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海瑞誰官大,分別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一德格天1


包拯、海瑞都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廉吏,他們一心為國為民,不畏權貴,為民做主,一生剛正不阿,因此一個被稱為“包青天”,另一個則被稱為“海青天”。



那作為相隔百年的青天大老爺,包拯與海瑞到底誰擔任的官職更大呢?

包拯

包拯生前官至樞密副使,正二品。樞密副使是樞密院的副長官,協助樞密使執掌宋朝軍令,《宋史.職官志》載:“樞密使,佐天子執兵政,而同知、副使、籤書為之貳”。



樞密院是北宋最高的軍事機構,與中書門下分掌軍令與政令,號為“二府”,樞密院為“樞府”。宋太祖趙匡胤置樞密院的目的如宋末歷史學家馬端臨所說“樞密院官雖曰掌兵,亦未嘗不兼任宰相之事”,就是為分相權,因此北宋初期樞密院的權力非常大。

“佐天子執兵政”,這就是樞密院。《宋史.職官志》載:“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並列於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宋初樞密院下設兵、吏、戶、禮等四房,分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同時若得皇帝的批准,樞密院還有調兵之權。當然宋初,樞密院並沒有統兵的權力,如禁軍,有統兵之權的是殿前都指揮、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等三衙,而樞密院只有調發禁軍的權力,正所謂樞密使有發兵之權,而無統兵之重;三衙有統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



簡單的說“樞密副使”就是宰相之職,他是宋初全國軍令的執掌者之一,與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等統稱為“執政官”,可謂是宋初權勢最為顯赫的一個官職。

海瑞

海瑞生前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記住不是很多題主說的右僉都御史,右都御史是正二品,右僉都御史是正四品,右僉都御史位在左、右副都御史,左、右都御史之下),位列正二品。南京右都御史,是南京都察院的最高長官,職掌與北京都察院一樣,但是十三道監察御史人數要少於北京,南京都察院監察御史只有30人,而北京都察院大約有110人。同時南京都察院擁有提督操江之責,領上、下江防之事,這是北京都察院所沒有的。



都察院,為明朝最高監察機構,“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擁有監察、彈劾百官及建議之權。都御史為都察院最高長官,“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明史.職官志》),他負責糾察、彈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御史。



都御史可彈劾奸邪、小人結黨、作威福亂政之徒,卑劣貪鄙敗壞官紀之徒,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現成章法、企圖進用之徒。同時遇到朝覲、考察時,都御史會同吏部尚書確認官員賢能與否,及官員升降。此外,大案件重囚犯在外朝會審,都御史與刑部、大理寺主官進行三司會審,明確其是否犯罪。

簡單的說右都御史有點類似於秦漢的御史大夫,他的主要職責就是監察百官,看官員有無違法行為,有就彈劾他。同時明朝的右都御史還有一項比較大的特權,那就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都察院雖無執法權,但是憑藉著這個權力,在小事上,如知縣犯法,御史可以直接先免了他的官。



綜上所述,包拯的官職其實是明顯大於海瑞的,畢竟包拯的“樞密副使”是宰相之職,而海瑞雖是南京都察院的最高長官,位列右都御史職,也是與包拯的品級一樣,是正二品,但他畢竟不是宰相之職,且別忘記海瑞只是南京右都御史,相對於北京的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海瑞的右都御史還是稍微差了點火候,直白的說就是在權利上要比北京低了許多,如此就更比不上包拯的“樞密副使”了。


澳古說歷史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府合肥(今肥東縣)人。他28歲中進士,曾先後任天長、端州、贏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地知縣、知府,出使過契丹,還在刑部、兵部任過職,在財政部門做過副使、轉運使、三司使,在監察部門做過御使、諫議大夫,最後做到樞密副使,成為朝廷的宰輔。

宋朝時,在宰相之下又分設參知政事、三司使、樞密使,其中樞密使是軍事機構,故樞密副使是掌管軍事方面事務的中央官員。宋朝的“樞密院”,是掌管軍事的參謀機構,樞密使是樞密院的長官,相當於參謀總長。包拯是幾品官?樞密副使即副總長。應該從一品官員。

開封府伊,按現在的官職比較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委書記。開封在當時是宋朝的帝都。包拯能做的開封府的一把手,其實比當時的一省封疆大吏官職還要稍高一點。和現在的北京市委書記比省委書記要高一點是一樣的。大家都知道包拯手裡有三把鍘刀,最具權威的就是龍頭鍘上鍘皇親國戚及皇氏宗親。下鍘在朝高官,等於包拯同時兼任著都察院一職。這個官職有點像今天的中紀委副書記。和最高檢副檢察長。如果按照今天的官職來推演。北京市委書記兼中紀委副職屬於副國級國家幹部,入圍中央委員這是肯定的。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瓊山人,字汝賢,自號剛峰。他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罷官抗逆顯於後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諸暨知縣;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雲南司主事,上書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獄。世宗死後獲釋。隆慶三年(1569年)調升右僉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後被排擠,革職閒居16年。萬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後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僉都御史,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循私受賄,兩年後病死於南京。

海瑞右僉都御史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紀檢委副書記,但當時只是給他掛個虛銜,沒有實權,政府不給實權是怕海瑞不知深淺,亂查處官吏,容易引起官場動盪,動搖國本。

這樣算來還是包拯的官大。


天才地傑


先上答案再展開論述:論生前官職,包拯遠高於海瑞;若論身後的追贈官職,海瑞又反超了前者半級。

作為中國歷史上被樹為典型的“青天”,包拯和海瑞在民間無不名頭山響,口碑爆棚。對這兩位分別生活在北宋和明朝的“清官廉吏”,我們在此不討論他們的所作所為,也不評價他們的誰更清廉,只說說到底誰的官位最高。

包青天的職位多高,品級幾許?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

事實上,安徽合肥人包拯並沒任過大家所認知中的開封府尹,而是“權知開封府”,意思就是代理開封府尹,並非真正的實缺實任。

北宋的正式知府,全稱為知某某府,如知河南府,知濟南府,知開封府,級別大致類似於今天的地市級正職。由於開封為北宋的都城,洛陽為北宋的西京,二者行政級別相仿,知開封府、知河南府的行政級別要比普通知府高一格,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副省級,所以包拯的這個代理開封尹的實際級別還達不到副省級。

但權知開封府並非包拯的最高官職。1061年,62歲的包拯被擢升為樞密副使,隨後不久又調任禮部侍郎,但他推辭不就也沒去上任。1062年,包拯在樞密副使任上因病去世,並被朝廷追贈為禮部尚書。

包拯畫像

也就是說,包拯生前做過的最高職位為樞密副使和禮部侍郎,品級皆為從二品,前者職責權限大致等於副參謀總長,後者類似於文化部副部長。他去世後被追贈的禮部尚書,理論上是六部尚書之首,品級為正二品,實打實的正省部級。

海青天的職位多高,品級幾許?

與包拯的進士出身不同,海瑞僅僅中過舉人,因此起點要低上不少。他從知縣做起,一路走來最後做到了南京右僉都御史的高位。

由於明朝實行“兩京制”,正式都城北京和留守都城南京的政治級別理論上一模一樣,因此北京、南京都設有都察院。都察院的職能大致與今天的中紀委類似,負責紀律檢查事宜,設有左右都御史各1名,左右副都御史各1名,左右僉都御史各2名。

海瑞畫像

從品秩上看,海瑞擔任的南京右僉都御史為正四品,大致相當於如今的司局級。如果再考慮到南京僅為留都,就是一個空架子,實際的運行中樞在紫禁城,海瑞的實際權限與影響力甚至還達不到正四品的標準。

但是,海瑞去世後被追贈為太子太保,品秩達到從一品,又略高於包拯被追贈的正二品禮部尚書了。

結論就很明顯了:包拯生前的級別為副省部級甚至達到了正部級,海瑞僅僅為司局級,因此不但前者的級別和職位遠高於後者,實際影響力更非後者所能比擬


司馬砸光


包拯,宋朝人;海瑞,明朝人。

不是一個朝代的人相比,貌似有關公戰秦瓊之嫌,不過官職有品級,尚能勉強一比。

包拯,最高官職,樞密副使,正二品

包拯號稱“包青天”,在歷史和民間都是大名鼎鼎。

包拯是進士出身,最為人熟知的官職是權知開封府,但這並非他的最高官職。因為鐵面無私,直言敢諫,包拯在權知開封府後,先後任權御史中丞、權三司使、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最終突發疾病在樞密副使任上去世,死後追贈禮部尚書。

北宋實行文武制衡,以樞密院分割政事堂的職權,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最高長官叫樞密使,與宰相對掌文武大權,樞密使的地位略低於宰相,但兩者互不隸屬,相互牽制。樞密副使是樞密院的二把手,地位僅次於樞密使,也略次於參知政事(副宰相),品級為正二品。

樞密副使大致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國防部副部長”,副國級幹部。

海瑞,最高官職,右僉都御史,正四品

海瑞跟包拯一樣,是著名的“青天大老爺”,但他只是一個舉人出身,脾氣古怪,不討人喜歡,因此仕途坎坷,長期在地方州、縣沉淪,後來才不斷升遷,最終慢慢攀升到南京右僉都御史,並死在任上。

明朝實行兩京制,由於朱元璋最初是定都在南京,朱棣登基後才將都城遷往北京,所以南京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南京仍保留一套和北京一樣的官僚機構,其中就包括都察院。

明代的都察院屬於監察機關,職能與前朝的御史臺相同,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國家監委。都察院的最高長官是左、右都御史,共2人,都是正二品,與六部尚書品級相同;次長官是左、右副都御史,共2人,都是正三品;再次是左、右僉都御史,共4人,都是正四品。

左、右僉都御史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紀委常委、國家監委委員,副部級幹部。

1,從品級而言,海瑞舉人出身,生前的最高品級是正四品,副部級幹部;包拯進士出身,生前的最高品級是正二品,副國級幹部,兩者差距明顯。

2,從實權而言,包拯長期在朝廷任職,他任職的開封府、三司、樞密院,都是朝廷實權部門,手中擁有實權;海瑞長期在地方工作,短時間在京城工作期間也缺乏實權。

3,從前途而言,包拯很早就進入朝廷,跟皇帝接觸多,深受賞識和重用,假以時日,必定是宰相人選;海瑞的性格脾氣不受歡迎,在朝廷備受排擠,無論皇帝還是宰相們都不喜歡他,即便生命延長,也很難進入國家領導班子。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包拯和海瑞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清官,他們的事蹟可謂是家喻戶曉,今天來說說包拯和海瑞兩人的官職情況。

包拯歷任官職的情況

包拯擔任過的官職很多,這裡選取幾個主要的官職來分析。

1.戶部判官、副使:大致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民政部、農業部三部的司長、副部長。

2.陝西、河北等路的轉運使: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交通廳長。

3.權知開封府:包拯的這個職位大家比較熟知,大致相當於現在首都的長官。

4.御史中丞:這是負責監察的官職,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長、最高檢長這類官職。

5.樞密副使:包拯這個官職最高,大致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

海瑞歷任官職的情況

1.南平教諭:當時南平還是縣,教諭相當於縣教育局長。

2淳安、興國知縣:知縣相當於現在的縣的長官。

3.戶部、兵部主事:大致相當於中央部委的處長。

4.右僉都御史: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的中層幹部。

從包拯和海瑞兩人的主要官職來看,包拯的官職要比海瑞大的多。從現在來看,包拯的最高官職達到副國級,海瑞的最高官職勉強算的上副部級。


歷史守望者


都別搶,我來答。

包拯和海瑞是中國歷史上兩大有名的清官和廉吏,兩個人都因為敢於置生死與度外向皇帝直言進諫,包拯不畏權貴,力求公正,海瑞抬著棺材進諫,這些都是兩人正直的表現。

包拯是北宋時代的人,他的官位最高做到了樞密副使。

北宋的官制和歷朝歷代都有所不同,原來的三省六部制度在宋朝經歷了許多重大的變化,許多官職都成為了虛職,許多官銜都成為了虛銜。

譬如包拯還有兩個顯赫的官銜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所以包拯又有外號叫“包龍圖”,不過這兩個官銜都屬於名譽官銜,沒有什麼實際權力。

這是因為宋朝把職權和官銜剝離的緣故。

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並列於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其官人受授之別,則有官、有職、有差遣。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宋史·職官志》

但是包拯的這個樞密副使可不是虛職,這是一個實打實的有實際權力的職位,而且權力還很大。宋代兩大權力機構分別是中書省和樞密院。

中書省管政務,樞密院管軍事:

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凡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皆掌之。

樞密院長官樞密使和宰相平級,是主管軍事的長官,屬於正一品官員,而樞密副使屬於正二品,所以這個權力還是非常的大。

至於相當於咱們今天什麼樣的官職,樞密使相當於ZG級,而樞密副使相當於FG級,總之是處於一個國家的權力中心以內。

相比較於包拯的顯赫,海瑞的官則顯得要小一些,他主要兩個官位就是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這兩個官階都屬於正四品。

而且這兩個官職的作用也大同小異,由於明朝實施的是兩京制(北京和南京),這個通政司主要是負責以下職責:

掌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凡四方陳情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於底簿內謄寫訴告緣由,呈狀以聞。其官有使、左右通政、左右參議等——《明史·職官志》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紀委機構,當然其權力當然要更大一些,總之有什麼冤情啊、要舉報啊之類的就到通政司去。

而這個右僉都御史屬於都察院下屬的官職,這個都察院就是我們熟知的御史臺演變而來的,在明代和刑部、大理石並稱“三司”。

它的主要職責是:

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勢必有“搏擊”之嫌,失大臣之體,極易為朝廷招怨,一旦彈劾有誤,也無迴旋的餘地。

這個都察院和通政司的作用有點差不多,不過它的職責有點不一樣,通政司是專門負責處理各種冤情啊、不法的行為。

但這個都察院不一樣,它只負責找問題,而且專門是雞蛋裡挑骨頭的那種,你要是行為不規範啊,或者有什麼不正常的舉動,這個都察院的官員就可以彈劾你。

但這個都察院一般官位都不高,因為它太拉仇恨,容易被人家報復,所以乾脆就不提高它的官階,反正官就這麼大,也不怕你報復。

所以海瑞才有這個膽量把嘉靖大罵一通,當然這本身就是職責所在,換句話說這個都察院就是有一種可以“上告天子,下劾百官”的權力。

而海瑞擔任的右僉都御史屬於南京都察院的官職,雖然正四品官階也不低,但是比起包拯的正二品,似乎還是相形見絀。

不過這些都並不影響海瑞抬著棺材去罵嘉靖,是個強人。

海瑞其實就像《海賊王》裡的“赤犬”一樣是一個信奉絕對正義的人,任何的調和主義和折中主義在他那裡都不管用,他的世界非黑即白,你一旦有了錯,就必須得付出代價和責任。

雖然本意是好的,但是有時未免顯得過於極端,倘若完全不知變通,其實有時候也會辦壞事。


圍爐談史


包拯做過的最高職位是樞密副使,中央決策機構的9個成員之一,按照宋史來看,樞密副使是從二品官。包拯史載最後的實授官職是三司使,樞密副使,前者接近現在的經濟部長,後者差不多是軍事系統的副長官(不過宋代控制軍隊極其嚴格,並沒有多少實際調動部隊的能力)。

包拯任開封府尹的時候,是正三品官。包拯在任開封府尹前是江寧府尹(從三品)後於嘉佑二年升任開封府尹(正三品)。 開封是首都,所以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

死後追授禮部尚書,為銀青光祿大夫,宋制諸銀青光祿大夫,籤書樞密院事,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少傳、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將軍,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開國縣公,柱國,為從二品。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贈禮部尚書,諡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炭”。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賢,一字國開,號剛峰,瓊山市府城鎮金花村人。 舉鄉試入都,恩賜進士,初任南平教諭,後升任淳安知縣、興國知縣。 在任內推行清丈、均搖,廉潔自恃,人言“布袍可脫粟”。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雲南司主事,其時世宗寵信方士,專意齋蘸,妄求長生不死之藥,忽朝失政.無人敢諫,只有海瑞備死上疏。犯顏直諫,震驚朝野,被罷官入獄,世宗死後獲釋。 隆慶三年(1569年)任應天巡撫,任內譽主持疏浚吳松江、白茹河,大力推行“一條鞭法”,遭到張居正等人的反對,被革職回鄉。海瑞一生剛直不阿,居官期間,平反了一些冤獄,被譽為“海青天”,亦稱“包公再世”、“南包公”。 他72歲出任南京都察院右金都御史,仍力懲貪汙官員,不久病逝於住所。 死後,朝廷賜祭八壇,贈太子少保,溢號忠介,造官員許子偉護靈樞歸葬。


文東i靜


包拯和海瑞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大“青天”,因此也經常會被人們拿來比較。那麼,包拯和海瑞到底誰的官大呢?



宋朝和明朝的制度有相通之處,卻又有著太多差異,二者之間並不能直接進行對比。但是,包拯和海瑞之間還是可以比一比的,包拯最終的官職遠在海瑞之上,這一點毋庸置疑。包拯最高曾經擔任過三司使和樞密副使,這兩個職位在宋朝是屬於“宰相”級別的,大致等同於副相。換言之,包拯是當過“副宰相”的。



反觀海瑞,海瑞最高只擔任過明朝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這只是一個省部級職務,與尚書平級。換言之,海瑞從來沒有當過“宰相”。即便這右都御使,還是南京都察院的,明朝的南京部院基本上就是失勢官員的養老院,權力微乎其微……從這一點而言,海瑞和包拯之間差了遠不止一個數量級!



那麼,三司使、樞密副使和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宋、明與現在的制度根本不同,我們無法將之完全對等,只能大概其進行一個對照。



三司使

所謂三司使是唐中期之後、五代、宋為避免中樞宰輔權力過重、對“宰相”進行分權的產物,全稱為特簡大臣分判度支、戶部及充任鹽鐵轉運使,主要分管財政度支、賦稅和鹽鐵專賣等事務。現在我國沒有類似職務,如果硬要將三司使與現在的職務掛鉤,大概其相當於分管財政、稅務等領域的副總理吧。還是那句話,制度完全不同,二者根本不能直接劃等號!



樞密副使

宋朝的樞密使是“宰相”的一種,與同平章事屬於同一級別,主要分管全國範圍內的軍事、軍隊相關工作。其實,樞密使的設置同樣是對“宰相”進行分權的產物。如果硬是要和現在的職務掛鉤,樞密使大概其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吧。樞密副使是樞密使的副職,如果硬要和現在的職務掛鉤,個人認為,大概其有點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委員,或者建國初期非主持日常工作的軍委副主席。制度完全不同,尤其是軍隊編制,現在和宋朝完全不是一回事,這麼論其實有些牽強附會了,但大概其是這麼個意思吧。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

都察院是明清時期的國家監察機關,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和現在對比的機構,大概其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至於級別嘛,個人認為可能更接近於國家機構改革之前的監察部一些。明朝的都察院右都御使是都察院主官之一,如果硬要和現在掛鉤,大概類似於中央紀委書記、國家監委主任吧。還是那句話,制度完全不同,根本無法完全劃等號,一切都只能是牽強附會!而且,海瑞這個右都御史又有所不同,他是明朝南京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在明成祖遷都之後,南京仍然保留了部院構架,但實際權力要大打折扣。尤其是明朝中後期,南京部院幾乎成為了失勢大臣的養老院。海瑞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其實就是這樣一種存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享受正省部級待遇的閒職而已。根本無法與包拯三司使、樞密副使那樣的實權職位相比。當然,級別同樣也比不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他們都是正二品官。

包拯曾任三司使(北宋中央最高財政長官、號稱"計相")、樞密副使(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

海瑞死前是南京右都御史。明朝都察院的長官為左右都御史。都察院是監察機關,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都察院與刑部、大理寺並稱"三法司"。


跪射俑


包拯龍圖閣大學士,御史中丞,三司使等,海瑞的職務一直在南京,明朝是兩京制!做過巡按御史,相應而言,包拯的官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