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請你做個“花心”的人


餘生,請你做個“花心”的人


文 | 月月

都說女人如花,真正幸福的女人,一定是“花心”的女人。

人到中年,我們花心思在工作上,花心思在孩子上,卻很吝惜花心思在自己身上。

可是別忘了,只有遇到更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好的人生。

往後餘生,願你做個“花心”的女人。

01

花點心思,在容貌上

還記得幾年前,我曾聽朋友抱怨,人到中年,越來越用不上鏡子這種東西了。一來,看著自己臃腫的身材、暗黃的皮膚心情更不好;二來,也是實在忙,忙得連打理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了。

可是幾年不見,卻發現朋友有了大變樣。打扮得體、妝容精緻,竟比前幾年顯得更年輕更有氣質了。

閒聊之下才知道,以前的她總覺得,都已經結了婚生了孩子了,還要顧什麼外貌。直到有一次,她蓬頭垢面地匆忙去接孩子放學,孩子對她不理不睬、扭頭就走,朋友很生氣,在回家路上和孩子大吵一架。

不吵不知道,一吵才明白了孩子的小心思。孩子帶著哭腔說:“媽媽你知不知道你這麼邋遢,會讓我很沒面子。你看我同桌的家長,每次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地來接孩子!”

朋友說,最開始她還很生氣,批評孩子太膚淺、太以貌取人,可等到第二天,她再次去接孩子時,仔細觀察了一下孩子同桌的媽媽,確實被驚豔到了。

餘生,請你做個“花心”的人

那名媽媽雖然年紀已過40,但臉上化了點淡妝,身穿一襲合身的白色連衣裙,人顯得既得體又優雅。再看她的孩子,梳著兩個小辮,辮子上還有頭花,襯得孩子更可愛、精神了。

同桌媽媽很快接走了孩子,一大一小的背影,宛若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朋友說,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楊瀾說的那句:你必須精緻,這是女人的尊嚴。

是啊,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個“看臉”的社會,一個人的形象,就是她最好的名片。衣著得體、妝容精緻、外表端莊,這不僅代表著對他人的尊重,更是自我成熟的表現。

有句話說的好: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表情裡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歲月。衣著顯審美,髮型顯個性。以貌取人,其實很公平。

沒有人有義務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所以,年齡不是不打扮的藉口。看趙雅芝六十餘歲還穿著少女裝、楊麗萍年近花甲還仙氣滿滿、林青霞被奉為“不老女神”……

只要願意在容貌上花心思,歲月從不敗美人。

年輕的時候,穿什麼都好看,不化妝都是美。可歲月流逝,容貌漸漸衰退,若是不上心,更是容易衰退。人到中年,別管多忙,都要在容貌上花點心思,要知道,一個人的外在,是內心世界的投影。只有用心生活的女人,才能滋養出曠日持久的賞心悅目。

02

花點時間,在讀書上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若是能二者結合,那便更令人羨慕了。

楊瀾曾說:“愛讀書的女人,靈魂自有香氣”,的確,讀書是生命力最深刻的一種化妝,即便歲月流逝,它也能讓女人優雅地老去。

《中華詩詞大會》的主持人董卿,是個一開口就能給人無限驚喜的女人。她主持時候的開場白,堪作讀詩的典範:

“轉眼又是一年,我們攜手走過一個個春夏秋冬,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紅’,一起聽‘稻花香裡說豐年’,一起嘆‘霜葉紅於二月花’,一起盼‘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餘生,請你做個“花心”的人


如果不是超高的閱讀量,又如何有今日的出口成章?如果不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睡前讀書習慣,又如何有今日深入骨子裡的優雅?

就像三毛說的那樣:“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是在生活和文字裡。”所有讀過的書都不會白讀,它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你表現得更加出色。

讀過書,你就會知道,有一種冬日的休閒,叫“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讀過書,你就會知道,有一種表白,叫“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讀過書,你再看到夕陽落在水面上的美景,就不會再驚呼“哎呀這漂亮!”,而可以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讀過書,當你經受了生活的磨難,就不會一個勁兒地自暴自棄,而可以用一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鼓勵自己。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過的是兩種人生。愛讀書的女人最終也能活成一本書,歲月雕琢了她的細膩與處事,讀書昇華了她的氣質與優雅。

半生已過,是時候從繁雜的生活瑣事中抽離出來,見見世界讀讀書,與靈魂進行更深入的對話。只有把自己的內在安頓得豐盈富饒,你的餘生,才能過得從容坦蕩。

03

花點精力,在無用的事情上

人生上半場,我們都在為“有用”的事情殫精竭慮。讀書的時候,總想著這本書對考試有沒有幫助;工作的時候,總想著這項工作對評職稱有沒有幫助……

自以為聰明的我們,漸漸迷失了自己,變得越來越焦慮。所以才會有44歲女高管縱身跳樓,所以才會有月入三萬的寶媽,擔心自己的工資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


餘生,請你做個“花心”的人


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都是無聲的。可是靜下心來想想,我們擁有的還不夠多嗎?並不是。我們不是擁有的少,只是想要的太多。我們太過計較投入和產出的性價比,控制不了自己的慾望,所以永遠脫離不了世俗和焦慮。

人生已經過半,是時候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點時間,用在“無用”的事情上,獲得一份靈魂滿足的安寧了。

娛樂圈裡的陳道明,就是一個愛做“無用”之事的人。不拍戲的時候,他不愛社交,每天在家讀書下棋,有時候還給妻子女兒做針線活兒。馮小剛知道後取笑他:奇淫巧技以悅婦孺,用你做針線活的時間多參加幾場飯局,不知道能多賺多少錢。

可陳道明卻不以為然,他只說:“不為無用之事,何以譴有涯之生?”

是啊,人生這麼忙碌,更要學著“偷得浮生半日閒”;生活這麼無趣,更要在無趣中發現有趣。

曾見過熱愛做飯的人,在灶臺的方寸之間,樂此不疲地調和五味,從不覺得這是件苦差事;

曾見過熱愛攝影的人,跋山涉水,只為去見證春日裡初開的桃花,秋日裡的滿山楓葉;

曾見過愛做手工的人,將自己的靈感賦予一塊尋常的木頭,於是它便有了靈魂,有了生命。

也許這些人,終此一生都無法成為這方面的大師,可他們能體會到的快樂,卻與大師們別無二致。

我們之所以常常感覺生活沒意思,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只把眼睛盯在了“有用”的事情上,而不懂“無用之處”的樂趣。而生命中那些快樂的事情,大多沒什麼用。

半生已過,是時候從社會角色中退出來,花點精力,在“無用”的事情上。當你能驚豔於春日的繁華,駐足於夏日的綠蔭,欣賞於秋日的落葉,醉心於冬日的飄雪,也許,你便發現,“無用”,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


餘生,請你做個“花心”的人

04

往後餘生,請你做個“花心”的人

人到中年,我們已經把太多時間給了家人,給了工作,也該為自己多花心:

花點心思給容貌,永遠保持一顆愛美的心,是女人一生的使命;

花點時間給讀書,因為人在讀書時,總會帶著一張明媚的面龐;

花點精力給那些無用的事,人只有變得有趣,心靈才會變得從容而豐裕。

永遠別等到老了,才後悔沒有好好地過屬於自己的一生。學會愛自己,是女人一輩子的功課。

往後餘生,願你做個“花心”的女人,你會發現,婚姻的圍城裡,不僅僅有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琴棋書畫詩酒花;

往後餘生,願你做個“花心”的女人,無需傾國傾城,也自有一片芬芳!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圖/攝圖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