重容易影響脾胃健康,阻礙脾胃的正常運轉,致其功能下降,進而引起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胸悶等表現。

除此之外,溼氣重的表現還包括:口苦、口淡、口臭、口中黏膩不清爽,舌胖,舌苔厚膩等。

7、皮膚粗糙、暗淡

脾胃運化功能變得越來越差,水溼氣在體內滯留過長的時間也是會影響皮膚的代謝,這樣就可能會造成皮膚出現乾燥、癢等症狀。

溼氣太重,影響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體內廢物沒有辦法正常的排出來,黑色素沉澱就會加速雀斑的形成。

老中醫:體內溼氣重的7個信號,佔2個就得開始排溼了

痰溼體質形成的原因:

1、長期的口味偏鹹,吃鹽太多是促生和加重痰溼體質一個非常重要的飲食因素。

2、吃太多冰凍寒涼的東西,就容易耗傷脾胃陽氣。“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脾陽虧虛之後,飲食水谷不能很好地化生氣血,半成品—痰就會長期駐留在體內,形成痰溼體質。

而且這種痰溼體質往往和陽虛夾雜在一起,這種痰溼和陽虛合起來,一旦發胖,就是一個重度的肥胖。

3、長期熬夜。經常熬夜,脾胃不能在夜間得到應有的修復,肝氣疏洩失常,氣機鬱滯,會進一步干擾脾臟的運化功能。

痰溼體質的危害:

1、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痛風、最易中風、心肌梗死、脂肪肝。

2、皮膚不好,油性皮膚為主,一生就是囊腫型痤瘡,預後不好,坑坑窪窪的。

3、月經不調,以閉經為主、月經量少。

如何應對痰溼體質:

脾是生痰之源,它的源頭是在脾胃。所以這還是一個好好保護脾胃的問題。但是脾胃虧虛之後,加工能力就會下降,容易產生痰溼。

老中醫:體內溼氣重的7個信號,佔2個就得開始排溼了

養生原則就是在保護脾胃的基礎上適當地再去去溼,適當地梳理氣機,讓人的內環境儘量地清潔一些。

1、 飲食上:

控制食量、吃飯要吃七分飽,不要暴飲暴食,速度不要過快,少吃鹽,特別不要宵夜,飲食宜清淡。

鹹的,酸的,寒涼的,膩滯的,收澀的東西都要少吃。

特別要少喝飲料,甜能生溼,甘能生溼,肥甘厚膩生痰溼。

祛溼的食物:淮山、白扁豆、薏米、赤小豆、鯽魚、生薑。

生薑非常適合痰溼體質的人,能散溼,暖脾胃,促進發汗。最適合女性夏天來飲用,用法:泡茶,姜配紅糖、棗,煮幾分鐘,夏天堅持喝一段,情緒穩定,耐熱強,膚色好。

“夏日伏陰在裡,冬日伏陽在裡”。夏天脾胃是虛弱的,氣血外強中乾,這時候吃生薑可振奮 脾胃,還可幫助氣血外達。

2、 生活起居方面:

溼氣重的人可以經常洗洗熱水澡,最好是泡浴。讓全身發紅,毛孔開張。泡浴熱水澡是很好的一個辦法。

夏天要儘量少用空調,多出汗。如果過度依賴空調,汗液散不出去,體內的溼氣就散發不出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