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孔中學情緣

任秀春 文)吾輩任秀春,1937年生,四川省鹽亭縣九龍鎮人。1959年中江師校畢業,分配當中學政治教師。早年在富驛、柏梓、玉龍三所中學任教。曾參加地委黨校、省教育行政幹校政教班學習培訓,參加中心工作歷練,教學業務逐步成熟進步。1974年與他人對調,到金孔中學教高中政治。當時的金中,師資力量強勁,校風學風良好。學校秉承最高指示,大搞開門辦學,勤工建校。課餘時間,“背了半座山,填了一個灣,大站辣子山,修房40間”的順口詞,正是當年時代精神的寫照。1975年冬,我又被抽調搞中心工作,後到文教局招生打雜,到師校任教半年。1978年秋回到金中,擔任高79級、高80級一二班的教學任務。隨後14年,一直奮戰在金中講臺上。以高三補習班為主,教學上小有成就,也得到學生、同行及上級認可。1985年首次教師節,推選為省勞模。隨後首次教師職稱評定,根據歷年高考成績位次,高中老師政治學科教材考試合格(全縣4人及格),25年以上的中學教齡及省老模之殊榮等,破格評為中學副高職稱。從1986年起,擔任領導職務,1990年任副校長,93年至95年,在教師流動較大、領導進城、班子新老交替之時,當了兩年留守校長。任職期間,八方求助,集資修起了第一幢教工宿舍樓,安了天燃氣,引進了一批青年教師。政績不顯,但乾淨正派,問心無愧。1997年退休後,受命整理過金中校史。

本人在金中工作生活了大半生,將人生美好時光奉獻給了金中教育事業,見證和助推了金中的輝煌歷史。然而,金中也成就了我,無數優秀學子成就了我。金中難忘,熱土情深!更厚望金中的未來,騰飛得更高,辦得更好。數英雄人物,還看今朝。

另外,我退休後,由於職業生活之緣故,仍關心時政、關心國際風雲變幻,也學習仿寫古詩詞。現將近期所寫與金中有關的幾首草根詩作,轉抄於後,以讓金中校友,師生品賞指正。

金中黃桷樹

杆粗腰壯佇校園,枝繁葉茂掩藍天。

見證金中榮枯事。彪炳史冊數百年。

注:禮堂東側的黃桷樹,為高76級二班學生移栽。

賀金孔中學60週年校慶

崢嶸歲月六十春,培植英才學府營。

百年基業黨領導,校首名師皆功臣。

校園環境新面貌,綠樹花香勝園林。

繼往開來迎盛事,守正創新更欣榮。

金中高76級2班同學會憶當年

高山公園

文革後期半批改,仿效抗大辦學堂。

做磚燒瓦勤建校,佔山墾荒當大王。

文化知識殘又少,師資力量還算強。

兩年學制實太短,同窗共苦情意長。

金中高83級師生聯誼會賦詩

(2016年8月)

云溪酒樓景色新,暑天相逢敘友情。

桃李芬芳遍巴蜀,本屆學生多名人。

回眸往昔多艱苦,高考題名定終身。

金中廟小仙道盛,藏龍臥虎新場坪。

金中高80級文科班師生聯誼會賦詩兩首

(2017年4月)

(一)校友相逢

有緣相聚在花都,一別重逢三七年。

灼灼桃李成碩果,莘莘學子盡揚鞭。

當官營商顯才幹,七十二行出狀元。

賢才輩出老夫喜,蠟炬成灰師坦然。

(二)搖漿過河

憶昔同窗正少年,師生划槳撥風帆。

挑燈苦讀聞雞舞,無限艱辛盼夢圓。

千軍萬馬扁舟擁,智少勇者衝在前。

小小金中名氣大,多少後生青勝藍。

師生聚會,參觀嫘祖陵

茂林蔥鬱鳥蟬鳴,學生聚會看祖陵。

皇帝元妃何祖籍?塵埃落定在鹽亭。

旅遊打造蠶文化,嫘祖陵宮鑄雛形。

大山深壑巧選址,半入宮天半入雲。

殿闊梯寬勢磅礴,華夏母親塑金身。

規劃擬造人工湖,扁舟蕩遊金雞鎮。

綿西高速鎮前過,通江達海財運增。

看山看水看四川。嫘祖軒轅壯國魂。

注:2017年夏天,金中高87級、高76級二班先後聚會看嫘祖陵宮。

滿園春·賀金孔中學六十華誕

嶺崗南麓,洞開學府,屈指六十春秋。幾經滄桑,校園50畝闊。

良師濟濟,教書育人,嘔心瀝血躬耕,同甘共苦,師生勤工建校。

迎戰高考,幾度輝煌,上萬學子來求。人才輩出,巴蜀桃李芬芳。

教育優先,學校變貌,橫豎高樓林立。農民進城,鹽亭生源不保。

順應潮流,撤併收縮,初中整合入園。殿堂寶地,再書錦繡華章。

我的金孔中學情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