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孺:第一個拿到大學畢業文憑的銀川人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檔案局檔案館眾多的歷史檔案中,珍藏著兩張寧夏寧朔縣徐宗孺的文憑:一張是清宣統二年

(1910年)甘肅政經學堂(今蘭州大學前身)頒發的畢業文憑,另一張是民國5年(1916年)甘肅巡按使張廣建(相當於甘肅省省長)頒發的俊士文憑。

這兩件由寧夏檔案館收藏的檔案珍品,不僅是十分珍貴的實物檔案,也是研究中國近代教育史和寧夏初期教育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徐宗孺:第一個拿到大學畢業文憑的銀川人

徐宗孺

求學路上取得兩張文憑

1885年,徐宗孺出生於今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鄉。

他天資聰明,少小學習勤奮,立志成材。當時寧夏沒有中等教育學校,胸懷大志的徐宗孺,背井離鄉考入了甘肅法政學堂。

經過6年的刻苦學習,宣統二年(1910年)畢業,成為寧夏銀川第一個拿到大學畢業文憑的人。

甘肅法政學堂給徐宗孺頒發的畢業文憑,是國內目前所能見到的較早的文憑之一。

文憑中錄有“甘肅全省法政學堂”、“法政講習科”所學課程“倫理”“憲法”“法學通論”“經濟”等14門課的名稱以及任課教師的名字和各科考試、畢業考試分數。

文憑最後除錄有學生年齡、籍貫外,還錄有其曾祖父、祖父、父親的名字。

文憑上蓋有“甘肅法政學堂關防”印章,還蓋有滿漢雙文的“甘肅提學使司”印鑑,最後是文憑發放日期和編號。

這張畢業文憑為白色宣紙印製,四邊印有八條飛龍,“畢業文憑”四字分置四角,文憑的前一部分文字,刊錄的是慈禧懿旨,全文800多字。

徐宗孺當年就讀的甘肅法政學堂,原為學吏局於1880年附設的學館,1901年改為法律館並移交甘肅省按察使署,1904年改為課吏館,1908年改為法政館,當時有官生60名,客生20名,紳生72名,教授、學習吏法、律例等。學生上學有政府補貼,官、客、紳班每人每月分別領取銀子四兩、三兩和二兩。

1909年奉學部令改名為法政學堂。

徐宗孺:第一個拿到大學畢業文憑的銀川人

甘肅法政學堂給徐宗孺頒發的畢業文憑

據有關資料介紹,蘭州大學檔案館現在還存有光緒皇帝的建校訓旨。

民國以後,甘肅法政學堂數次易名,於1946年定名為“國立蘭州大學”。

1916年,甘肅巡按使張廣建頒發給徐宗孺的俊士文憑,為徐宗孺參加甘肅省寧夏道試,榮膺優等第一名後獲得的一張“俊士文憑”。

“俊士”一詞,古而有之。自周代起,稱優秀而入大學的子弟為“俊士”。其後各朝代就把“俊士”指為“俊秀之士”,也就成為民國政府依循舊例,對於在各省、道考中成績優秀者的一種官方褒獎的認證。

寧夏檔案館所珍藏的“甘肅法政學堂畢業文憑”和“俊士文憑”,實屬國內罕見。

徐宗孺:第一個拿到大學畢業文憑的銀川人

1916年甘肅巡按使張廣建頒發給徐宗孺的俊士文憑

寧夏初期教育的奠基人

1930年初,徐宗孺再次任寧夏中學(前為“五中八師”)校長。因他的思想比較守舊,引起一些進步教師和學生的不滿。

當年秋季開學後,因為對幾個所謂“鬧事”的學生處罰不當,引起學潮,被迫辭去校長職務。

這一次的失敗,對徐宗孺思想觸動很大。

從此,他開始接受民主愛國思想,逐漸擺脫封建守舊思想的束縛,向社會進步力量靠攏。

之後在擔任寧夏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校長和寧夏中學校長期間,辦學方向明確,教學質量大有提高,為寧夏中學教育作出了貢獻。

1939年1月,民國寧夏省臨時參議會成立,徐宗孺被推選為副議長。

在當時馬鴻逵的統治下,徐宗孺是唯一能當面批評馬鴻逵的人。

1946年11月,徐宗孺以教育界人士的身份被推選為國大代表。

在南京參加第三屆國大會期間,發生了“雷案事件”,當時寧夏國大代表雷啟霖聯絡袁金章、司以忠等人,公開在大會上揭露馬鴻逵在寧夏的黑暗統治和暴行,掀起了一場“反馬”風波,搞得馬鴻逵惱羞不已。

會後徐宗孺返回寧夏時,馬鴻逵派人將他堵在銀川南門外,叫他直接到馬公館見馬鴻逵,但他執意回了家。

次日,馬鴻逵把他叫去,指責他在南京為什麼不制止他的學生雷啟霖等人“鬧事”,徐宗孺說:“自己的兒子都管不了,何況學生!”馬鴻逵拍案大罵,徐也拍桌子抗辯。之後,他一氣之下回家務農,表示與馬鴻逵政府公開決裂。

徐宗孺的孫女,新華百貨公司原董事長徐鳴鳳深情地回憶說,1910年,徐宗孺從甘肅法政學堂畢業後回到寧夏,投身於寧夏的教育事業。

1923年至1934年先後出任“甘肅省立第八師範兼第五中學”“寧夏省立第一中學及第一師範”“省立師範學校”“省立女子中學”“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校長等職務,還擔任過寧夏省磴口縣縣長、寧夏縣縣長、省參議會議長等職。

徐宗孺長期從事教育事業,他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循循善誘、為人師表的學風教育影響著寧夏一代代莘莘學子。

寧夏早期共產黨員孫殿才、張子華、李天才、梁大均等人在銀川上中學時,都曾先後在徐宗孺擔任寧夏省立第一中學校長時耳濡目染過,後來他們都成為了堅強的革命者。

1949年寧夏解放後,徐宗孺先後擔任寧夏省人民政府委員、文教廳廳長、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民盟寧夏省支部副主任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委員會委員、寧夏省第二屆政協副主席等職。

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大兵壓境,馬鴻賓出面召集寧夏軍政委員會委員和社會名流組成和平代表團與解放軍談判。徐宗孺被請回銀川,擔任談判代表團社會團體負責人。當時解放大軍已進至中寧。

徐宗孺和李芝秀、姚啟聖等社會團體代表前往中寧與解放軍洽談,歡迎解放軍迅速進軍銀川和平解放寧夏。

9月23日,徐宗孺又和全體代表親赴黃河仁存渡口,迎接解放軍入城。

1949年10月7日,銀川市各界群眾兩萬多人在銀川東門外舉行隆重的盛大集會,慶祝寧夏省解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在盛大集會上,身穿長袍年過半百的徐宗孺老人慷慨激昂、心潮澎湃,代表寧夏省教育界在盛大集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徐宗孺用自己歷經宣統、北洋政府、民國政府的切身感受,深刻揭露了舊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

他說,我們寧夏各族人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憤圖強、勵精圖治,維護好寧夏的社會安定,推動寧夏的各項事業發展。

寧夏省委書記潘自力、政府主席邢肇棠對徐宗孺的愛國熱情表示了由衷的感謝。

他們說,徐宗孺作為民主黨派的開明紳士,學識淵博,是寧夏第一大秀才,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參加了寧夏和平解放談判,為和平解放寧夏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新中國建立後,徐宗孺任第一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寧夏省分會主席,他表示,要在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統一領導下,建設人民民主的新中國和人民的新寧夏。

他積極參加人民政府的工作,積極熱情地參加了寧夏省和銀川市的籌建工作,為抗美援朝捐助房產買飛機。

1952年9月至1954年9月,兼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寧夏分會主席,為新中國的人民體育事業也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1950年,他參加了民盟,積極投身社會政治活動和公益事業,接受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帶頭將自己的私營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

1954年寧夏和甘肅省合併後,徐宗孺又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委員會副主席並當選為甘肅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徐宗孺:第一個拿到大學畢業文憑的銀川人

徐宗孺

萬人空巷送老人

1957年4月9日上午,徐宗孺因患肺結核症久治不愈在銀川逝世,享年73歲。

回首往事,徐鳴鳳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飽含熱淚地說:“1957年4月18日送葬的那天,銀川中山南街、新華街、柳樹巷街道兩旁都站滿了市民,他們翹首目送一位和藹可親老人的靈柩。”

那年徐鳴鳳才9歲,在送葬隊伍的靈柩前披麻戴孝,拉著長長的白幛子走在前面,悲慼的場面令很多人流下了眼淚。

徐宗孺逝世後的追悼大會聲勢浩大,追悼儀式隆重。

1957年4月18日,甘肅省委、省政府、省政協在蘭州市文化會堂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大會。人們懷著沉重的心情緬懷為寧夏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奠基人——徐宗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